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社会(群体合作创造超文明)

蚂蚁的社会(群体合作创造超文明)
作者: (德)伯特·霍尔多布勒//(美)爱德华·O.威尔逊|译者:刘国伟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5.08
折扣购买: 蚂蚁的社会(群体合作创造超文明)
ISBN: 9787521703115

作者简介

被誉为现代社会的达尔文。除了先后以《论人性》和《蚂蚁》两度荣获普利策奖外,还曾获得如全球自然基金金奖,美国哲学学会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等150多项荣誉。威尔逊还是现代物种保护理论基础的奠定者;发展“社会生物学”这一学科概念,引发整个知识阶层与社会大众的广泛讨论;倡导“生物多样性”概念,使其成为影响全球的环保理念。《时代》杂志评选他为“全美影响力25人之一” “世纪人物”等称号。;.;被誉为现代社会的达尔文。除了先后以《论人性》和《蚂蚁》两度荣获普利策奖外,还曾获得如全球自然基金金奖,美国哲学学会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等150多项荣誉。威尔逊还是现代物种保护理论基础的奠定者;发展“社会生物学”这一学科概念,引发整个知识阶层与社会大众的广泛讨论;倡导“生物多样性”概念,使其成为影响全球的环保理念。《时代》杂志评选他为“全美影响力25人之一” “世纪人物”等称号。

内容简介

序言 如果有一天,一伙博物学家要聚在一起选出动物世界的七大奇迹,他们将不得不把切叶蚁异乎寻常的、强大的文明考虑在内。在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广大区域里,这种昆虫主宰了森林、草原和牧场。 从蛮荒的内陆到城市中心的广场和空地,无论你到中南美大陆的什么地方旅行,你都会很快邂逅切叶蚁。首先引起你的注意的是一列列体形较大、红棕色的工蚁。它们排成纵队疾行,10 只蚂蚁并排,紧凑程度堪比阅兵中疾行的士兵方阵。它们在宽不过一个人的手掌的微型公路上行走,行经之处,植物和碎屑被一扫而光。它们中的一些是向外走的,一些是回家的,二者数量大体相当。后者中绝大多数蚂蚁携带着新鲜的叶子或花瓣切片。它们用上颚叼着切片,直接把“战利品”背在背上,就像打着一把遮阳伞,所以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地区的人一般称它们为“阳伞蚁”(parasolants)。 仔细观察那些负重的蚂蚁,你很有可能看见一些小蚂蚁骑在运输中的叶子碎片上,就像在搭便车。这些小蚂蚁难道像象夫那样,在引导着它们的大伙伴回家?不,它们的作用甚至更加奇特,它们是活的苍蝇拍。行进中的蚂蚁纵队会吸引致命的寄生蝇,寄生蝇就像俯冲轰炸机那样从天而降,如果不加以阻止,它们就会在大蚂蚁的脖子或脖子附近产卵。蛆很快就会孵化出来,并设法进入蚂蚁的身体,吃掉蚂蚁的组织。蝇拍警卫站在携带叶子的姊妹身上,用前腿和有力的颚打击寄生蝇,阻止它们寄生。 如果你一路跟随载货的蚂蚁商队,它们会把你带到蚁巢的所在之处。想要抵达蚁巢,你可能要沿着小径走50 米,甚至100 多米。这趟行程可能会穿越浓密的灌木丛,甚至还会经过一两个陡峭的小沟谷。最终,蚁巢必将豁然呈现在你的视线中。那是一座有着数百万居民的城市,一个地下大都会。它的上部是一个由挖掘出的土壤构成的一般高两米甚至两米以上的圆顶。在地下,蚂蚁们挖掘了数千个小室,每间大小和一个人的头部差不多;更准确地说,小室的容积为三分之一公升至50 公升(约33 立方厘米至5000 立方厘米)。所有这些小室都由一个迷宫似的隧道连接,小室里面填充着绒毛状的灰色物质。它们薄薄的墙壁使单位容积达到最大。墙壁上生长着一种真菌,这种真菌只与如切叶蚁以及它们在进化上不太先进的近亲那样的“农业蚂蚁”共存。这种真菌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发育成有梗和菌盖的蘑菇,多数以由细线一样的菌丝构成垫子的形式增殖。 这种真菌的养料是一种糊状的细胞壁。这种好似制型纸浆的物质是用那些觅食的工蚁带进来的植物碎片制成的。 除了从新被切割的植物上获取的植物汁液,切叶蚁完全靠自己栽培的真菌生存。它们发明了一种方法,把新鲜的植物(蚂蚁的消化系统无法处理的材料)转化成了对它们来说可食用的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切叶蚁取得的成就堪与人类农业科学家取得的成就媲美。不仅如此,它们还在生物进化上取得了一项突破:利用新鲜的植物使它们的作物生长,这意味着它们开发出了一种几乎取之不尽的食物源。 切叶蚁和它们栽培的真菌的相互依赖是亘古以来最成功的共生之一。切叶蚁是新鲜植物材料的主要消费者,因而也是美洲热带地区陆地环境中的一种主导力量。一个发育完全的切叶蚁群落所消费的植物材料的量大致和一头牛所消费的量相当。在美洲热带地区的大多数地方,以及在切叶蚁能够侵入花园和农田的任何地区,它们都是主要的农业害虫。 因此,处在它们广阔的生存区域内的人都熟悉它们。它们是巴西的“saúva”、巴拉圭的“isaú”、圭亚那的“cushi”、哥斯达黎加的“zampopo”、尼加拉瓜和伯利兹的“wee-wee”、墨西哥的“cuatalata”、古巴的“bibijagua”,以及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的城镇蚂蚁或阳伞蚁。 从科学角度看,把切叶蚁群落看作复杂的有机结构也许是最恰当的。切叶蚁群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植物转化成更多的切叶蚁群落。它们是自然选择所设计的文明,生存目的是在它们不可避免的死亡之前尽可能多地复制自身。由于它们拥有动物中已知的最复杂的交流系统之一、最精致的等级体系之一,拥有可调节温度和湿度的巢穴构造、动辄数百万的居民,切叶蚁群落理应被认为是地球上的终极超个体(superorganism)。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蚁群全都只由一只身为母亲的蚁后和它的女儿构成。雄蚁只是季节性地被养育,即使在繁殖季节也只占群落的很小一部分,它们的角色仅仅是在远离巢穴的交配飞行中为处子蚁后授精。由于雄蚁的身体和本能行为就是被这样设计的,交配后它们就会死去。 如果来自另外一个星系的访客在100 万年前人类尚未兴起时到访地球,它们也许会断定,切叶蚁群落是这个星球所能产生的最先进的社会。然而这个星球又向前迈了一步,文明得以诞生,于是才可能出现这本关于切叶蚁的书。 罗振宇2019得到知识大会重点推荐。优秀的群体组织运作是怎样的?自然以切叶蚁为例给我们上了一课,这是一个建立在利他主义合作、复杂的交流和劳动分工上的集群,通过观察切叶蚁的,为人类发展进化指出了可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