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青岛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2.80
折扣购买: 弘一法师李叔同评传
ISBN: 9787555252139
世家子弟有志于学 人们通常将一个人父 辈以上的从出之地,称为 “祖籍”,而将其出生之处 ,称为“籍贯”。依此惯例 ,传主李叔同的祖籍,属 浙江平湖(古名当湖)。 这一点,通过他出家前经 常使用的“当湖惜霜”“当 湖布衣”两方印,以及 1896年刊印《唐静岩司 马真迹》时他以“当湖李 成蹊署”落款,1900年出 版《诗钟汇编初集》时内 题“当湖惜霜仙史编辑”, 1901年为许幻园《城南 草堂笔记》作跋署“当湖 惜霜仙史李成蹊漱筒”, 1902年应“各省补行庚子 、辛丑恩正并科乡试”时 将籍贯填写为“浙江省嘉 兴府平湖县”,以及1938 年在其所持的由福建省晋 江县颁发的佛教徒身份证 中籍贯栏填写“浙江”等, 足以说明。不过,由于李 叔同的先世后来于北方经 营盐业和银钱业,遂寄籍 直隶天津。 旧时科考考卷上,除 了需要填写籍贯,还要填 写三代人名。李叔同在天 津考县学时的考卷上,填 写的是祖父李锐,叔祖父 李锟,父亲李筱楼,以及 他自己的名字——李文涛 。 李叔同的祖父李锐善 于盐业经营,延至其父李 筱楼一辈,李家已成为天 津盐商界巨富之一。 李筱楼,讳世珍,以 号筱楼(一作晓楼)行世 ,出自瑞安孙渠田学士门 下。早年曾教过家馆(私 塾)。清同治四年 (1865年),年过“知天 命”大器晚成的李筱楼, 先考取了举人,接着又在 乙丑科会试中以第七十名 成绩,与同出瑞安孙渠田 学士门下的合肥李鸿章, 以及桐城吴汝纶(挚甫) 为同年进士。 李筱楼进士受职后, 虽曾担任过吏部主事,但 他没过几年便辞去官职, 继承父业,下海从商,经 营盐业。李筱楼继承其父 李锐善于筹划经营的本领 ,不仅在河南内黄县有盐 引地,当时还在天津粮店 后街62号(后改为60号 )设有供应皇宫中物用内 局生意的“桐达钱铺”,由 此被时人称为“桐达李家” 。此外,李筱楼又于天津 宫北大街设有“桐兴茂钱 铺”作为门市,并在上海 申生裕钱庄设有柜房。李 筱楼通过上述举措,将其 产业和财富推向了顶峰。 李筱楼晚年乐善好施。60 多岁时,他还在粮店后街 住家附近的孙家胡同(后 来改为顺风胡同),创办 了一个名为“备济社”的慈 善团体,施舍衣食,赈济 贫寒。李叔同三子李端在 《家事琐记》中说: 我的祖父李筱楼曾考 举过清朝进士,并当过吏 部主事的官。在他的一生 中,特别是晚年,为我家 财势最盛的时候。其一, 我家在河东粮店后街六十 号那一处门前挂有“进士 第”和过道内悬有“文元” 匾的大宅院,就是他六十 多岁以后购置的。其二, 他在六十多岁时还在住家 附近的孙家胡同(今顺风 胡同)办了一个慈善团体 “备济社”,赈济贫寒,施 舍衣食,人称“粮店后街 李善人”,冠以地名是为 了区别于城里冰窖胡同的 “李善人”。其三,我家看 门房的老家人张顺对我讲 过,说我爷爷在世时,我 家曾多次来过“镖”,这应 该是我家干盐务的收入, 通过镖行从引地押运到津 的。张顺老人说,来“镖” 的时候,前开大门,成箱 的财物卸在前边的柜房里 ,人出人进,热闹极了。 桐达钱铺很可能是我 家脚一个内局生意,柜房 就在粮店后街六十号的前 院。柜房门前廊柱上,有 木制的抱柱对联,红地黑 字,上下联的第一字分别 是“桐”“达”两字,全联已 不记得了。此外,我家在 宫北大街还有一处桐兴茂 钱铺,是做门市生意的。 李筱楼邃于性理之学 ,身体力行;晚年好内典 ,尤耽禅悦。李筱楼曾书 联旬曰:“事能知足心常 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并将其住宅命名为“存朴 堂”,亲书堂匾。由此, 也被时人称为“存朴堂李 筱楼家”。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