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轻工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42.16
折扣购买: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第5版)
ISBN: 9787501976829
欧文·亚隆(Irvin Yalom)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他曾被授予1974年的Edward Strecker奖,和1979年的精神医学奖,他是《当尼采哭泣》(此书曾荣获1993年联邦俱乐部小说金奖)、《爱情刽子手》和《叔本华的治疗》的作者,他还撰写了经典教科书《住院病人的团体治疗》和《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亚隆目前住美国加洲。
第四章 疗效因子的整合 我们开始从作用机制的角度来探讨团体治疗的疗效因子,这样将有助 于治疗师形成对治疗策略与技巧的系统的指导原则。我相信第一章勾勒出 来的各个疗效因子已经相当清楚了,但这种逐个因素分别描述的方式并不 适合于临床应用,将这些因子分别讨论是为了叙述清楚,但事实上它们却 是互相关联、互相依赖的。换句话说,我已经将治疗过程进行了剖析与检 验,现在是时候将它们整合起来了。 在本章中,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若把这些疗效因子视为治疗动态 过程的一部分,那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呢?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比较这 些疗效因子的效能。显然,并非所有的因子都有同等的价值。不过,也不 可能给它们排出绝对的等级来。很多偶然因素也必须加以考虑。各种疗效 因子的重要性须视团体治疗的种类而定。成员、治疗目标和治疗环境不同 的团体(比如说,进食障碍团体、惊恐障碍团体、物质滥用团体、躯体疾 病团体、门诊病人团体、短程治疗团体、住院病人团体、间歇住院的病人 团体)可能重视不同的疗效因子群。在某阶段,有些疗效因子会特别重要 ,然而在另一阶段可能其他因子会更突出。即使在同一个团体里,各人也 会因不同的疗效因子而获益。就像自助用餐者,来访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 人格特征和社会技巧,选择自己的疗效因子菜式。 本章还强调了一点,有些因子不总是单独作为改变机制,而是作为促 成改变的条件。比如,在第一章里,我曾描述过“重塑希望”可大大协助 成员避免早期的挫折,使其留在团体中,直到其他能促成改变的更有力的 疗效因子产生作用。再看看凝聚力对某些成员而言,凝聚力作为被接纳与 被珍视的体验,其本身对这些来访者可能是主要的改变机制;但对另外一 些来访者而言,凝聚力的重要性则来自于其提供了安全感及精神支柱,让 人能放心地表达情感,寻求人际反馈及尝试新的行为。 我们致力于评估和整合这些疗效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免不了有揣测的 成分。过去25年,来在疗效因子方面有许多研究,其研究结果大部分被引 用在最近的有关疗效因子的综述中,但有关其相对价值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仍然很少。事实上,我们更无法寄望于从中找到确切的答案。我们在本章 的最后对这类研究进行了总结,以满足平时对研究细节少有兴趣的读者。 我倒不是强调研究的虚无的一面,只是想指出我们对于疗效因子的认 识,其本质如此主观,使之无法采用客观手段来加以研究。测量工具和统 计分析的精确性永远都因为原始资料(来访者对于最有助于团体治疗的体 验的评估)不够精确而受到局限。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向来访者重复提 问,或者在工作时让独立的评估员来评价疗效因子,从而改进我们的数据 收集。。但是,我们仍需凭主观来量化和分类,这些数据本身不能轻易归 入某个客观和绝对的系统。。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们从评估员观测或来 访者回忆基础上推断治疗性原因和效果的能力是有限的,因为这些内在的 感受都具有主观性。有经验的治疗师和研究者最能体会此现象,他们一旦 要对治疗的疗效因子加以评估和排序,便会觉得,判断永远不可能达到精 确。以下典型的临床例证表明:确定哪些因素在治疗体验中最具疗效是很 困难的。 ◆新成员,34岁的Barbara,患有慢性抑郁症的单身女性,哭泣着诉说 她已经被解雇了。虽然她的工作薪水不高,而且她也并不喜欢这份工作, 但她把被解雇视为对她不接纳和命运不济。其他的团体成员给予她支持和 肯定,但是这对她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另一个成员,50岁的Gail, 劝说Barbara避开消极的想法和自我贬低的阴影,并劝说她至少需要在团体 中努力一年,才有可能获得稳定的心境,才能把负面事件当做生活中不利 因素,而不是自暴自弃。 Barbara点头称是,然后告诉成员们:她渴望交谈,并且很早地赶到会 场,然而一个人也没看见,于是便猜想活动是否被取消了,领导者是否不 经意地忘了通知她。当她生气地准备离开时,团体成员们到达了。她会心 地笑了,知道自己消极的想法是如何影响着自己的行为。 她回想起她的一段童年记忆一她的焦虑的妈妈,其格言是“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在她八岁的时候,因为皮肤测试阳性,所以接受了肺结核 诊断检查。她的妈妈对她说:“别担心,我会到疗养院来看你的。”后来 诊断结果呈阴性,但是妈妈的话始终使她对生活充满忧虑。Barbara接着说 道:“直到今天,我都无法说清,自那以后妈妈的话对我究竟产生了多少 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已列出的疗效因子——普通I生、希望重塑、自我理解 、传递信息、家庭重现、人际学习和宣泄。哪个疗效因子是比较重要的? 我们如何才能明确地确定呢? 有人曾尝试将主观的疗效因子作为单独变量来研究其治疗效果,但这 样的研究碰到了极大的困难。研究方法上的问题几乎难以克服:一般说来 ,被测评得最正确的倒是那些琐碎的变项。有人对这些实证研究做过全面 的回顾,结果发现只有少数几个实验的设计可以接受,即便如此,实验结 果与临床应用也相关甚少。。比如说,有四个研究试图量化和评估洞察 (insight),研究者比较了使用重视洞察的团体和使用其他方式的团体, 如自信训练团体(asseniveness仃aining groups)或“此时此地互动”团 体(言下之意,好像这类互动团体并不使用洞察似的’)。研究者评量洞 察的方法是计算治疗师促进洞察的话语的数量或观察者评估团体领导者的 洞察取向。这样的设计并没有将洞察体验的重要部分考虑进去,比如说, 洞察的准确性如何?时机抓得好不好?来访者的心理准备程度如何?来访 者和治疗师的关系如何?(如果两者是对立的,那么来访者可能会拒绝任 何的诠释;如果两者是依赖的,来访者可能——但并非必然——不加细择 便将诠释囫囵吞枣。)洞察是一种无法被客观测量的深刻主观体验(一个 正确又及时的诠释所得的分数,可能和不着边际的诠释是相同的)。或许 正因为如此,过去十年中对于团体治疗的洞察与疗效的关系,并没有出现 新的研究结果。事实上,在每种形式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必须领会治疗 的整个内容,以期掌握有效治疗干预的本质。。 最后,恐怕心理治疗的实证性研究永远也无法给我们提供所企盼的确 切答案。我们得学会适应不确定性;我们得聆听来访者的倾诉;我们得思 量从研究及睿智的临床观察中得到的最佳证据;最后,我们得发展出灵活 、合理的治疗法,以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 P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