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60
折扣购买: 黄绾/大家精要
ISBN: 9787561371541
刘聪,1973年生,安徽宿州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宋明理学、明代兰教关系研究。著有《阳明学与佛道关系研究》、《三教归一:佛教与道教、儒教》(合著)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在黄绾成长过程中,除阳明学派对其影响甚大之 外,另外一个决定因素就是他的家族——浙江台州府 的黄氏。黄氏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楚春申君,后因避 西晋五胡之乱,由中原地区迁徙至福建,唐末五代, 福建莆阳涵汀的一支迁屑至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之洞山 ,久而久之,这支黄姓被称为“洞黄”。 黄绾五世祖黄与庄,因德行敦厚而渐渐名闻乡里 。一日,黄与庄在路上拾得白银数十两,没有据为己 有,而是静坐路旁等待失主。不久,见一妇人哭号而 来,黄与庄问其缘故,妇人说:“因欠租税,官府将 我的丈夫和儿子都抓进了监狱,我不得已卖掉房产偿 还租税,半途听说丈夫死于狱中,慌乱之中将银两丢 失。如果找不到银两,我的儿子也要死于狱中了,我 要投水先死了。”黄与庄确认失主是妇人后,将银两 如数交还。黄与庄的次子黄礼孚入赘薛氏,因不堪忍 受薛氏女的凌辱而自缢身亡。薛氏因害怕官府追究, 打算买舟逃入海岛躲避。黄与庄闻讯而来,不但没有 责难薛氏父女,反而杖击尸体,说:“你因为夫妻之 愤而自尽,实在是太不孝了!”随后让薛家用薄棺材装 殓尸体速速火化,以避免官府追究薛氏父女之罪。有 人问黄与庄:“这样做,你儿子岂不是太冤屈了吗?” 黄与庄回答说:“我不是不知道骨肉之情,但不这样 做,薛家必定被官府制裁。宁人负我,毋我负人。” 黄与庄德行敦厚至此,所以备受乡人尊敬。 高祖黄尚斌继承了其父的德行。一日夜晚,黄尚 斌发现有小偷翻墙入室盗窃,并认出了是邻居某人。 第二天,小偷怀疑被认出,故意与黄尚斌交谈,试探 是否被认出,黄尚斌假装不知。此人再次盗窃时,被 发现逮捕,才把这件事讲出来。如此德行,使得一介 平民的黄尚斌去世时,当时的名人商辂、李东阳、谢 铎等人为其撰写了《传》、《墓表》、挽联等,使其 一时名闻乡里。 曾祖黄彦俊是黄家第一位出仕为官者。明英宗正 统初年,黄彦俊进士及第,授官职方主事,赴四川选 兵,圆满完成任务回京。按照明朝规定,京官满九年 ,朝廷恩封父母,为此黄彦俊坚持不辞官回乡。在第 八年,他给友人徐简收殓尸体,秽气冲入口中,得病 不治去世,时年四十二岁,距九年期仅差八个月,未 完成为父母获得朝廷恩封的心愿。黄彦俊去世不久, 妻子也病亡,十四岁的长子黄孔昭(原名黄曜,字孔 昭,后以字为名)无奈携父母灵柩回到黄岩老家。即 将到家之际,接到祖父去世的消息,接着操办祖父的 丧事。从此以后黄孔昭在故里忍饥挨饿、千辛万苦抚 养弟弟妹妹成人。尽管如此,黄孔昭对待族人乡里尽 情尽礼,博得了大家的赞誉。稍长读书,勤奋异常, 稍有懒惰,就书姓名于掌中以示警醒。有一天读书时 ,家人送来蜜糖食用,因精神高度集中,误将墨汁当 作蜜糖食用而不知。又有一晚,有小偷见黄孔昭正在 读书,想等他睡觉时入室行窃,哪知黄孔昭彻夜读书 ,小偷愤愤道:“这个秀才害我苦等一夜!”英宗天顺 四年(1460),黄孔昭进士及第。会试时,成绩特别 突出,考官有意将其定为状元,无奈他当时的名字黄 曜与当时一位当权者的姓名同音,最后被列为二甲第 五名,历任吏部郎中、南京工部右侍郎等职。弘治四 年(1491),病逝于南京工部右侍郎任上,享年六十 四岁。 P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