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与韧
作者简介
《人物》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高级别的人物大刊。报道对象锁定对当下中国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甄别、描摹这个时代具有进步价值的、值得尊敬的人士,追求"做中文世界最好的人物报道。
内容简介
董卿 惯性奔跑 ????文|张月 编辑|赵涵漠 董卿45岁了,在人生进入一个似乎更自由的阶段后,她却进入了一个加速狂奔的状态,“我就觉得鱼尾纹啊斑啊这些事情并不是很重要。就像你挣脱了束缚以后,获得了某种自由,那种奔跑的速度带给你的满足感和兴奋感,让你已经不在乎风力有多少、周边是不是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阻挡你。” 在接近凌晨的时候,《人物》记者收到了董卿的采访回复。 董卿还在机房剪《朗读者》,要熬夜了,问采访时间能否推后两个小时。 第二天下午,《人物》记者在后海的一家咖啡馆见到了凌晨四点才收工的董卿:短发,淡妆,眼底有淡淡的黑眼圈。自从开始制作《朗读者》,熬夜已经变成了她的常态,她能控制的,是尽量不要熬到天亮。 天亮太难受了,每次走出黑暗得感觉不到时间流逝的机房,看着城市在天光下苏醒,人们开始晨练、上班,董卿觉得自己像做了一夜的孤魂野鬼。 《朗读者》是她第一次担任制作人和总导演,这档节目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综艺节目,第二季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2。在文化的孤独和娱乐的狂欢之间,董卿偏执地找到了一个属于《朗读者》的位置。? 这档节目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正在透支董卿的身体。因为长期熬夜工作,她越来越瘦,白头发、鱼尾纹、斑,这些让大部分女性恐惧的东西一点点出现她身上。父母劝她不能再这么熬了:“你不是20岁了,也不是30岁的身体了。” 董卿45岁了,在人生进入一个似乎更自由的阶段后,她却进入了一个加速狂奔的状态,“我就觉得鱼尾纹啊斑啊这些事情并不是很重要。就像你挣脱了束缚以后,获得了某种自由,那种奔跑的速度带给你的满足感和兴奋感,让你已经不在乎风力有多少、周边是不是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阻挡你。” 这种速度的获得不是没有代价的,她不得不牺牲掉生活的其他章节。“很多都顾不上了,我把孩子放在上海,因为他们在上海嘛,我就可以假装看不见,只有半夜的时候,可能凌晨4点、5点回到家,抽空看一下我妈妈发回来的视频”。 她想陪孩子过个暑假,但暑假已经过去一半,孩子还没有看到妈妈的踪影。 “会担心对家人孩子有亏欠吗?”《人物》记者问。 董卿沉默了两秒说:“什么事情都是你选的,这个选择是你做的,所以你只能去承受所有的一切。” 工作中的董卿,不是那个在节目里经常掉泪的柔弱女性。在她看来,工作是比命还重要的东西,那是幸福感的最主要来源。“不是因为我对自己狠,或者对节目有执念我就不幸福,也许正相反,我的幸福感恰恰来源于此呢。如果不让我过这样的生活,我觉得是不幸福的,所以一切到最后都是你个人的选择导致的,所谓性格即命运可能说的就是这一点吧。” 董卿成长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上海,父母是知识分子,有着严苛的家教。她从小做家务,背诗词,练长跑,在父亲的求全责备中长大。父亲一度不许她照镜子,说:“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他老打击你,你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你必须要做得比别人好很多,才有自信心”。 父亲勤奋、苛刻、固执,这些曾经伤害过她的特质,后来分毫不差地在董卿身上生长出来。像宿命一般,她发现自己和父亲变得越来越像,甚董卿 惯性奔跑 ????文|张月 编辑|赵涵漠 董卿45岁了,在人生进入一个似乎更自由的阶段后,她却进入了一个加速狂奔的状态,“我就觉得鱼尾纹啊斑啊这些事情并不是很重要。就像你挣脱了束缚以后,获得了某种自由,那种奔跑的速度带给你的满足感和兴奋感,让你已经不在乎风力有多少、周边是不是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阻挡你。” 在接近凌晨的时候,《人物》记者收到了董卿的采访回复。 董卿还在机房剪《朗读者》,要熬夜了,问采访时间能否推后两个小时。 第二天下午,《人物》记者在后海的一家咖啡馆见到了凌晨四点才收工的董卿:短发,淡妆,眼底有淡淡的黑眼圈。自从开始制作《朗读者》,熬夜已经变成了她的常态,她能控制的,是尽量不要熬到天亮。 天亮太难受了,每次走出黑暗得感觉不到时间流逝的机房,看着城市在天光下苏醒,人们开始晨练、上班,董卿觉得自己像做了一夜的孤魂野鬼。 《朗读者》是她第一次担任制作人和总导演,这档节目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综艺节目,第二季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2。在文化的孤独和娱乐的狂欢之间,董卿偏执地找到了一个属于《朗读者》的位置。? 这档节目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正在透支董卿的身体。因为长期熬夜工作,她越来越瘦,白头发、鱼尾纹、斑,这些让大部分女性恐惧的东西一点点出现她身上。父母劝她不能再这么熬了:“你不是20岁了,也不是30岁的身体了。” 董卿45岁了,在人生进入一个似乎更自由的阶段后,她却进入了一个加速狂奔的状态,“我就觉得鱼尾纹啊斑啊这些事情并不是很重要。就像你挣脱了束缚以后,获得了某种自由,那种奔跑的速度带给你的满足感和兴奋感,让你已经不在乎风力有多少、周边是不是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阻挡你。” 这种速度的获得不是没有代价的,她不得不牺牲掉生活的其他章节。“很多都顾不上了,我把孩子放在上海,因为他们在上海嘛,我就可以假装看不见,只有半夜的时候,可能凌晨4点、5点回到家,抽空看一下我妈妈发回来的视频”。 她想陪孩子过个暑假,但暑假已经过去一半,孩子还没有看到妈妈的踪影。 “会担心对家人孩子有亏欠吗?”《人物》记者问。 董卿沉默了两秒说:“什么事情都是你选的,这个选择是你做的,所以你只能去承受所有的一切。” 工作中的董卿,不是那个在节目里经常掉泪的柔弱女性。在她看来,工作是比命还重要的东西,那是幸福感的最主要来源。“不是因为我对自己狠,或者对节目有执念我就不幸福,也许正相反,我的幸福感恰恰来源于此呢。如果不让我过这样的生活,我觉得是不幸福的,所以一切到最后都是你个人的选择导致的,所谓性格即命运可能说的就是这一点吧。” 董卿成长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上海,父母是知识分子,有着严苛的家教。她从小做家务,背诗词,练长跑,在父亲的求全责备中长大。父亲一度不许她照镜子,说:“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他老打击你,你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你必须要做得比别人好很多,才有自信心”。 父亲勤奋、苛刻、固执,这些曾经伤害过她的特质,后来分毫不差地在董卿身上生长出来。像宿命一般,她发现自己和父亲变得越来越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董卿成长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发生剧变的转折路口,人们的命运和际遇突然多了各种可能性。“你可以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你可以比自己的父辈们过得更好。而你的确也抓住了一些机会,所以你会变得越来越紧张,你获得的越多,你的负担也越大。机会是我觉得最宝贵的东西。还有就是证明自己”。 那个不敢照镜子的小姑娘后来终于证明了自己,站在央视巨大的舞台上的她早就超越了父辈的期待,但她同时也发现自己已经停不下来。那是一种奔跑的惯性,只能继续奔跑下去。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董卿成长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发生剧变的转折路口,人们的命运和际遇突然多了各种可能性。“你可以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你可以比自己的父辈们过得更好。而你的确也抓住了一些机会,所以你会变得越来越紧张,你获得的越多,你的负担也越大。机会是我觉得最宝贵的东西。还有就是证明自己”。 那个不敢照镜子的小姑娘后来终于证明了自己,站在央视巨大的舞台上的她早就超越了父辈的期待,但她同时也发现自己已经停不下来。那是一种奔跑的惯性,只能继续奔跑下去。 1.中国重点人物大刊《人物》杂志“看见”书系列重磅出新! 2.董卿、周迅、笛安、颜宁、马可、文晏、徐静蕾……看她们的故事,唤醒你心中的坚韧与强大。 3.来来往往的生命之中,这些独立又兼具才情的女性也曾患得患失,但个人悲欢在高速前进的生活中,都逐渐被众生群像的底色掩埋。希望本书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在快速奔跑的时代,做个不掉队又享受生活的美女子是一件快乐的事。 4.内文精彩摘 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么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 ——董卿 能成为盔甲的坚强,并不会妨碍你撒娇。 ——贾静雯 在日益喧嚣的时代,克制冷静的表达才是最有价值的批判。 ——文晏 做一枚开心果,是在生活中抵御悲观的一种方式。 ——papi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