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注校释/新编诸子集成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新编诸子集成
作者: 校注:(魏)王弼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5.82
折扣购买: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新编诸子集成
ISBN: 9787101063929

作者简介

王弼(226-249),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王弼人生短暂,但学术成就卓著。他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等数种。但其成就,不在于著述数量,而在其质量,在于其创见。他注《周易》一改汉人支离烦琐的传统方法,不用象数,而用《老子》,以老子思想解《易》,并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在学术上开一代新风———“正始玄风”。王弼的易学观体系庞大,内容深奥。王弼综合儒道,借用、吸收了老庄的思想,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其对易学玄学化的批判性研究,尽扫先秦、两汉易学研究之腐迂学风,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王晓毅先生给的评价是:王弼在哲学上奏出了时代的强音。“虽然他像流星一样匆匆闪过,只生活了二十三个春秋,却以其不可思议的天才智慧之光,照亮了整个时代,指明了魏晋玄学的理论航向”。

内容简介

汉书东方朔传:“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难演充耳,所以塞聪。”颜师古注:“蛀,黄色也;演,绵也。以黄绵为丸,用组悬之于冕,垂两耳旁,亦不外听。”又,道藏集注本“冕旒充目”之“充”作“垂”;“无戚于慢”之“戚”作“慽”。 以明察物,意为用智虑考察万物。 “避”字,据陶鸿庆说校改。按,陶说是。下文“无所察焉,百姓何避”,正承此言。此作“应”者,涉下文“不信应之”句而误。又,十七章注:“以智治国,下知避之。”十八章王弼注:“行术用明以察奸伪,趣覩形见,物知避之。”并可为证。 “求”字,据陶鸿庆说校改。按,陶说是。下文“无所求焉,百姓何应”,正承此言。此作“察”者,因上文“以明察物”句而误。 “以其不信应之”,道藏本及道藏集注本均无“其”字。 此句意为,天下人之心,本来是各不相同的,但由于圣人“以明察物”,“以不信求物”,使得天下之人不敢以不同之意见应于圣人。如此,则天下人没有一个肯于用其真情实意了。 此即六十五章所谓“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之意。 两“任”字,据陶鸿庆引王念队说陵玫。此语出淮南子诠言。王念孙校淮南子说:“‘在’皆当为“任”字之误也。言当因时而动,不可任智任力也。上文曰:“失道而任智者必危”,又曰:“独任其智失必多。故好智穷术也,好勇危术也。”皆其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