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枭雄(杜月笙)

民国枭雄(杜月笙)
作者: 巫解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民国枭雄(杜月笙)
ISBN: 9787506380683

作者简介

巫解,1983年生于山东高密,历史人物传记作者。信奉“精彩讲述”,客观还原”的写作原则。其中,《民国枭雄:杜月笙》长期位列社科类畅销榜名。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少年立志出乡关 历史是逝去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历史。从这个 角度看,一切过去和未来,都是当下。 站在当下,可以检阅时光链条的任何一个节点, 以及这个节点上的每一个人物。接下来,我将把这个 节点定在公元一八八八年,人物是杜月笙。 于是,时光飞速逆流,带着我们回到并不遥远的 一八八八年。 一八八八年,正是清末光绪十四年。此时的大清 王朝已经病人膏肓,风雨飘摇中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 。 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很多事——京城、山 东、东北奉天等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而安徽 怀宁等地则遭遇了水灾。另外,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 正式上任,台湾省正式建立。 如果这些都不算什么的话,那另外两件事大概可 以算是大事了——一八八八年十二月十七日,北洋水 师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几乎同一时间, 慈禧老佛爷一声令下,开始大肆修葺供她消暑的颐和 园。 本来,这两件事不该发生交叉,但充满戏剧性的 是,修葺颐和园所用的三千万两白银,是以海军经费 的名义筹措的。也就是说,本该拨给北洋水师的军饷 ,被挪用到了颐和园的建造上。 这两件事合在一起,就成了清王朝灭亡前的一件 大事。而此时,内忧外患的清王朝距离它最后的葬礼 只剩下区区二十三年了。 总之,这是一个乱世。所谓乱世,必是充满了变 数的年代。既有变数,就会有英雄、枭雄粉墨登场, 大展手脚。 杜月笙,可谓生逢其时——这年的八月二十二日 ,在上海浦东高桥镇的一栋旧房里,杜月笙呱呱坠地 。接生婆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小肉疙瘩,平平常常, 毫无特色。她洗了把手,接过杜家微薄的酬金,连声 喜都没道.就颠着小脚回家去了。她不会想到,这个 出生于贫困之家的小娃娃,日后会飞黄腾达、八面威 风,几乎把整个上海滩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也不能怪接生婆有眼无珠。与大多数非凡之人 出生时的盛况不同,杜月笙生得太普通了,既无神物 驾临,也无红光满室,她的母亲更没有梦到月亮、太 阳、星星之类的星球坠人怀中——而这些异兆,历来 被当作传奇人物的人生起点。细细琢磨,有点类似赢 在了起跑线上的感觉。 不过,如果一定要寻找特别的地方,那就是这一 天正好是阴历七月十五,民间俗称的“鬼节”。所以 ,这个孩子一出生,家人都说他带有一身鬼气。尽管 如此,幼小的杜月笙还是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杜文卿是杜月笙的父亲,这个老实巴交的中年汉 子,一直在为生活努力奔波着。他曾在茶馆当过跑堂 ,也在码头做过丁役,后来终于有了点本钱,就与人 合作在几十里外的杨树浦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但时 势艰难,买卖越来越不好做。 杜月笙的母亲朱氏,靠着给有钱人家洗洗衣服, 有点微薄的收入,辛苦持家。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就 在杜月笙刚满周岁的时候,朱氏病了。没办法,朱氏 只好抱着襁褓中的杜月笙,步行几十里,去投奔在杨 树浦开米店的丈夫。 可是,杜文卿米店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店 中存下的陈米,早已卖了出去,而米价却一天天见涨 ,卖米的这些钱,根本就买不来多少新米。眼看着一 天比一天难以为继,偏偏这时候妻子和儿子又来了, 而且朱氏还有病在身。 面对这种情况,杜文卿更加忧愁。好不容易把朱 氏的病治好,米店却眼看着开不下去了。于是,朱氏 就和丈夫商议,进纱厂做工。当时,杨树浦有好几家 纱厂,很多女子在里面做工。 谁知境况略略有所好转,就遭遇了不测风云—— 再次生育的朱氏因难产与世长辞。 看看刚刚死去的妻子,再看看刚来到这个人世的 女儿,还有尚不懂事的儿子,杜文卿悲痛难抑,号啕 大哭。哭完之后,他还得挺起脊梁,料理妻子的后事 。杜文卿倾其所有为妻子买了一口白皮棺材,然后在 亲人的帮助下,总算是把灵柩抬回了高桥镇。 朱氏的死,使杜文卿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但他必 须挺着,如果他死了,一对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儿女还 能依靠谁呢?他把杜月笙和他的妹妹一同抱回杨树浦 ,三人相依为命。 对杜文卿来说,生活太艰难了——忍受着丧妻之 痛不说,还要挣钱糊口,还得照顾襁褓中的孩子,他 实在是支持不下去了。最后,在亲友的劝说下,为了 给三人都留条活路,只好忍痛把女儿送给了别人。 这件事在杜月笙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什么印记, 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猜想到的是,从那一刻起,他 对生活的感受肯定不再布满阳光。 许多年后,沧海桑田,杜月笙已成为名动全国的 知名人士之后,曾千方百计寻找这位胞妹,但直到他 逝世,骨肉团圆的愿望也没能实现。也许,那个襁褓 中的孩子早就夭折了。 ……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