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远东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78.40
折扣购买: 遇见:毛泽东预见的历史验证
ISBN: 9787547618950
杨冬权,研究员,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著名党史研究专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 出版有《毛泽东在1949年》《五星出东方:新中国的70年》《抗战史上的今天》《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档案(上下册)》等著作,联合主编并出版有《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及《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文件集》丛书等。 主要作品《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获2001年“五个一工程”奖,《新四军》获2002年“五个一工程”奖,《开天辟地九十年》获2012年中国出版政府奖。
预见300—303 1945年8月11日,预见(1)国共对抗日胜利果实的争夺战将是极猛烈的;(2)将来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3)国共谈判将恢复;(4)对蒋介石不应存任何幻想 1945年8月11日,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关于日本投降后党的任务的决定,作出了一系列预见. (1)国共对抗日胜利果实的争夺战将是极猛烈的. 他指出:“苏联参战后,日本已宣布投降.国民党积极准备向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抗日胜利的果实.这一争夺战,将是极猛烈的.”(?毛泽东年谱?下卷,第1页) 事实是: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队为争夺抗日胜利果实而对中国解放区的进攻,确实是“极猛烈的”.共产党按照谈判协定主动撤离抗战期间从日军手里夺取的浙东、苏南、皖中、皖南、湖南五个解放区,随后便全部被国民党军队所进占;此外,国民党还以70多个师的正规军开到广东、湖北、河南、苏北、皖北、山东、河北等省的解放区.这还只是1945年10月底的数据,而当时正在向解放区开进途中的国民党军队还有几十个师.从1945年9月到12月,国民党军先后发起对解放区较大规模的进犯就有四次.8月中旬开始,国民党军第19军以四个师近四万人进犯上党地区,晋冀鲁豫部队从9月10日起开展自卫还击,到10月12日,歼灭其主力3.5万人.8月下旬,国民党第12战区部队六万多人进犯绥远地区八路军,10月中旬,八路军对其发起还击,到12月初,歼灭其1.2万余人.9月,国民党军共以四个军进犯邯郸.从10月24日起,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出手还击,到11月2日,歼灭国民党军三万余人.10月,国民党军先后有七个军进犯津浦铁路沿线,新四军和山东军区部队从10月18日起,发起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战役,到次年1月11日,共歼灭国民党军2.8万余人.毛泽东1945年11月12日在一份电报中统计:在日本投降后的三个月中,“国民党对付我们的兵力,最多有一百二十七个师(四十九个军).”(?毛泽东文集?第四卷,第75页)共产党军队经过自卫还击,“搞掉了他们九个军”,“缴获的枪支有二十万”.(同上,第75—76页)国共对于抗日胜利果实的争夺战程度之激烈,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窥见. 以上事实和数据,毫无疑问地证明了毛泽东这一预见的正确性. (2)将来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决定中,毛泽东一方面要求“将我军大部迅速集中,脱离分散游击状态”,同时也要求“各地均应保留必要数量之地方兵团与游击队”,民兵、枪支等“决不可一切皆集中”,特别是要求已集中的部队在“解决敌伪后,主力应迅速集结整训,提高战斗力,准备用于制止内战方面”.毛泽东预警全党:“将来阶段,国民党可能向我大 举 进 攻,我 党 应 准 备 调 动 兵 力,对 付 内 战.”(?毛 泽 东 年 谱?下 卷,第2页) 果然,从不久的8月中旬开始,国民党军先后在上党地区、绥远地区、平汉铁路、津浦铁路等处,向华北各解放区开始了数万兵力规模的局部进攻;10个多月后,又对中原解放区发起了30万兵力的大规模的全面进攻.以前的国共和谈协议全部被撕毁,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由于毛泽东早有预判,提前向全党发出了预警,特别是下了“先手棋”,提前作了军事布局和应对部署,因此,国民党军无论是开始几个月的局部进攻,还是后来三年多的全面进攻,都被共产党军队一一粉碎,全面打垮. 自古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就是因为毛泽东早有预防,所以,中国共产党没有成为“捕蝉”成功后又被“黄雀”吃掉的“螳螂”,避免了螳螂的悲剧.预见的作用,岂容小觑! (3)国共谈判将恢复. 毛泽东写道:“国共谈判将以国际国内新动向为基础,考虑其恢复,延安对美国与国民党的批评暂时将取和缓态度.”(?毛泽东年谱?下卷,第2页) 抗战期间,国共谈判时断时续.1942年8月,蒋介石曾向周恩来表示要约毛泽东会谈,毛泽东委托林彪与蒋先谈,待时机成熟时自己再与蒋谈.当年10月,林彪到达重庆,在重庆待了10个月,但都没有谈出什么结果来.1944年初,蒋介石又希望中共派代表到重庆谈判,中共中央又派林伯渠赴重庆,同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治中谈了几个月,也陷入僵局,没有进展.1944年11月,美国特使赫尔利亲自到延安同毛泽东谈,并签署基础性的协定,中共还派周恩来与赫同去重庆,但赫尔利拿回协定给蒋介石后,蒋完全拒绝,并提出“反建议”.12月7日,周恩来从重庆带回这个“反建议”,也遭到中共拒绝.194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又派周恩来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但也不欢而散,无功而返.1月26日,周恩来返回延安.抗战期间,国共谈判谈了四个年头,换了三任代表,时断时续,终无结果,最后不得不中止. 但是,8月11日,毛泽东却预见性地指出:国共谈判将恢复.以前,毛泽东也曾预见过国共谈判要到对日反攻时才会有结果.现在,对日反攻在即,所以毛泽东预见国共谈判将要恢复.但真的会如此吗? 我们来看事实如何! 三天后,蒋介石就开始响应了.1945年8月14日,在日本天皇宣读投降诏书的前一天,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致电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邀请毛泽东赴渝谈判.电报称:“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介石年谱》,第313页)16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朱德总司令本日曾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毛泽东年谱》下卷,第7页)这里说的朱德电报的内容,是要求解放区军队对其所包围的敌伪军受降.8月20日,蒋介石再次致电毛泽东说:“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这是就受降问题作出的答复,算是“表示意见”了.接着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赴渝谈判:“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蒋介石年谱》,第314—315页)毛泽东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悉后,于8月22日复电说:“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毛泽东年谱》下卷,第9页)8月23日,蒋介石第三次致电毛泽东:“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己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蒋介石年谱?,第315页)24日,毛泽东复电说:“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晋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毛泽东年谱?下卷,第12页)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国共谈判,到10月10日,双方签署?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国共谈判不但如毛泽东所预见的那样很快恢复了,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最高级别——由两党最高领导人见面会谈,并且最终谈出不少结果,签署了会谈纪要.毛泽东的这个预见,以及这次谈判的恢复及取得成果,也确如毛泽东所说,是“以国际国内新动向为基础”的. (4)对蒋介石不应存任何幻想. 毛泽东在预见到国共谈判将要恢复后,紧接着告诉全党:“各地对蒋介石绝对不应存任何幻想,必须在人民中揭破其欺骗,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危险,应有必要的精神准备.”(《毛泽东年谱》下卷,第2页) 今天来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进行国共谈判,第一是因为日本仓促投降,共产党在华北、华中、华南占据了从日本人那里夺回的大片土地,而自己的军队远在西南、西北,一时运不到那里去,眼下无法同共产党打内战,因而需要用谈判来赢得运兵的时间.第二是因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人不希望再有内战,内战罪名不能由自己担,而必须要让共产党来担.邀请毛泽东来谈判,不但可以向国内外显示自己的和平诚意,而且还可以向毛泽东“甩锅”.他料定毛泽 东不会去,这样将来内战就可由毛泽东来“背锅”;毛泽东即使去也不一定谈得成,谈判破裂,内战还是由毛泽东“背锅”.如果谈成了,让共产党在谈判桌上屈服,交枪交地盘,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就更好了;如果谈不成,打内战也师出有名,在破坏和谈的罪名下,兴师讨伐,名正言顺.因此,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是最好的政治计谋.第三是因为美国和苏联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而把他们卷入,而希望国共谈判. 事实上,蒋介石根本没有和谈的诚意.他要毛泽东来谈判,居然没有预先准备谈判方案,因为他根本没想到毛泽东会真的来.这就像请客了,但没准备饭菜、酒水而只准备了饭堂、饭桌一样.因而,毛泽东到重庆后,只好自己先提出八点原则性意见.在前六天的谈判中,国民党毫无准备,因此当时有人说“只见中共意见,不见政府意见”.谈判期间,9月17日,蒋介石命令下发他10年前手订的?剿匪手本?,指令各部队“切实遵行”“剿灭共匪”.会谈的协定,也是由共产党方面起草的.协定公布后的第二天,蒋介石又命令部队长官说:“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要“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其迟滞贻误者当必执法以罪”.(《毛泽东传》,第742页)协定签订一个月后,蒋介石又于11月9日至16日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提出在半年内击溃中共军队主力,然后再分区“围剿”的两阶段战略,以及在半年内第一步控制皖北、苏北、山东,打通津浦线;第二步集结重兵于平津,“扫荡”华北;第三步打通平绥线,占领察绥的三步走计划. 从蒋介石以上的所作所为看,从重庆谈判中和谈判后国民党军对中共军队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进攻作战看,从1946年以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长达数年、用兵达数百万的全面进攻看,蒋介石通过战争消灭共产党是铁了心的;他的和谈邀请,只是烟幕、是幌子,是为掩世人耳目的.毛泽东预先提醒全党对蒋介石不要存任何幻想,是把他看准了、看透了.毛泽东的这个预见,一点都没错,并且让全党在随后的局势中避免了吃亏和上当. 预见304—310 1945年8月13日,预见(1)蒋介石要下山抢抗战胜利果实;(2)蒋介石要发动反人民的内战,要屠杀人民;(3)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是要被蒋介石抢去的;(4)太原以北的同蒲,平绥中段,北宁,郑州以北的平汉,正太,白晋,德石,津浦,胶济,郑州以东的陇海,这些地方的中小城市是双方必争的;(5)河北、察哈尔、热河、山西的大部,山东,江苏的北部,是靠得住落在人民手里的;(6)使全面内战延迟爆发是可能的;(7)中国绝不是蒋介石的 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一次演讲,题目叫?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其中作了一系列预见. (1)蒋介石要下山抢抗战胜利果实. 毛泽东说:抗战中蒋介石的“政策是袖手旁观,等待胜利,保存实力,准备内战.果然胜利被等来了,这位‘委员长’现在要‘下山’了”,“要下山来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24页)事实是:日本乞降后,蒋介石就开始下山来抢抗战胜利的果实.他“抢果实”包括两方面行动:一方面是垄断对日受降;另一方面是收回共产党从日本人手里夺来的地盘.攻,“收复”了敌后军民用苦战从日军手里夺回来的40多个城市及广大的乡村.国民党这些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行动,都证实了毛泽东的这个预见. (2)蒋介石要发动反人民的内战,要屠杀人民. 毛泽东说:蒋介石“要发动反人民的内战,要屠杀人民”.他指出了有些人的认识不清醒:“当全国规模的内战还没有爆发的时候,人民中间和我们党内的许多同志中间,对于这个问题还不是都认识得清楚的.因为大规模的内战还没有到来,内战还不普遍、不公开、不大量,就有许多人认为:‘不一定吧’”.他坚定地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的,因为蒋介石的方针已经定了”,“是要打内战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25页) 蒋介石打内战,上面已经列举了不少的事实.这些事实说明:蒋介石的内战,不是晚打,而是很快就打,几乎与日本投降同步,日本刚投降,他就有所部署,他的部队就有行动;不是小打,而是大打,最小的战役,也有几万军队参加;不是一下子全面打,而是由局部到全面,逐步扩大,遍地开花.总之,1945年9月以后几年的历史证明:当时党内外那些关于中国抗战胜利后不会打内战的认识是错的,而毛泽东的这个预见,是又一次地说对了. (3)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是要被蒋介石抢去的. 毛泽东说:抗战胜利果实究竟能落到谁手,还是“一个问题”.他分析了三种情况,第一种:蒋介石肯定能抢到手的“一批大桃子,例如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那是要被蒋介石抢去的”,“在那些地方他们的力量占优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29页) 果然,日本投降后,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共产党军队都没能占领.尽管抗战后期,毛泽东曾布置过为将来夺取京沪杭做准备工作,但蒋介石在得悉日本投降消息后,很快就命令伪军维护所在地治安,并特别授意大汉奸周佛海指挥伪军维持上海及沪杭一带治安.这就为共产党军队占领这些地方设置了军事障碍.8月中旬,华中局曾有上海起义的计划,毛泽东开始曾赞成,但很快又改变态度,避免起义力量被镇压,并及时改变了之前中央关于占领大城市的方针.所以,日本投降后,毛泽东这里点到的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大城市全部被国民党军所接收,而且其他的大城市也都被国民党所接收.全国的主要大城市,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大桃子”,全部落入国民党口袋中.毛泽东的这一预 先说垄断对日受降: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向中、美、英、苏等国发出乞降照会,日本投降大局已定.当晚,蒋介石就电令何应钦:“命令敌军驻华最高指挥官维持现状”,“警告辖区敌军,除依政府指定之军事长官之命令之外,不得向任何人投降缴械”.(《蒋介石年谱》,第312页)也就是让所有日军只向他的人投降,而不能向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投降.这就独占了抗战胜利的全部果实.在敌后同日军打了七八年、特别是当前还包围着许多日军的敌后军民,被完全剥夺了对日受降的权利.8月11日,他又发出三道命令,一令国民党军依令积极推进;二令日占区伪军“就现住地点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三令解放区抗日军队“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对日伪军“擅自行动”.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后,蒋介石又电令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命令;并不得向任何非指定受降部队投降缴械.8月26日,何应钦根据蒋介石指令,把中国战区划分为16个受降区,并任命了受降长官,分别接受日军投降.16个受降地点,没有一个是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16名受降官,也没有一个是敌后抗日军队首长;128万多名日军和146万多名伪军,也完全是向国民党军投降;投降日军的所有武器装备,全部成了国民党军队的战利品.抗日受降的胜利果实就这样被国民党军队垄断了、独吞了. 再说收复共产党地盘.八年全国抗战中,面对日寇的进攻,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先丢华北,再丢华中,又丢华南,共丢失河北、北京、天津、热河、察哈尔、内蒙古、山西、上海、江苏、江西、浙江、山东、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20多个省的全部或大部或一部,丢失国土200多万平方公里,使两亿多人陷入日军的奴役中.然而,共产党的军队深入敌后,钻到魔鬼的肚子里,进入日军占领区,发动人民,浴血奋战,夺回国土,建立起大小19块抗日根据地,共收复国土近百万平方公里,解放人民近一亿.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先是“收复”了共产党主动撤离的浙东、苏南、皖中、皖南、湖南五个解放区,然后又出兵进攻广东、湖北、河南、苏北、皖北、山东、河北等解放区.从1946年1月到6月这半年多内,国民党军又集结270多万兵力向解放区发动了4300多次进见全部准确. (4)太原以北的同蒲,平绥中段,北宁,郑州以北的平汉,正太,白晋,德石,津浦,胶济,郑州以东的陇海,这些地方的中小城市,是双方必争的. 毛泽东继续说:“另一批桃子是双方要争夺的.太原以北的同蒲,平绥中段,北宁,郑州以北的平汉,正太,白晋,德石,津浦,胶济,郑州以东的陇海,这些地方的中小城市是必争的,这一批中小桃子都是解放区人民流血流汗灌溉起来的”,究竟“能不能落到人民的手里”,得靠“两个字:力争”.(《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29页) 后来的事实是:11月9日,蒋介石制定了在六个月内、三个方向的用兵计划,其中,控制苏北、皖北,肃清山东,打通津浦线,涉及到其中的津浦、胶济、郑州以东的陇海三条铁路线附近的中小城市;集结重兵于平津,“扫荡”华北;打通平绥线,占领察绥,涉及到同蒲、平绥、北宁、郑州以北的平汉、正太、白晋、德石等七条铁路线附近的中小城市.蒋介石半年内的用兵重点,正好全部印证了毛泽东的这个预见.还有之后几个月国民党军对山西上党地区的进犯,对绥东及察南地区的进攻,对津浦路中段沿线的侵犯,对郑州以北平汉线的侵犯,对北宁路两侧的侵犯等,也完全印证了毛泽东的这一预见.后来,经过“力争”,还真是有一批中小城市落到了人民的手中.比如,上党战役结束后,八路军收复了国民党军新进占的长子、屯留、长治等地区.绥远战役后,八路军则收复了绥东、绥南广大地区.津浦铁路徐济段战役,人民军队收复津浦铁路200多公里沿线的枣庄、峄县、台儿庄、临城、滕县、大汶口、邹县等城镇.邯郸战役,我军收复了20多个村镇. 毛泽东对国共“双方必争”之地的预见,以及我军可以通过“力争”而得到一些地方的预见,在几个月后,统统得到了证实. (5)河北、察哈尔、热河、山西的大部,山东、江苏的北部,是靠得住落在人民手里的. 毛泽东接着说:“靠得住落在人民手里的有没有呢? 有的,河北、察哈尔、热河、山西的大部、山东、江苏的北部,这些地方的大块乡村和大批城市”,“这是靠得住的,我们的力量能够取得这批胜利果实.”(《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29页)后来,这些地方虽然有些受到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但仍然被我军以战收回,大部地区都掌握在人民手里.毛泽东预见得很准确. (6)使全面内战延迟爆发是可能的. 在演讲中,毛泽东说:“公开的全面的内战会不会爆发? 这决定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因素”.“会不会因为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经过我们的奋斗,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使全面内战拖延时间爆发呢? 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30页)“现在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可能把内战暂时限制在局部范围,内战可能暂时是若干地方性的战争.”(同上,第1134页) 后来,由于全国人民期盼和平,反对内战;由于刚刚摆脱了世界大战的美国和苏联都不希望国共发生内战,而使自己再次卷入战争;由于共产党有着一亿人口的解放区、100万军队、200万民兵,而他们也不希望内战并极力避免内战,因此,在日本投降后,蒋介石首先摆出和平姿势,邀请毛泽东去重庆会谈.不希望内战的毛泽东也顺势而为,勇敢地赴重庆谈判,并主动地、高姿态地做出一系列非原则性的让步,比如主动放弃南方的五个解放区等.这使国共两党在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会谈纪要.这是历史上国共两党首次以平等地位签署的文件.之后,1946年1月,国共代表签订了关于停止军事冲突的协定,1月31日结束的有国共两党及其他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又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议案.同时,美国也积极地参加对国共冲突的调停,加上国民党运兵、备战也需要时间.所有这些都使抗战结束后国共没有全面地、公开地发生内战,而是局部地、悄悄地进行攻防.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全面内战被“拖延”了10个月.在这10个月内,内战确实是被“暂时限制在局部范围”,确实只是“地方性的战争”.这证明:毛泽东这一预见非常准确. (7)中国绝不是蒋介石的. 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他还曾对美国人说:“中国绝不是蒋介石的,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总有一天你们会撑不下去!”(?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32—1133页) 毛泽东的这一预见在四年后即得到了全部证实.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1949年,不但推翻了蒋介石在全国的统治,建立起人民的新政权,而且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动军队和侵略势力、殖民势力统统赶出中国,中国人民真的打败了“一切中外反动派”,中国真的“不是蒋介石的”,而“是中国人民的”,美国和蒋介石真的“撑不下去”了、失败了,而且这一切,还真的是共产党“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干成的,没有任何外国的帮助. 我们今天看,毛泽东的这段话,句句成真,字字应验.而当时的很多人做梦都想不到会是这样.毛泽东在这个讲演中说到的那个美国人,也就是当年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以及其他很多美国人,特别是美国政府,根本不相信蒋介石赢不了内战;同样,苏联领导人也不相信.否则,他们不会在国共内战中全力支持国民党,和国民党合作.还有,国民党领导人更不相信,否则也不会信心满满地发动内战.毛泽东还讲过,白崇禧的秘书就曾说,无论如何国民党也不会打不过共产党.尽管当时有那么多大人物不信,但是,毛泽东就有这样的自信,并且作出了这种肯定性的、毫无犹疑、毫不含糊的预见.历史又一次证明了,毛泽东不但比蒋介石和国民党人高明,而且比美国、苏联等世界大国的领导人也高明. ◆读者评论—————————————————————————————————————— ☆在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众多著作中,极少有人关注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国外交方面的具有预见性的言论。本书新视角的阐释、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论述为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开拓了新方向。 ☆本书是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又一新成果。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为什么会成功,从毛泽东的预见里可以感受答案。 ☆通过本书的历史事件,可以深入了解共产党人走过的峥嵘岁月,从更加细节处了解革命、战斗、建设的情况。 ☆本书可读性强,讲解引人入胜,是一部让读者在阅读中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通俗理论读物。 ☆毛泽东预见之准确、明确、丰富、多发、卓越、持续,足可让我们称他为预见家、预言家、预测家;他的很多立竿见影、令人叫绝、有如神算的精准预见,足以让我们称他的预见为神奇预见!说他料事真如神! ☆本书不但为了解和研究毛泽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毛泽东定位了一个“预见家”的新身份,而且也为了解和研究预见,提供了大量的、鲜活的、来自现当代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具体案例,能让人看到理性认知、科学判断的智慧魅力。从这一点来说,这本书,既是一本扩展知识的“拓知”之书,也是一本增广智慧的“益慧”之书。读者可能开始从对毛泽东的好奇而进入,但最终会带着满脑子的预见智慧而合上本书,回味获得的与众不同的知识! ◆目录————————————————————————————————————————— 目 录 前言 预见1 1910年秋,预见中国也要出拿破仑、华盛顿、卢梭那样的人 /1 预见2 1911年春,预见孙中山当中国新政府的总统 /2 预见3 1915年5月,预见为“二十一条”“报仇”的将是“学子”/3 预见4、5 1915年6月25日,预见(1)未来中国将艰难百倍于过去;(2)未来中国将有奇杰之士来救国济民 /5 预见6—9 1916年7月25日,预见(1)日俄条约“今所明布者犹轻,其重且要者,密之不令人见也”;(2)“日本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3)“日人诚我国劲敌”;(4)“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6 预见10、11 1916年7月25日,预见(1)美国将在太平洋与日本作战;(2)中国将与美国联合抗日并制服日本 /10 预见12 1917年11月中旬,预见湖南溃军疲惫胆虚,不致开枪抵抗 /12 预见13、14 1919年7月14日,预见(1)革命和解放的潮流不可阻挡;(2)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官僚、资本家、军阀都不要怕 /13 预见15 1919年7月21日,预见10年20年后,法国人会有一番大大的沉痛 /14 预见16、17 1919年7月28日,预见(1)山东要危险;(2)日本和德国还要结合 /16 预见18 1919年8月4日,预见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 /18 预见19、20 1920年9月6日,预见(1)中国军阀割据的无政府状态还要延长七八年;(2)军阀割据后将变成人民的自治,如此10年20年后,中国将有彻底的总革命 /19 预见21 1920年9月26日,预见非由民众发起的湖南自治是不能长久的 /22 预见22 1920年9月27日,预见今后的政治法律将由工人农民来定 /22 预见23 1920年11月25日,预见政治改良绝无希望,唯有另辟道路才行 /23 预见24 1920年11月25日,预见没有主义造不成有势力的新空气 /25 预见25 1920年12月1日,预见用和平方法去达共产目的是不行的 /25 预见26 1921年1月初,预见改造中国,用工农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 /26 预见27 1922年10月初,预见长沙泥木工人的罢工时机已成熟 /27 预见28—33 1923年4月10日,预见(1)中国统一最近不能实现;(2)奉系、皖系军阀和国民党的合作不能长久;(3)非革命的民主派稍后会与革命的国民党合作;(4)中国政治的结局是民主派战胜军阀派;(5)目前及最近中国仍是军阀的天下;(6)军阀混战时代是革命的生母 /28 预见34 1923年7月11日,预见只有全国所有受压迫的国民建立联合战线,革命才可以成功 /31 预见35 1925年11月25日,预见少年中国学会此时无存在之必要 /32 预见36 1925年12月1日,预见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 /32 预见37 1925年12月4日,预见国民党若不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革命将不能成功 /33 预见38 1925年12月13日,预见现在的中国,除了革命决无路走 /34 预见39 1926年3月18日,预见我们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敌人便给我们以致命的打击 /35 预见40 1926年6月,预见中国革命是农民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革命党的中心问题 /36 预见41、42 1927年1月,预见(1)革命彻底胜利,还得三四十年;(2)革命不成功,我不回韶山来 /37 预见43 1927年2月,预见妇女是一个伟大的力量 /38 预见44 1927年3月26日,预见封建势力正秣马厉兵,准备放肆残杀工农 /39 预见45 1927年8月7日,预见中国共产党只有拿起枪杆子才能取得政权 /40 预见46 1928年7月中旬,预见红军去赣南会受损失 /41 预见47—50 1928年10月5日,预见(1)蒋桂战争在酝酿中;(2)蒋桂冯阎四派新军阀正在激烈斗争中;(3)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战争是继续不断的,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且日益发展是无疑的;(4)我党如不适当解决经济问题,工农割据将遇到很大困难/42 预见51 1929年3月20日,预见在赣南、闽西可以创建根据地,并勾画出根据地的蓝图/46 预见52 1929年4月,预见群众一定是归向我们的,将来什么党派都不能和共产党争群众 /47 预见53 1929年12月,预见红军若不彻底纠正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中国革命任务必然担负不起来 /48 预见54—56 1930年1月5日,预见(1)建立根据地、深入土地革命的路线是正确的;(2)中国革命高潮会比西欧来得快;(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发展会很快 /50 预见57 1930年5月,预见主观主义是一定要坏事的 /52 预见58 1930年10月17日,预见军阀混战不会继续到底,反动阶级必联合进攻革命 /53 预见59 1931年4月中旬,预见分兵不能退敌,在根据地内能打破敌人“围剿”/54 预见60 1931年6月30日,预见敌军定会很迅速地向我们进攻 /55 预见61 1931年秋,预见战争会越打越大,因而要建军校培养建军人才 /55 预见62 1932年1月上旬,预见打赣州很可能久攻不克 /56 预见63 1932年3月30日,预见漳州难守易攻,可直下漳州 /57 预见64 1934年1月24日,预见公有经济将成为经济的巨大力量 /57 预见65 1934年1月27日,预见要想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关心群众生活;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 /58 预见66 1935年9月上旬,预见左路军向南行动将极端不利 /59 预见67 1935年9月12日,预见张国焘将来可能发展到叛变革命 /60 预见68 1935年11月19日,预见敌军明日有到直罗镇的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作战 /61 预见69—73 1935年11月30日,预见(1)日本将要进攻苏联西伯利亚;(2)世界将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3)日本进攻中国是必然且是不远的;(4)国民党军阀将进攻北方红军与全国红军;(5)中国共产党能在北方七八个省内和南方若干个省内,把抗日战争掀起到最高程度 /62 预见74—79 1935年12月27日,预见(1)日本要向中国本部前进;(2)日本要独占中国;(3)民族危机严重时,国民党营垒要破裂;(4)中国革命战争是持久战;(5)只有统一才能打垮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6)共产党将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台柱子 /65 预见80 1936年1月,预见抗日非有广大联合战线不为功 /69 预见81 1936年2月24日,预见阎锡山军对我攻击尚须10天左右 /70 预见82 1936年3月23日,预见在联俄问题上,要相信自己 /70 预见83 1936年3月25日,预见华北是全面对日作战的战场,华中是后方 /71 预见84 1936年4月28日,预见再次进入山西作战的机会是有的 /72 预见85—96 1936年7月,预见(1)日本也是美、英、法、苏等国人民的敌人;(2)能够出现反法西斯世界联盟;(3)中国独立后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贸易利益将比过去有更多机会;(4)中国人民一旦解放,就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世界文化水平;(5)英国如继续乞求日本的合作,将对英国毫无好处;(6)日本将成为德国和意大利的盟国;(7)中国将在抗日战场上全力以赴,最后胜利属于中国;(8)日本要进攻中国的扬子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要占领菲律宾、暹罗、越南、马来半岛和荷属东印度;要独占西南太平洋;(9)日本无法封锁中国西北、西南和西部,中国不会战败;(10)苏联和英、美将无法在中、日间继续保持中立;(11)中国农民组织起来后,会使日军疲于奔命;(12)在战争中,中国能俘虏许多日本兵,夺取许多武器弹药,并能让日本士兵反战/73 预见97、98 1936年8月9日,预见(1)蒋介石在解决西南后,将进攻西北;(2)蒋介石会暗害张学良,劝他不要去南京 /83 预见99、100 1936年8月13日,预见(1)杨虎城可能参加抗日战线;(2)蒋介石将据西南而保其半壁山河 /84 预见101 1936年8月13日,预见西安事变这一“救西北救华北救中国之伟大事业”/85 预见102—105 1936 年 8 月 14 日,预 见 (1)全 国 抗 战 的 发 动 人——宋 哲 元;(2)发 生 地点——29军驻地范围;(3)战争的规模——“大规模之抗日战争”;(4)发动后的两大影响 /86 预见106—110 1936年8月 25日,预见(1)日本灭亡 中 国 的 计 划 除 被 击 破 外 不 会 改 变;(2)日本不会止步于冀察;(3)日本也不会止步于黄河以北;(4)抗战决不可免;(5)中华民族终有一天会在地球的东方站起来 /89 预见111 1936年8月30日,预见蒋介石两个月左右出兵西北,撤换张学良 /92 预见112 1936年9月,预见能逼蒋走到抗日 /92 预见113 1936年10月8日,预见蒋介石有可能与中共妥协,但仍会以重兵压境,企图迫我就范 /93 预见114 1936年10月26日,预见“红军未灭,日寇已来”/94 预见115 1936年11月20日,预见敌军不得不向山城堡,我可集全力作战 /94 预见116—119 1937年3月1日,预见(1)九国公约不能阻止日本向中国作战;(2)中、英、美、法、苏建立太平洋联合阵线;(3)日本对中国战争的结果将是日本的崩溃;(4)国民党和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前途是存在的 /95 预见120 1937年5月8日,预见中日大战在我们面前 /98 预见121—123 1937年5月15日,预见(1)英国不会永远对日妥协;(2)中国抗日不能过于信赖英国;(3)英国人民不见得对英国的对日妥协政策表同情 /98 预见124 1937年7月23日,预见妥协退让将使平、津和华北尽丧于敌手 /100 预见125、126 1937年9月17日,预见日军(1)将夺取太原;(2)将夺取黄河以北 /101 预见127、128 1937年9月21日,预见(1)阎锡山军队的决战必难持久;(2)太原与华北危如累卵 /102 预见129—134 1937年9月29日,预见(1)河北局面已经完结;(2)山东将不战而失;(3)上海战事将发生变化;(4)国民党必将迁都;(5)苏联将给中国以实力援助;(6)山西将造成数百万人的游击战争 /103 预见135 1937年10月6日,预见日军占领石家庄后将向西面进攻,中国军队须在龙泉关、娘子关集结重兵坚守 /105 预见136 1937年10月25日,预见日军将在山西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106 预见137 1937年11月12日,预见在华北,游击战争将进入主要地位 /106 预见138 1938年2月28日,预见将来抗日战争的形势是内线、外线作战互相交错 /107 预见139、140 1938年3月3日,预见(1)武汉失守;(2)国民党走向继续抗战 /107 预见141、142 1938年3月12日,预见(1)日军还要进攻西安、郑州、武汉、南昌、福州、长沙与广州;(2)日军不可能占领全中国 /108 预见143 1938年3月23日,预见日军进攻在攻占武汉、广州等地后要告一段落 /109 预见144 1938年5月5日,预见英国不会为德国侵略捷克而同德国打仗 /110 预见145、146 1938年5月20日,预见(1)河南和武汉危急;(2)我军将南进豫、皖、苏、鲁四省活动 /111 预见147 1938年5月26日,预见日军将以进攻武汉为中心 /112 预见148—166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预见(1)中国抗日战争的规模;(2)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3)日本的国际反对力量将超过援助力量;(4)中国国际援助将要到来;(5)日本将劝中国投降但中国不会降;(6)中国三方面力量的抗日态度;(7)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8)日军很难完全占领粤汉铁路和西兰公路;(9)日军进攻到达终点后将转入保守占领地;(10)在相持阶段,游击战将是主要作战形式;(11)敌人占领地将分为三种地区;(12)(13)相持阶段,敌后将出现经济困难;敌占区将出现统一的汉奸政府;(14)日本威胁南洋和西伯利亚将发生新的战争;(15)日军将厌战与反战;(16)战争的犬牙交错形态;(17)希特勒将同各国打世界大战;(18)日本对西伯利亚最终将取守势;(19)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113 预见167—169 1938年5月,预见(1)会有一天日军要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2)建立太平洋反日阵线是有前途的;(3)日军将必然进攻敌占区的游击战争根据地 /121 预见170 1938年8月17日,预见法币要跌价并逐渐在华北根据地灭迹 /122 预见171、172 1938年9月24日,预见(1)抗日战争将进入相持阶段;(2)统一战线将出现磨擦与反磨擦 /123 预见173—174 1938年11月,预见(1)国民党不会同日本讲和;(2)磨擦是局部现象并可改变 /125 预见175、176 1938年12月8日,预见(1)我们将没钱、没饭吃;(2)我们能通过生产自行解决生活问题 /125 预见177 1939年1月20日,预见世界大战已经迫近,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126 预见178—183 1939年1月28日,预见(1)日军还会进攻西安、兰州、长沙、南昌、梧州、衡州等地;(2)日本要打南洋,打缅甸、安南、印度;(3)国民党五中全会对抗日结果不会坏;(4)日本的朋友只有希特勒和墨索里尼;(5)英美不会大帮助中国;(6)世界要打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127 预见184 1939年3月8日,预见十年后全国人民都能得到解放 /130 预见185 1939年4月8日,预见日本还要继续进攻 /131 预见186 1939年4月12日,预见华北根据地将缩小 /131 预见187—190 1939年6月10日,预见(1)不可能只用英美压力而恢复卢沟桥以前状态;(2)英、法、苏协定有成立可能;(3)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将有三种政府;(4)华北局面有变到极严重的可能 /132 预见191—195 1939年9月1日,预见(1)法和德、意两大集团将直接冲突;(2)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由全面性战争代之以片面性战争;(3)美国和中美洲、南美洲国家暂时还不至于转入战争;(4)美国将来会出来争取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5)日本目前和英国妥协的趋势甚大 /135 预见196—198 1939年9月14日,预见(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持久的战争,规模将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得多;(2)苏联将在战争中起伟大作用;(3)一个自由独立的新中国将会出现 /138 预见199 1939年11月中旬,预见国民党还没有下最后决心坚决反共 /139 预见200 1939年12月,预见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140 预见201、202 1940年6月26日,预见(1)法国投降与英国失败将促进德、意扩大战争,日本加紧进攻中国与侵略南洋,美国走上战争轨道;(2)中国抗战必然还是拖的局面 /141 预见203 1940年7月5日,预见抗战的第四周年将是最困难的一年 /143 预见204 1940年7月13日,预见两个帝国主义阵线的主要斗争,已从陆地转移到海洋上,尚未决战 /144 预见205—206 1940年8月16日,预见(1)这一年多是国际国内的大的转变关头;(2)中国处在大事变的前夜 /144 预见207 1940年10月21日,预见小风波将转为大风波,中国将出现最黑暗的局面 /146 预见208 1940年10月25日,预见再支持一年,世界形势就大变了 /147 预见209—211 1940年12月26日,预见(1)国民党不会对新四军宽展期限、发给饷弹;(2)新四军北移中会有不利,但若有决心,骨干仍可保存;(3)若动摇犹豫,新四军是很危险的 /147 预见212、213 1941年2月14日,(1)预见蒋介石不会对敌反攻;(2)日本向蒋进攻的可能甚大,蒋会被迫应战 /149 预见214 1941年2月25日,预见国共更大破裂可被制止 /150 预见215 1941年3月18日,预见皖南事变表现了国民党地位的降低和共产党地位的提高 /151 预见216 1941年4月20,预见英国对苏邦交即将好转,美国也将跟着走,国内各派也将对苏献媚 /152 预见217 1941年5月14日,预见我党在抗战中将日益占据领导地位 /153 预见218 1941年5月26日,预见最近日军的进攻,没有准备进攻洛阳与西安 /154 预见219—221 1941年6月7日,预见(1)美国参战;(2)中国继续国共合作并继续磨擦;(3)中国抗战还要继续四年 /154 预见222 1941年7月6日,预见日本不是攻苏而是牵制英、美 /156 预见223 1941年7月7日,预见目前全世界法西斯阵线与反法西斯阵线的决斗已经开始 /156 预见224、225 1941年7月18日,预见(1)蒋介石绝不会同日本拼;(2)美德、美日冲突均不可免 /157 预见226 1941年8月18日,预见罗丘宣言证明美国决心参战 /159 预见227 1941年8月30日,预见太平洋局面还是拖 /159 预见228—233 1941年10月20日,预见(1)对时局悲观没有依据;(2)德国对莫斯科的进攻已到最高点,苏联还能坚持;(3)东条内阁是直接准备战争的军人内阁;(4)日本南下可能性较大;(5)无论日本南进北进,对华侵略决不放松;(6)德国情况并不怎么好,美、英、苏、中的合作必能战胜法西斯 /160 预见234—239 1941年12月8日,预见(1)日美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中日军的“扫荡”将减弱;(2)国民党对边区即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将减少;(3)欧洲可能建立第二条战线;(4)将来战争欧洲比东方短;(5)日美战争最初对日有利,美、英要在二三年后才能同日决战;(6)英、美可能先打败德国,再打败日本 /163 预见240、241 1941年12月12日,预见(1)太平洋战争半年内英、美均非日本之敌;(2)英、美总方针是对日守,对德攻 /166 预见242—244 1941年12月28日,预见(1)太平洋战争是长期战争;(2)日寇将在南太平洋愈陷愈深;(3)将来日军还可能从中国抽兵去太平洋战场 /168 预见245、246 1942年2月20日,预见(1)德、意、日轴心国将失败在分散与消耗中;(2)滇缅路将中断 /169 预见247 1942年4月13日,预见国民党可能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 /170 预见248 1942年5月28日,预见英、美对开辟第二条战线并不热心,但总要开辟 /171 预见249 1942年6月26日,预见国共关系还是拖的局面,但国共好转和民主共和国还有前途 /171 预见250 1942年7月6日,预见浙江战局不久将告一段落 /172 预见251 1942年7月9日,预见山东可能成为战略转移的枢纽 /172 预见252 1942年7月30日,预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可能支配世界,法西斯国家都要依赖它 /173 预见253—255 1942年10月12日,预见(1)斯大林格勒一战,是希特勒灭亡的决定点;(2)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将无可拖延;(3)日本将向它的墓门跨进 /174 预见256—259 1942年10月16日,预见(1)希特勒的精锐已耗完;(2)意大利有倒戈危险;(3)日本还可组织一个进攻;(4)德国、日本都已丧失主动地位 /175 预见260 1942年12月,预见国民党将永远看不到陕甘宁边区和各根据地塌台的日子/177 预见261 1943年3月16日,预见中国抗战还要坚持两年半 /177 预见262 1943年5月26日,预见共产国际解散后,中国也许会有人议论解散共产党,但大多数正义人士不会附和 /178 预见263—266 1943年6月16日,预见(1)苏联可能在今年冬季把德军打出去;(2)日本的崩溃是必然的;(3)国民党好转的可能很少;(4)国民党没力量向我们大举进攻/179 预见267—270 1943年7月2日,预见(1)苏、英、美战胜德、意法西斯的决战,将在今后一年中展开起来;(2)决战的实现,将不但是德、意同时也是日本的失败;(3)德、意、日法西斯都只剩下无条件投降一条死路了;(4)意大利内部正在生长着一种要求退出战争的力量 /181 预见271 1943年7月6日,预见国民党“突然查抄”重庆新华日报馆 /183 预见272、273 1943年10月5日,预见(1)罗斯福、丘吉尔正在等待希特勒摇摇欲坠时打进法国去;(2)国民党希望盟军“先亚后欧”或“欧亚平分”从此送入历史博物馆/183 预见274 1943年12月16日,预见1944年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184 预见275 1944年3月27日,预见日军有打通平汉路模样 /185 预见276 1944年4 月 5 日,预 见 日 军 将 打 通 平 汉 路 甚 至 粤 汉 路,日 蒋 冲 突 今 年 必 更 剧烈 /185 预见277 1944年4月12日,预见全国抗战以来五年半国共的表现,将决定今后中国的命运 /186 预见278 1944年6月12日,预见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将影响太平洋战场及中国战场/187 预见279 1944年10月7日,预见今后主要发展南方,同时要注意东北,还要准备苏联打日本 /187 预见280 1944年12月15日,预见打倒希特勒明年就可以实现 /188 预见281 1945年2月3日,预见苏联参与东方事件可能性增长 /188 预见282 1945年4月3日,预见七大已处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前夜 /189 预见283、284 1945年4月24日,预见(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西斯残余势力一定还要捣乱;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压迫其他民族的势力仍要压迫各国人民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2)苏联将参加太平洋问题的最后解决 /189 预见285—291 1945年5月31日,预见(1)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今天不存在;(2)旧金山会议总会要搞成联合国宪章;(3)中国可能变成美国的半殖民地;(4)美国终将会承认中国共产党;(5)共产党会有工业,有大城市,有经济,有正规化军队;(6)我们将来要有几百万军队,能否胜利,就看能否团结农民;(7)东北可能在我们领导下,成为我们胜利的基础 /192 预见292、293 1945年6月17日,预见(1)反动派一定要同我们打内战;(2)我们一定会胜利 /196…… ☆读懂中国,研判世界大势,从学习毛泽东的预见开始。 ☆毛泽东的预见,范围涉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内容涉及军事、政治、外交、工业、农业、交通、文化、科技、医疗以及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人物涉及党内外和国内外的很多人,如蒋介石、李宗仁、张学良、杨虎城、张国焘、陈伯达、林彪、江青、吴庭艳、阮文绍、赫鲁晓夫、西哈努克等,可以说叹为观止。 ☆这是一部十分深刻而生动的著作。根据《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年谱》《毛泽东传》以及中央档案馆解密的有关材料,梳理了毛泽东一生中曾作出过的重要预见,包括长征胜利、抗日战争持久战胜利、解放战争胜利、中美关系走向、中国经济发展和工农业总产值等方面的预见,时空跨度很大,历史事件众多,讲解实事求是,读来引人入胜。 ☆每条预见,都先列出预见的内容,再列出预见后发生的历史事实,让读者对照着了解毛泽东先前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样被证实的。 ☆本书史料翔实,分析清晰,将历史事实用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述出来,再现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魅力,适合对党史、毛泽东思想和革命史感兴趣的读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