
出版社: 河南文艺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5.50
折扣购买: 透物见人(浅考古与非考古随笔)
ISBN: 9787555913238
许宏,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中国古代城市考古、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的考古学研究。 已出版著作《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主编考古报告《二里头(1999-2006)》。
苹木留荫芳华沁人 缅怀徐苹芳先生 一 2011年5月22日晨,恩师 徐苹芳先生—一位睿智的老 人停止了思想。 他书房的书桌上,还摊 着纸笔和书籍。数日前住院 ,一如平日出门开个会那样 ,他本来想着很快就会回来 的。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在昏迷前两天,他还想在医 院完成一篇约稿 除了未竟的《二十世纪 中国社会科学·考古学卷》 《中国陶瓷史》和考古报告 《元大都》等,徐苹芳师还 有一桩心愿,去年他才坦露 给我和杭侃。先生说依目前 学科的积累,已经可以写一 部从考古学视角梳理中国古 代城市史的著作了,他来牵 头,三五人分工,钢目明确 ,队伍精干,数年即可完成 。我们已经在考虑着手做这 件事,先生却早早地走了, 连句遗言也没留下。 想来,这是先生的一个 夙愿。二十年前他在中国社 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收城市 考古方向博土研究生, 1992年我忝入师门。考虑 到我先前在山东大学任教时 的阅历和专长,先生给我选 定了“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 这一大题目,上下三千年, 纵模数千里,头绪纷繁,分 量极重。我没敢向先生求证 这一安排的初衷,但暗自把 这项研究当作在为中国古代 城市史的总体建构增砖添瓦 。 先生对我博士学位论文 的指导让我受益终生。每位 导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 让学生自己考虑选题,有的 在学术观点上有较严的要求 。先生说他作为导师只负责 两件事,一是选题,二是方 法,其他的就放手让我自己 来做。这一大担子压下来, “阵痛”了数年,我对中国城 市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宏观 进程有了初步的把握,从而 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学术基 础。日后接手二里头遗址, 得到了一个深入探究的平台 ,就可以带着问题较有把握 地“解剖麻雀”了。我在田野 工作中,就是按照先生的要 求,把二里头放在整个中国 早期国家和城市文明发展史 的框架中来探究的。中国最 早的宫城、最早的按照中轴 线规划的宫室建筑群、最早 的城市干道网等的发现,都 得益于若干学术理念与方法 ,而这些城市考古的理念与 方法,都要溯源于先生对我 的指导与教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渔”,徐苹芳师就是这样一 位“授人以渔”的良师。 二 众所周知,徐苹芳师最 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历史 时期考古学,先生在这一领 域的学术业绩有目共睹。出 版于1990年代的一部自选 集《中国历史考古学论丛》 (先疑文化出版公司(台北 ),1995年1,就充分展现了 先生在历史考古学领域的丰 硕成果。先生在娴熟地运用 考古材料与历史文献进行的 研究中旁征博引,举一反三 ,层层剥笋,鞭辟入里,因 此所持观点经得住时间的考 验。在收入该文集的近四十 篇论文中,就“尚无因新材 料的发现而须要修改基本论 点的”(《后记))。尽管 先生自谦地认为这主要是由 于在历史考古学领域,随新 出材料而修正观点的程度不 及史前考古领域快,但客观 地讲,不能不说这主要源自 先生深厚的考古学与历史文 献学功底。 在此论文集的封底,编 者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中国考古学从五〇年代 以来 随着许多新材料的发现 ,发展突飞猛进 引起国际间极高的重视 本书的作者历年来曾推 动参与多项研究计划 在学界素享盛誉 这本书选录了作者过去 陆续发表的有关中国历史考 古学范畴的论文 内容取材丰富,兼具深 度与广度 有的着重“面”的介绍, 有些则深入“点”的剖析与探 讨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