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43.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中国道家/国学大观丛书
ISBN: 9787300265834
彭永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儒学与传统文化、中国政治哲学史、儒教研究。主要著作为《朱陆之辨——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中国纵横家》,合著有《中国道家》《中外儒学比较》《现代西方人学思潮的震荡》《君子国智慧——韩国哲学与21世纪》《玄境——道学与中国文化》《圣境——儒学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智慧》《智慧的故事》等,主编有《人文奥运》《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危机》《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中国儒教发展报告(2001—2010)》。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治”是老子“南面之术”的核心意旨,他的 一整套治国哲学都是围绕着这一条而展开的。 老子主张“为无为,事无事”(六十三章),“处无 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二章),用“无为”去处事,用 “不言”去教导百姓。 为什么要按照“无为”的原则来统治天下呢?老子从 两个方面来论证了“无为”原则的根据。其一是根据宇宙 万物的自然规律。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五章)“刍狗”是古代祭 祀时用*扎成的狗,人们把*做成刍狗的时候,既不爱它 ,也不恨它,祭祀完了就抛开它,对它没有什么感情。天 地对于万物就是如此,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听任万物自 生自灭。治国的“圣人”也当如此,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论语·阳货》记载孔子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也*符合老子对于“天道”的 看法。天道自然,人道取法天道,治国也应当自然而然, 顺应事物自身的规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 之,万物将自化。”(三十七章)其二是对于古代帝王统 治经验的总结。按“无为”的原则行事,是由权力自身的 性质决定的。“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 之,执者失之。”(二十九章)“天下”这奇怪的东西, 是不能勉强去搞的。谁去人为地治理天下,谁就会把天下 搞坏;谁去用心地把持天下,谁就会把天下丧失。这是来 自历史的经验教训。老子还引用古代“圣人”的话来说明 这个道理,他认为帝王当“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 取天下”(五十七章)。老子自问:“我何以知道应当如 此呢?”回答是:“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越加贫穷;民 间的**越多,**就越容易昏乱;人们的技术越巧,奇 怪的物品就会越多;法令越分明,盗贼反而益众。”“圣 人”早就说过:“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 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圣人 ”就是古代统治天下的帝王。 老子讲“无为”,并不是说什么事都不要做,而是说 不要勉强,不要不可为而为之,一切当顺乎自然,即“辅 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六十四章)。君王应当辅助万物 自然发展,不敢勉强去做,违背事物的本性。他要求帝王 在行事时要去掉三种东西,即“去甚,去奢,去泰”(二 十九章),去掉那些**的、**的、过分的东西。实际 上,老子是在教导统治者为政不要苛刻,不要把个人的意 志强加于天下。“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 缺缺。”(五十八章)为政宽大,人民就纯厚忠诚。政治 严苛,人民就抱怨不满。“圣人”是没有他自己固定的意 志的,以百姓的意志作为他的意志。百姓的意志,善的就 当作善的,不善的也当作善的,这样就得到了善;百姓的 意志,可信的要信任它,不可信的也要信任它,这样就得 到了信任。这也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通 过“无为”,实现了*积极的“有为”。民之所欲,天必 从之!治理天下**不能勉强,不可违逆民心。“取天下 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四十八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