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精)/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精)/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
作者: 邓广铭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9.60
折扣购买: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精)/邓广铭宋史人物书系
ISBN: 978710805889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当国执政以前的王安石 第一节从童幼到青少年 一王安石诞生的时间、地点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 人,这不但从北宋以来官修、私修的各种史书当中记 载全同,而且也见于王安石所写的《大中祥符观新修 九曜阁记》一文当中。此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临川之城中,东有大丘,左溪水,水南出而北并 于江。城之东以溪为隍。吾庐当丘上。北折而东百步 为祥符观。观岸溪水,东南之山,不奄乎人家者可望 也。安石少时固尝从长者游而乐之,以为溪山之佳, 虽异州,乐也,况吾父母之州而又去 吾庐为之近者邪!虽其身去为吏,独其心不须臾 去也。在这里,王安石不但描述了他的庐舍在临川城 内的地理位置,而且描述了庐舍周围景物之美好,使 他在壮年宦游外地之时,心中也无一时不眷念着环绕 这庐舍的大好河山。这段话,反映出王安石对临川县 城具有多么浓厚的家乡情结。 尽管如此,王安石却不是诞生在临Jii城内的这 所庐舍中,而是如《清江县古迹志》所载: 维崧堂在府治内。宋天禧中,王益为临江军判官 ,其子 安石生于此,后人因名其堂日维崧。至于其诞生 的年月日时,则南宋初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王 公进退自安》条所载最为详确,那就是:在宋真宗天 禧五年辛酉十一月十三日辰时,亦即公元1021年12月 18日辰时。二王安石的父母 王安石的父亲名叫王益,是一个有志于在从政的 实践中作出一番事业,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他只在 地方上做了几任知县和知州,但凡所到之处,总尽力 做一些除暴安良,兴利除弊的事,因而全都有治绩, 去职后也都有遗爱。例如他做知县的第一任是知新淦 县,在他去职三十年后,该县吏民还在追念他的德政 。当时极负盛名的学者胡瑗在编写《政范》时,就曾 把王益治县的某些政绩采掇到书中。 王益重在务实,所以他写作的诗文比较少。然而 他并不是不善为文的人。当他还只十七岁时,就拿了 自己的文章去求张泳审阅,得到张泳的赞赏。 王益做地方官吏,“一以恩信治之,尝历岁不笞 一人”。他居家,也同样“未尝怒笞子弟。每置酒从 容为陈孝悌仁义之本,古今存亡治乱之所以然,甚适 ”。这也可以使我们能够想象得出,王安石从幼小到 少年,从他父亲那儿所受到的言传身教的情况。 王安石的母亲姓吴,是一位有较高文化水平并且 有高见卓识的妇女。曾巩称颂她“好学强记,老而不 倦。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她的母亲(王 安石的外祖母)黄氏,也是一位有文化知识的妇女, 而又兼喜阴阳数术之学,所以吴夫人“亦通于其说” 。这当然也会在王安石的学习过程中起些作用。吴夫 人是王益的继室,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为 她的亲生子,前房所生则为安仁、安道二人,而吴夫 人对于前房所生的两子的爱抚反超过她的亲生子,可 见她是一个十分贤惠的人。而在王安石的诗中,有寄 朱氏女弟的,有寄沈氏女弟的,也有寄虔州、江阴二 妹的。这两位女弟知书能文,显然也是从其母亲学来 的。三 王安石青少年时期的心路历程 王安石从童年到少年,大都是跟随父亲在其仕宦 之地,只有十三岁至十五岁诸年,则因王益丁父忧而 在临川家居,这时安石当也I居于临川庐舍中。不论 在临川这三年内,还是以后诸年的生活情况与心路历 程,在他“示诸外弟”的一首《忆昨诗》。中都可以 探索出一个梗概。《忆昨诗》是他进士及第并已到扬 州I做了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因思乡情切,特 地请了探亲假,回到临川去探视他的祖母谢氏时写出 的。其确切的年份与季节则应是庆历三年(1043)的暮 春与初夏。诗的开头是从其对临川城内幽美环境所存 留的印象说起的,接着就述说了他少年期内的志向与 追求。兹分段抄录此诗的原文于下,并分别略作一些 解释。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