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子贡(儒商祖师)

端木子贡(儒商祖师)
作者: 安之忠//林锋
出版社: 当代世界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8.90
折扣购买: 端木子贡(儒商祖师)
ISBN: 9787509009017

作者简介

安之忠,企业家,文学爱好者,现任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林锋,笔名林猹,青年作家。1975年生于山东平度。1993年来京,曾就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专业。同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经有十几部作品问世。

内容简介

孔子这一番话,令众弟子对他的了解,又深入一层;更坚定了跟随他“ 行 道”以拯救天下的决心。 孔子和众弟子抵达卫国的消息,很快一阵风一样在卫国朝野传遍了。卫 国的 当政者是卫灵公,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君主。当初,卫襄公偶尔宠幸了一 位贱 妾,结果贱妾有了身孕,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浑身金光的人从云端里对她 说: “我是康叔,特来告诉你,你会生一个男孩,将来是要当卫国的国君的,你 可以 给他起名叫‘元’。”贱妾醒来后,惊异不已,一问才知道“康叔”是卫国 的先 祖。后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果然是个男孩。这件事情被襄公知道,认 为这 个孩子是应神谕而生,于是给其起名“元”,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卫灵公 。 这位似乎肩负振兴卫国使命的卫灵公,行事却出人意表,一方面任用贤 臣, 励精图治,前面孔子所称赞的那些君子,都在朝中担任要职;一方面却又好 色成 性,不但宠幸女色,例如以风流妖冶著称的夫人南子,而且宠幸男色,有一 个面 首叫弥子瑕,偷偷驾驶卫灵公的车子回去探望病重的母亲,将自己吃剩的鲜 桃喂 给卫灵公吃,而卫灵公居然对这些举动并不生气。 就是这位行事往往出人意料的卫灵公,对于曾身为鲁国大司寇的孔子来 到卫 国,疑心重重。 尽管有不少朝中官员,纷纷推荐孔子,请求卫灵公为孔子安排官职,但 他并 没有马上答应下来。 也难怪,孔子由鲁来卫,本来就没有得到正式邀请,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以 他在鲁国的高官身份,和挂着“圣人”的名头,到任何国家都会引起轰动。 这么 不请而自至,的确让人费解。 卫灵公表面上对孔子的到来不理不睬,暗中却让弥子瑕派了人去监视孔 子师 徒,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 孔子师徒等人就这么在颜浊邹家住了下来,没有人知道卫灵公什么时候 会召 见。颜浊邹每天上朝回来,见了孔子都似乎面有愧色。孔子反而要安慰他: “不 必操之过急,凡事需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为了让颜浊邹宽心,也为了让众弟子不至于闲着,孔子决定给他们找一 件事 情来做:搜集卫国众多君子的言行,编辑成一部书,类似于《卫君子言行录 》, 以传诸后世,也让弟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来了解卫国诸君子的道德修养和行为 礼 节。弟子们果然很高兴地去做这件事情了。 而孔子呢,借此机会,也正好与卫国的诸位君子故旧,重新有了来往。 而当 时卫国尚在世的诸君子中,尤其以蘧伯玉最有贤名。孔子上次在卫国和诸君 子交 游,就受邀住在蘧伯玉家中。二人一见如故,彻夜对谈。后来孔子回到鲁国 。凡 有卫国使者到鲁国,蘧伯玉一定请其代为致意孔子。孔子做了官,每年也一 定派 使者到卫国,顺便致意蘧伯玉。因此二人可谓惺惺相惜。 这天,孔子带着子路等几个亲近的弟子,来到蘧伯玉府上。一路驾车行 来, 一路给弟子们讲蘧伯玉的德行: 原来,这位蘧伯玉出身于卫国的官宦世家,以贤著称。蘧伯玉受家风熏 染, 从小养成秉性正直、坦荡无私的性格。从卫献公初入仕,历经献公、殇公、 灵公 三代国君,到现在蘧伯玉已经是88岁的高龄。多年的政治历练,使他总结出 了一 套“以德治国”的政治方略,主张“弗治之治”。正是在他为首的一群贤大 夫的 共同努力下,才使得卫国几经战乱,仍然屹立不倒。 蘧伯玉的德行,连卫灵公都钦佩不已。有一次,夜已经深了,卫灵公还 和 夫人南子同坐在宫中饮酒作乐。忽然,听到一辆车子从远处疾驰而来,来到 宫外 门口,却突然慢了下来,最后悄无声息地经过宫门,过了一会儿,才重新响 起马 蹄声,车子远去了。南子对卫灵公说:“刚才那辆车子上坐着的人,一定是 蘧伯 玉。”卫灵公好奇地问:“夫人为什么这么肯定?”南子回答道:“从礼节 上来 讲,为人臣子的,经过君主的门口,一定要从车子上下来;在路上看到君主 的驾 车,一定要站在路边恭恭敬敬地行礼。凡是真正的君子,即使在没有人看见 他 的地方,也要保持礼节,不肯放弃了自己的德行。蘧伯玉是个真君子,平日 里对 君主毕恭毕敬,这个人一定不会在深夜里因为暗昧无人看见而失了礼节。大 王不 信就派人去问一问。”卫灵公果然差了人追上去,一问,坐在车子里的正是 蘧伯 玉。蘧伯玉从此更加声名大振。 听了老师讲的蘧伯玉的德行,子路等弟子都扪心自问:换了是我,能够 在暗 昧之处不失君子之风吗? 就这么来到蘧伯玉府上,有人通报进去,很快,一头银须的蘧伯玉亲自 从里 面跑着迎接出来。 “哈哈,仲尼,你可来了!我一直在等你呢!” “夫子,一向可好?”孔子其时已经为人师多年,桃李满天下。然而在 蘧伯 玉面前,仍然以学生自居。 “好,好!”蘧伯玉年纪比孔子大了30多岁,却一点没有倚老卖老的意 思, 拉着孔子的手往里走。“来,快给我讲讲,你这些年不见,又悟出了什么大 道? 我听说你在鲁国设帐授徒,弦歌自娱,过得很是快活哪!后来做了官,也是 一路 官运亨通,得到君主的器重,很是做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正当人生得意 、抱 负大展之际,怎么又辞官不做,离开父母之邦了呢?” “说来话长——”孔子跟随蘧伯玉进屋后,分宾主坐下,将自己如何堕 三 都,最后功亏一篑的事情简略讲了一遍。 “原来如此!”蘧伯玉是何等人,一听就知道孔子的做法是对的,为鲁 定公 不能用孔子,被三桓所挟持的悲惨命运,深为担忧。“唉,三桓不除,鲁国 终无 复兴之日,我恐怕看不到那一天了!” 不过,他毕竟性情开朗,一挥手,似乎要将这些阴霾一扫而光。“算了, 不说这些令人沮丧的事情。对了,你这次到卫国来,可是有什么打算?说给 我听 听,看我能不能帮上你的忙?” “哪里有什么打算。”孔子苦笑一声,“不过暂且找个落脚之地,一来 看卫 国的君主肯不肯用我。如果用我,我就推行我的‘大道’;如果不用,我就 耐心 地等着鲁国的君主召唤我回去。我不能走得太远,因为如果走远了,我担心 鲁国 的诏书下来,我不能在最短的时间赶回去!” “哈哈。”蘧伯玉大笑起来。“这么多年,你还没有放弃自己的‘大道 ’ 吗?你真是个天真而固执的家伙!” 两个人就这么开怀大聊起来,从列国间的政治情形,到君子个人的道德 修 养,一聊就是大半天。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