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苏州:古巷深深

老苏州:古巷深深
作者: 朱枫隐|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0.60
折扣购买: 老苏州:古巷深深
ISBN: 978752054110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沧浪亭里浮生一梦 韶言 姑苏古城南边的沧浪亭 街,现存着苏州诸园中历史 最悠久古老的园林——沧浪 亭。这里最初是五代时吴越 国广陵王钱元臻近戚中吴军 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后来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 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 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 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而题名“沧浪亭”,并且成了 他的私人花园。 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 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 绕于园外,园以清幽古朴见 长,富有山林野趣。池水萦 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 古树名木,内外融为一体, 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 ,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小园林 。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 内除沧浪亭本身外还有印心 石屋、明道堂、看山楼等建 筑和景观,全园布局自然和 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 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 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 明、清四大园林。 在历史的洪流中留存至 今,几经易主的沧浪亭,不 仅以颇具宋代造园风格成为 当今写意山水园林的典范, 还因沈复和芸娘,以及那部 久负盛名的《浮生六记》被 世人所熟知,被增添了一抹 浪漫文艺的色彩。 生于清乾隆年间的沈复 ,和他的妻子陈芸在沧浪亭 畔生活多年,如他书中所述 :“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 冠之家,居沧浪亭畔,天之 厚我可谓至矣。” 芸娘,一个文人眼里的 理想女性,得以流传成为一 段佳话。让今天的才子们凭 吊和妒忌。她的风韵,首先 见于她的诗情雅趣。年幼时 能背诵《琵琶行》;随手闲 拈就成锦囊佳句;能欣赏李 白的潇洒落拓;评判司马相 如的文采风流;芸娘的诗才 不经流露。芸娘不仅极具才 情,生活上也很有能力。幼 年父亲早亡,凭借女工针织 供养家庭。而且,“瓜蔬鱼 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 ”,可见芸娘有一双巧手。 不仅如此,她还能为爱花成 癖的丈夫养兰花、植盆景、 做草虫画,并且喜欢寄情于 山水之间。 譬如,游玩这沧浪亭, 以至于成为她后来临终之时 ,记忆里最为深刻的部分, 至少在那里,他们曾度过了 一段最快活美好的时光…… 沿着《浮生六记》中的 线索寻迹可知,沈复先是住 在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之“ 我取轩”中,常与芸娘在月 夜“俯视河中,波光如练, 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 飞云过天,变态万状”。如 今“我取轩”已经踪迹难寻, 今人也只能沿着河边漫步。 盛夏时节,水塘里荷叶连田 田,不由让人想起书中芸娘 所说:“今日之游乐矣,若 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 更快哉!” “过石桥,进门,折东曲 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 翠。亭在土山之巅。”书中 描述的和现状完全吻合,整 座园林以山石为主景,迎面 一座土山,但土山不高,至 多只有两层楼那么高。…… 而据书中“居沧浪亭爱莲居 西间壁,板桥内一轩临流, 檐前老树一株,浓荫覆窗, 隔岸游人往来不绝”的文字 ,可推测沈复的住宅大致位 于沧浪亭园林的西侧。但如 今,园内建筑中早已没有名 为“爱莲居”的房间,最西处 是“锄月轩”和“藕花水榭”。 也许,沈复和芸娘婚后消夏 之处,就是这“锄月轩”或旁 边临河处。 芸娘与沈复是两小无猜 ,青梅竹马。她痴情,与沈 复生性的浪漫相投。私下藏 了暖粥小菜给未过门的夫婿 ,惹得亲戚取笑,也足见少 年情痴,婚后情意相笃举案 齐眉,方有闺房之乐趣。然 而,这两个自觉幸福的人又 怀着悲悯的情怀,怕自己的 过分幸福而招惹老天的嫉妒 。于是,在沧浪亭赏鬼节之 月,祈求天地护佑。两个人 将爱情长久的美好祈愿,镌 刻在了一枚“愿生生世世为 夫妇”的图童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