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心理学与心理调节术(畅销4版)
ISBN: 9787509368381
烦恼皆由心生 有人把人生比作一场苦行,以佛教的观点看,人 生充满了烦恼与痛苦,如果一个人不能从心里打开这 个结,就会持续地处于无止尽的烦恼中。 曾经有一个大财主,家财万贯,富甲一方,然而 他却很不快乐。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有钱 却感觉不到快乐?相反,他的一个邻居,一对卖豆腐 的夫妻,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却每天有说有笑,脸 上总是充满着笑容。这个大财主非常不解,为什么这 对夫妻生活一点不宽裕,心里却这么充实快乐呢?他 们好像不知道烦恼为何物。每天准时去卖豆腐,卖完 后,哼着歌回来。 大财主很不解,就找了当地的一个智者,问他究 竟是什么原因。智者想了想说:“晚上,你扔一大块 金子到他们院子里。” 大财主照智者说的去做,扔了一大块金子到卖豆 腐的院子里。早上起来,那对夫妻发现院子里有一大 块金子,欣喜若狂,心想这一大块金子够他们卖几十 年的豆腐了。 妻子说:“以后我们就不用卖豆腐了。” 丈夫说:“是啊,但这一大块金子莫名其妙掉在 我们的院子里,你说失主会不会过来寻找呢?” 妻子说:“不知道啊,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块大 金子好好藏起来,不要让别人找到。就算有人来问, 我们也装着不知道。还有啊,我们一定不能让别人看 出有什么不同,我们还是继续卖我们的豆腐.这样就 没有人怀疑我们捡到一块大金子了。” 夫妻俩商议好了之后,还是像以前那么卖豆腐, 不过大财主再也没有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了,他们回 来时也不再是哼着歌,反倒脸上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 样子。那一块突如其来的金子打破了这对夫妻的心理 平衡,从此他们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而以前他们是 知足的。 可见,人的烦恼八成是由心境而生的,快乐的多 少跟一个人财富的多少并无直接的关系。故事中的这 对夫妻之所以失去往日的快乐,就是因为他们的心理 平衡被打破,以前那种知足乐天的生活态度被一块金 子给扰乱了,从此他们生活在紧张、不安和贪婪中。 我们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商 人之一,他一生创造的财富无数,成为当时全球最大 的富翁。但实际上他并不快乐,他不仅是一个不喜欢 交际的人,也是一个一毛不拔的人。因为这些原因, 他后来情绪非常抑郁,巨大的财富与心理上的不安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直到后来他慢慢地选择了慈善、选 择了布施,才逐渐感觉到快乐,他发现真正的快乐其 实是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 一个人的快乐与烦恼跟外在的东西其实并无太直 接的关系,只是有时候我们深陷其中,所以看不到快 乐与烦恼其实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在这一点上, 佛家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你对人对事的看法,很多 时候其实是你内心世界的一个投影。正像鲁迅先生评 人看《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 秘事…… 《红楼梦》就是《红楼梦》,只有一个《红楼梦 》,但是不同的人眼中却有不同的《红楼梦》。 心中有善看人多是善良的,心中有恶看人多觉邪 恶;心中有爱世界自然温暖,心中有恨世界自然残酷 ;内心平淡,世界自然安静,内心狂热,会觉得世界 充满欲望。 记住,你眼中的世界不过是你内心世界的一个投 影。 知足常乐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 这句话言简意赅,几乎说出了人生痛苦的根源。 古今中外,多少人都被这句话折磨得死去活来,还有 很多人是死于“不知足”。“不知足”似乎有一种力 量,能够把人不断往邪路上引。 “不知足”的近义词又叫贪婪,贪婪是什么?贪 婪是超出自身需求之外的索取,而且通常来说,这样 的索取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和不利。不知足的人是不可 能快乐的,因为他或她始终在追求过分的、过度的东 西,而且永远不知道满足,这样的人会时刻算计,时 刻在考虑如何能获取更多。如此一来,心灵早被欲望 填满,怎么可能会获得真正的快乐? 一个人只有知足,才能保持与世无争的心态,才 能真正体会到“清福”。所谓“清福”就是清闲的福 气,这种福气往往是金钱买不来的。钱财、美色、权 力往往招来麻烦,有麻烦心里就无法安宁,心不安就 永远处在煎熬和颠沛流离中。这样的生活,即使富甲 一方又有何用?如果说一个人心里能装得下的东西是 有限的,那么,酒色财气占了80%,剩下的就只有20 %的空间。相反,如果一个人心里80%是空的,那么 他能容纳的快乐就可以高达80%。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