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故事/插图本趣味艺术书系

中外音乐故事/插图本趣味艺术书系
作者: 何洪禄
出版社: 河南人民
原售价: 17.00
折扣价: 12.58
折扣购买: 中外音乐故事/插图本趣味艺术书系
ISBN: 721505601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鼓是我国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远古时期,先民们的生活中就已经有了鼓,不论是在狩猎还是耕种的活动中,鼓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先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物。现今,我国已经发现的最早的鼓是旧石器时期的土鼓和鼍(tuó)鼓,它出土于汾河岸边的襄汾。而在民问,关于鼓的神话传说十分丰富,其中黄帝造鼓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距今4600多年前,东方有个九黎族的首领叫做蚩(chī)尤,他带兵进犯中原,当时中原各族的首领是黄帝,双方军队在黄帝的属地逐鹿(今河北省逐鹿县南)发生了激烈交战。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仗打得难分难解。 从战场的情况来看,黄帝认为蚩尤的士兵很善于打仗,而且他们的兵器尖锐有力,同时自己军队的士气已经开始低落,如果这样打下去,战事对自己的部队十分不利,当务之急,必须想出个办法,鼓舞士气。 黄帝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决定制造一面可以发出巨大声响的大鼓,在打仗时擂起大鼓,用来激发士兵的锐气,震慑蚩尤的军队。 可是,有了主意,又面临着新的问题:由于这个鼓很大,需要一个特别大的皮做鼓面,而这么大的鼓面用什么来做呢?黄帝又发起愁来。 在苦思冥想中,他忽然想起前不久在东海流山捕获了一头非常奇特的野兽——夔(kuí),它长得十分像青牛,但是却没有角,身躯非常高大,却只有一条腿,走路的时候一跳一跳的,不十分灵活,可是一到海里就异常活跃,游动起来翻江倒海。它的眼睛非常明亮,目光如炬,时常张着血盆大口。声如滚雷。它的皮正是做鼓面的好材料啊,于是黄帝命人把它杀了,取下它的皮制成巨大的鼓,并且以它的大腿骨作为鼓槌,据说这面鼓能声传五百里。 大鼓制成后,黄帝命令将士们把鼓抬到战场上,让军队里的一名叫常伯的大力士负责擂鼓助威,那鼓敲响后,震天动地,比雷声大数十倍。力大无比的常伯连续擂鼓九天九夜,黄帝的士兵听到鼓声士气大震、精神百倍,个个变得骁勇善战。而蚩尤的军队听到鼓声后却心惊胆寒、魂飞魄散。后来,蚩尤的士兵被杀掉一大半,战势急转直下,黄帝的军队战无不胜,蚩尤的军队则节节败退。当战线推移到冀州时,黄帝活捉了蚩尤并降伏了蚩尤的部队。此次战斗黄帝大获全胜,而鼓则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世上并没有夔,它只是人们想像中虚拟的动物,体现了古代人对动物的崇拜,而这种原始崇拜意识,也就成为了锣鼓文化的深层内涵。(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