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生接口
作者简介
刘宇昆(Ken Liu),美国华裔作家,1976年出生于中国兰州,十一岁时随家人移居美国,现与妻子和女儿们定居波士顿。 刘宇昆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世界奇幻奖、轨迹奖、以及日本、西班牙和法国等国家的科幻奇幻小说最高荣誉。作品风格独树一帜,不受限于类型框架,用魔幻现实主义讲述历史故事,以恐怖元素重塑现实体验。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及电影,包括AMC的电视剧《万神殿》、日本石川庆导演的电影《弧》。 在成为全职作家之前,刘宇昆曾担任软件工程师、商业律师和诉讼顾问,他经常就各种主题发表公众演讲,这些主题包括创作技巧、科技史、叙事未来以及折纸数学
内容简介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这儿有个掌控自身的独立“自我”,但那不过是大脑努力制造的假象…… ——史蒂芬?平克,《白板》 我记得自己的转生。那感觉大概就像是一条鱼被放归大海。 悬浮的审判船缓缓地从波士顿港口飘移到扇形码头公园上方,其圆盘形的金属外壳与浑浊的夜空融为一体,凸起的上表面仿佛孕妇的肚子。 飞船的体积跟下方地面上的旧联邦法院大楼相仿,四周飘浮着几艘护卫舰,它们表面闪烁的灯光有时会构成类似人脸的模样。 我身边的围观者都渐渐安静下来。审判船每隔四年到访一次,但依然引来大批的人群围观。我扫视着一张张仰望飞船的脸,人们大多毫无表情,有些则带着敬畏。有几个人一边低声交谈,一边窃笑。我对他们稍加留意,但也没放太多心思在他们身上。毕竟已经许多年不曾发生公开袭击事件了。 “飞碟。”那几人中的一人说道,声音略有些大。周围的人们挪动脚步,试图与他拉开距离。“该死的飞碟。” 人群在审判船正下方留出一片空地。一群托宁观察员站在空地中间,准备迎接转生者。但我的伴侣凯不在其中。祂告诉我,祂最近已见证过太多次转生。 凯曾跟我解释说,审判船的外形设计意图体现对本地传统的尊重,它能唤起我们从前对外星小绿人和《外星第九号计划》的种种想象。 “这就好比你们的旧法院有个类似灯塔的拱顶,源自波士顿的航海传统,象征着正义的光辉。” 托宁人通常对历史不感兴趣,但凯一直提议要尽量对本地人多加包容。 我在人群中缓缓穿行,逐渐接近那群窃窃私语的家伙。他们全都穿着又长又厚的外衣,极适合藏匿武器。 审判船如孕腹般的圆顶打开了,一束明亮的金光射向天空上方的乌云,由此映照出的漫射反光柔和地笼罩着地面,投下一片阴影。 审判船边缘的一圈旋转门也都打开了,长长的弹性绳索从门洞里延展滑落,弯曲地悬浮于空中,仿佛一根根触手。此刻,审判船就像一只飘浮的水母。 每条绳索的末端都挂着一个人类,他们的身体被位于肩胛骨之间的脊椎上的托宁接口牢牢地固定住,仿佛挂在鱼钩上的鱼。随着绳索徐徐向地面伸展,其末端的身影缓慢轻柔地舞动着四肢。 我接近了那一小群窃窃低语的人。刚才大声说话的家伙把双手伸进厚重的外衣里。我推开人群,加快脚步。 “这些可怜的混蛋。”他一边喃喃低语,一边注视着返回家园的转生者逐渐接近人群中央的空地。我看到了他脸上的表情,俨然是个决定痛下杀手的狂热仇外主义者。 转生者即将抵达地面。我的目标正在等待着,等待审判船的绳索从转生者身上脱离那一刻,于是他们不可能再被拽回去,踉跄地站立着,依然不太清楚自己是谁。 依然天真无辜。 我清楚记得这样的时刻。 我的目标右肩稍稍一动,试图从外衣底下抽出什么东西。我一把推开身前的两名女子,高喊着跃起,“别动!” 接着,转生者脚下的地面像火山一样迸发,世界似乎变慢了,转生者连同托宁观察员一起被抛入空中,肢体胡乱摇摆,犹如断线的木偶。当我撞到前面那人身上时,光与热扑面而来,遮蔽了一切。 “每当我们想要概括刘宇昆的作品时,却发现那是如此的困难。他的作品有着复杂而交融的气质,你总能在其中找到直击你内心深处的故事。” ——Adrian “这本小说集中体现了刘宇昆对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思考,阅读过程中仿若穿梭于各个时空,但思考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 ——李玖乐 “肉体与灵魂,历史与未来,背叛与忠诚……在《转生接口》中,刘宇昆熟练地运用各种强烈冲突的元素,为读者带来一个个充满张力、扣人心弦的故事。他的文字细腻柔软,但看似平淡的叙述背后,却隐藏着摄人心魄的强大力量。” ——树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