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双减的教育

面向双减的教育
作者: 汤勇|责编:秦文苑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30
折扣购买: 面向双减的教育
ISBN: 9787570228621

作者简介

\"汤勇,一个教育的虔诚者与躬耕者,也是朴素而幸福教育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在四川省阆中汤市担任教育局长近十二年,一直致力于教育的探索、研究与改变,潜心于教育的思考、阅读与写作,如今以行者的步伐与姿态,为乡村教育奔走、呼吁与呐喊。 现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常务学术委员、四川省教育厅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著有《教育是美好的修行》《教育的第三只眼》《致教育》《教育可以更美好》《修炼校长力》等近二十部教育专著。其中有近十本分别入选《中国教育报》“老师喜爱的100本书”,中国教育新闻网“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中国教师报》“年度教育图书”。2014年被《中国教师报》评为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是《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

内容简介

\"“双减”下,校园应多一些选择 为什么有孩子讨厌校园,为什么有孩子厌倦学习,为什么有部分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的校园缺少了一些选择。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已习惯于学校和教师主宰一切。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课表,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排队,回答问题统一举手,坐姿统一小手背后,课堂统一肃静……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彰显,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而自由彰显的前提是选择,充分挖掘的基础也是选择。 这种统一的要求,限制了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既没有选择的空间,也没有选择的机会,更没有选择的权利。 其实,这样的教育往往都是在“为了孩子好”的幌子下,忽视了孩子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选择很重要,人生贵在选择,教育也更在选择。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教育缺乏选择,让孩子失去应有的体验、感悟和内化,教育就没有生长,孩子也就得不到很好的成长。 刷屏的冬奥滑雪冠军谷爱凌,她的天才级的成长范式,虽然不具备普适性,但是她的妈妈深谙让女儿“学会选择”的教育意义,充分尊重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谷爱凌的妈妈说,从谷爱凌三岁起,她就凡事都让谷爱凌自己选择。她对谷爱凌的要求是,选择了一件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好。这次北京冬奥比赛,在两跳结束后,谷爱凌以18225分掉到了第三位。她在和妈妈通话时,妈妈建议她做保守的1440,这样至少可以确保拿到一枚银牌。但是谷爱凌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当时决定跳1620,妈妈就说:‘当然,这个主动权在你。’”最后,她成功了。 很多父母都常把自己的选择强加给孩子,不顾孩子的想法与感受。我在想,如果谷爱凌的妈妈始终把自己的女儿抓在手上,一切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决定一切,谷爱凌可能不会成长得这么优秀。在那关键一跳中,她多半会对妈妈的建议言听计从,也不可能做出超越自己的选择。 谷爱凌正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发现自我,唤醒潜能,享受自由,懂得承担,养成独立人格,这让她最终成为她自己,让她走上了不断超越、更加卓越的道路。 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的孩子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按理说,选择是他们必须面对的,因为每个人都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会面临着人生诸多选择,而我们的孩子在面对选择时却常常感到不安和陌生,个中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少了选择的机会。 当教育多一些选择,当选择成为校园里的一种常态的时候,不仅思考会成为一种自觉,学习也会成为一种自主。 当每一个孩子能够自己独立做出选择时,他就无法回避对自己、对社会的追问。自己的选择自己做主,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一方面,他会理性地选择,更加谨慎地对待选择;另一方面,他的自我潜能能更好发挥。\" \"“双减”下的健康教育生态: 自主深度学习 学校管理变革 高效课堂生成 家校协同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