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财经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7.84
折扣购买: 范旭东(中国民族化工业奠基人)
ISBN: 9787509549155
莫玉,文学学士,在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发表多篇文章,关注历史、时政等领域,并对各领域有着深刻思考和见解,长期研究唐史和中国商业史。
旅日十二载 戊戌政变之后,维新派的和平改良之路被堵死,他们转而开始利用暴力手段来获取权力进而改革政治。梁启超等流亡日被的维新派人士,决议在长江沿岸联络各省会党和防军,起兵勤王,再次改革政治。唐才常、林圭、蔡锷、范源镰等肩负着这项重大使命,秘密潜身回国,在上海成立自立会。 1900年由唐才常在汉口组织自立军,时务学堂的学生均踊跃参加。各路自立军原定8月9日同时举事。由于康有为的汇款未能如期到达,起义经费不足,只得延期。但是有部分自立军没有及时收到延期起义的通知,依旧如期起义,结果力量分散的自立军很快便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镇压,起义失败。随后张之洞勾结英国领事,将设在汉口英租界的自立军机关侦获。张之洞先发制人,封锁沿江各码头,搜抄设在英租界的自立军机关,先后逮捕唐才常等二十余人,当夜便将唐才常等十一人秘密加害。张之洞大开杀戒,湖北维新派人士被害者达百余人。 汉口自立军失败时,范源濂等人正在洞庭湖舟中与湖南时务学堂师友秘密联络准备起事,他们一行人直到到达长沙才知道汉口起义失败的消息。而当时张之洞已经密令湖南抓捕维新派。形势危急,范源濂等人一旦被抓获,极有可能会被处死,不得已范源濂等人只好放弃起义计划,准备再次东渡日本。 此时的范源濂以已经成为清廷的眼中钉肉中刺,范旭东也很有可能被牵连。为了弟弟的安全,在赴日之前,范源濂冒险找到范旭东,决定带他一道前往日本。对一个母亲而言,仅有的两个儿子都要离开自己,这将是多么痛苦的分离!但是范母分得清轻重缓急,为了自己的儿子,她愿意忍受孤独和思念。在万分不舍中,范母目送自己的两个儿子远去。在友人的帮助下,范源濂跟随兄长躲在船舱底部,从长沙到汉口再到上海,一路避开无数捕快的搜查,最终登上开往日本的轮船。 初到日本的范旭东语言不通,便进入一家华侨资助的学校学习日语,同时兼修政治、哲学和数理化等知识,开始接触系统的西式教育。在国内长期的贫苦生活让范旭东的身体极为虚弱,为了锻炼身体,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柔道、击剑、射击、马术等。范旭东特别喜好骑马,每日清晨在田野纵横驰骋,无论盛夏隆冬,从不间断。 这一时期,在日本流亡的梁启超于1902年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发表“新民说”,积极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抨击封建顽固派,言论激烈。范旭东常往请教,梁启超循循诱导,多所启迪。 一次,在《新民丛报》报社,范旭东看到了日本自由党在1881年发表的一篇宣言,宣言称其目标是:组织自由政党,发挥协同一致的精神,扩大天赋自由,抑制人为权势,上以改良政治,下以推进自治。这一宣言对范旭东触动颇深,当中国还在高呼皇帝万岁的时候,日本就已经开始限制个人权力;中国以八股文来限制读书人的思想,而日本则鼓励自治来发挥个人的才智。中国虽大,但是四万万人却被一个皇帝束缚着手脚,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日本虽小,却是有能者居之,个人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日本以举国之力而战胜中国一个寡头皇帝,现如今看来也是合情合理。 在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范旭东也也积极从事爱国宣传,编译爱国小说如“经国美谈”、“佳人奇遇”等篇,载于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上。范旭东积极响应梁启超提出的废除八股、改革考试制度、准许自由办报、奖励科学发明、开矿山、办工厂等主张,深得梁启超喜爱,生活上也给予热情照顾。对此范旭东一直感念不忘,他曾说:“梁先生以写稿所得润资来接济我学费。因为单靠老兄接济的,有时遇有预算外的必要用项,还是不够。” 除了不断接受新思想,从事爱国宣传外,范旭东还积极考察日本社会,研究日本富强的原因,寻找救国的良策。在刚到日本的三四年中,范旭东先后考察了大阪、熊本、神户、横滨、东京、西冈、冈山等地。 在考察中,范旭东广泛接触日本人民,看到日本民族振兴之势,无论城市乡村,工农业一派勃勃生机,人民丰衣足食,精力旺盛,显露出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深切体会到他们那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进取的精神令人起敬。这种精神的养成和三十多年前的明治维新有极大的关系。 1868年前,日本的幕府统治时代,封建统治枷锁束缚日本经济政治发展,美、英、荷、俄、法等国人侵,不平等条约重重叠叠,压得日本人民喘不过气来。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化,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农民起义、市民暴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反对幕府统治,反对外国侵略的“尊王倒幕”运动迅速展开。 1868年倒幕派的政变,彻底摧毁了德川庆喜的政权。新政府推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实施新政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摆脱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建立了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当日本通过变法一步步走向强盛时,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政治黑暗、政府腐败、外敌人侵、经济衰退,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维新运动破灭,甲午战争惨败,八国联军人侵,丧权辱国的辛丑和约签订…… 面对工业革命的大好时机,同样处于被列强侵扰的困境,变法后的日本励精图治,经30多年的努力建设,现今已成为雄踞东方的强国了。而大清国却始终固步自封,保守顽固,错失大好时机,现如今沦为列强鱼肉的对象,难道我中华民族从此就要受尽磨难永无宁日了吗?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旅居日本期间,范旭东对国家的现状了解越发清晰,对这个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他几乎绝望。一度他曾想依靠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为此他还学习制造炸药,希望通过炸死几个满清官员来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不过,这一计划毕竟太过肤浅幼稚,终究没有付诸实施。但是在学习制造炸药的过程中,范旭东开始接触化学研究,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也开下决心研究化学。 1905年,范旭东完成了中学学业考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就在这一年,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在中国的领土上爆发了一场大战。对于发生在自己领土上的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宣布“中立”,并未交战双方划出了交战区。这场战争给东北地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最终战争以日本的胜利宣告结束,日俄双方签订条约,在中国的领土上划分了势力范围。 这一消息传至日本,日本人舞步欢呼雀跃。当范旭东得知此事时,他感到了无比的耻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经此事刺激,范旭东爱国热情高涨,特意照像立下誓言:我愿从今以后,寡言力行,摄像做立誓之证。又加旁注:时方中原不靖,安危一发,有感而记之,男儿、男儿,其勿忘之。此后他为了振兴中华一心埋头读书,不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舞会,同学们都很敬畏他,称他为“怪人”。 1908在冈山高等学校,由于学习刻苦努力,深得校长酒井佐保器重。临近毕业,范旭东向酒井佐保征求意见,提出自己将来想从事军工专业,以坚舰利炮来拯救中国。不料酒井对范旭东哈哈一笑,轻蔑地说:侯君学成,中国早亡矣!范旭东听后义愤满胸,从中进一步洞察到日本人处心积虑,图谋中国的野心,报国之志益坚,遂放弃造兵救国之念,坚决以化学为出发点,走工业救国之途。 20前期,这一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百年,主权被侵犯,国土被蚕食。面对国家的苦难,一批批不屈的中国人义无反顾地站了起来,他们试图以自己的努力,通过发展实业来拯救自己的国家,范旭东就是再这样的背景下,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向列强垄断的化工业进军,他不仅打破了列强对化工业的垄断,还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时至今日,中国的化工业已经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不仅能自给,还能对外出口,普通大众已经很难直接接触到化工业,而民国时期中国化工业的那段艰难历史也逐渐被人们淡忘,也只有侯德邦和侯氏制碱法还隐隐约约被人们记得,更鲜为人知的是,侯德邦就是范旭东下属企业的一位工程师,侯氏制碱法也是在范旭东的支持下发明的,而范旭东的企业所培养的化工人才更是撑起了新中国化工业的半边天......本书正是为了追述范旭东不平凡的一生,展现他对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本书文笔通俗易懂,故事曲折跌宕,在讲述人物事迹的同时又分析时代特点。通过展现人物不平凡的一生,鲜明地表现人物的个性及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