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戏剧
原售价: 1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科学家故事(中年级彩色图文版)/毛毛虫变蝴蝶分级阅读
ISBN: 9787104034490
科学巨人 ——牛顿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体系的建立者。 他的杰出成就在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出版划时代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 英国著名诗人波普曾经写过一首赞美牛顿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黑夜里。 上帝说:“生一个牛顿吧!” 于是,一切都光明了。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过去,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还不能认识 ,由于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人们才把这些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认识清楚了 。 牛顿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是近代科学的象征。他的万有引力定 律,以及他对光学、数学、化学的研究,为两个多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奠定 了坚实基础。 平生第一次打架 1642年圣诞节的早晨,英国东部林肯郡沃尔斯索普村教堂的大钟敲响了 ,“嗡嗡”的钟声召唤着村民们去作礼拜。凛冽的寒风把钟声带到了一幢挂 满长春藤的二层小楼上;钟声中,一个早产的男孩呱呱坠地了。他的哭声是 那么微弱,他的体重还不到3磅。 一位好心肠的邻居老大娘做了这孩子的接生婆,她看到这个用一只巴掌 就能托起的婴儿,自言自语地说:“咳,不幸的孩子,让上帝保佑你吧!” 婴儿的母亲为纪念几个月以前死去的丈夫,给孩子起了和他爸爸一样的 名字一一艾萨克·牛顿。她虔诚地祈祷着:“上帝保佑,让这没有爸爸的宝 贝,顺顺利利地长大成人吧!” 在场的亲友都窃窃私语:“这孩子恐怕难以活下来呀!” 可谁能料到,这个早产儿,后来竟成了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 牛顿出生两年后,妈妈为贫困所迫,改嫁给了一个牧师,牛顿只好由外 婆抚养。由于长年过着失去母爱和父爱的寂寞生活,牛顿养成了腼腆、孤僻 的性格。 幼年的牛顿并不聪明,在学校里,他学习成绩很差,因此常受到歧视和 欺侮。但他有一双巧手,会制作各式各样的玩具。他把外婆给的零花钱都积 攒起来,买了锯子、钉锤、凿子等工具。 一天,牛顿从学校回来,看见村东头的磨坊里正在安装水车。他蹲在旁 边看得入了迷,连回家吃饭都忘掉了,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跑去看一阵子。 水车装好了,牛顿帮外婆背着一口袋麦子去磨面,只见水车带动石磨不停地 旋转,雪白的面粉便从石磨周围撒下来。磨坊大叔上下忙活着。 牛顿走到磨坊大叔跟前,说道:“叔叔,我能到下面看看你的水车吗? ” “孩子,随便看吧,可就是不能乱伸手!”磨坊大叔亲切地说。 牛顿在水车跟前仔细地看了一番。在回家的路上,他对外婆说:“外婆 ,回去我也要做一个水车。” 牛顿每天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就钻进屋子里,“叮叮当当”地敲打起 来。过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水车果然做成了。外婆看了很高兴,逗他说: “你的水车能磨面吗?”牛顿天真地笑了,外婆也。笑了。 第二天上学,牛顿把他那小小的水车带到学校,摆弄给同学们看。放学 后,又拿到小河边去试,水车的轮子转得很灵,牛顿非常得意,同学们也夸 奖他做得好。正在这时候,同班的卡特大声说:“牛顿,水车为什么会转, 你能讲出道理来吗?”卡特是个学习成绩优异而又十分骄傲的孩子。 “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再加上平时学习差,水车转动的道理,他着 实说不清楚。卡特看牛顿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嘲笑着说:“光会做,讲不出 个道理来,顶多是个笨木匠。”说罢,一脚把水车踢出好远。一向懦弱不爱 说话的牛顿,看着自己费尽心思制作的水车被踢坏了,再也忍不住,他握紧 小拳头,用全部力气朝卡特打去,一拳就把卡特揍趴下了。 这是牛顿平生第一次打架。打架虽然野蛮,但从此却改变了同学们对他 的态度,以后再没有谁敢欺侮他了。这件事也使他产生了自信心。他想:“ 只要自己肯做,就没有做不成的。要是努力学习,也决不会落在别人后面。 对,我要给他们学出个样儿看看。” 从此,牛顿发愤学习,一跃成为班里数一数二的优秀生。 12岁时,牛顿来到格兰瑟姆镇上金格斯中学,寄宿在一个叫克拉克的开 药店的人家里。上课时,他认真学习,但在课余时间,仍喜欢捣鼓一些小玩 意儿。 有一天,牛顿看见房东家挂着一幅油画,上面画着风车,于是,就产生 了做一架风车的念头。可是他想起了小学时做水车受到耻笑的情景,卡特挖 苦他的话至今还刺痛着他的心。 “这次先把道理弄清,再着手做吧!”他喃喃自语地说。他先做了许多 大小、形状不一的风筝,用来研究风力和风向等问题。牛顿掌握了风力和风 向的规律后,才动手制作风车。经过一番努力,不久,一架精巧的风车就在 克拉克家的屋顶上“呼呼”地旋转起来了。镇上人看到了都夸奖说:“嗬! 牛顿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其实,少年时代的牛顿,跟普通的孩子一样,一点也显示不出天才的样 子。如果说他和别的同学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热衷于研究任何事物,一旦 他对某一事物产生疑问和兴趣,就寻根求源,穷追不舍,直到把这一事物的 前因后果搞得一清二楚才罢手。这种性格,在他后来的科学研究活动中,也 充分体现出来,这是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