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
作者简介
黄光国,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中国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致力于社会科学本土化运动,并发展本土社会心理学。主要著作有:《人情与面子》《知识与行动:中华文化传统的社会心理学诠释》《社会科学的理路》、《儒家关系主义:哲学反思、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反求诸己:现代社会中的修养》等及中英文论文100多篇。
内容简介
人类生活于“意义”的领域之中。我们所感受到 的,并不是单纯的环境,而是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即 使是对环境中最单纯的事物,人类的经验也是以自身 的目的来加以衡量的。“木头”指的是“与人类有关 系的木头”,“石头”的意思是“能作为人类生活因 素之一的石头”。假使有哪一个人想脱离意义的范畴 而使自己仅仅生活于单纯的环境之中,那么他一定非 常不幸;他将自绝于他人,他的举动对他自己或别人都 毫不起作用,总之,它们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一直是 以我们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它,我们所感受的不是 现实本身,而是它们经过解释后的意义。因此,我们可 以顺理成章地说,这些意义多多少少总是不完全的,它 们甚至是不完全正确的。意义的领域即是充满了谬误 的领域。 假如我们问一个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他 很可能回答不出来。通常,人们若不是不愿让这个问 题来困扰自己,就是用老生常谈式的回答来搪塞它。 然而,自有人类历史起,这个问题便已经存在了,在我 们这个时代,青年们———甚至上了年纪的人们也常 会爆出这样的呼号:“我们是为什么而活?生活的意 义是什么?”不过,我们可以断言:他们只有在遭受 到失败的时候,才会发出这种疑问,假使每件事情都平 淡无奇,在他们面前也没有困难的阻碍,那么这个问题 便不会被诉之于言辞。每个人都只把这个问题和对它 的答案表现于自己的行为之中。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 话语充耳不闻,而只观察他的行为,我们将会发现:他 有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的理解,他的姿势、态度、 动作、表情、礼貌、野心、习惯、特征等,都遵循此 意义而行。他的作风表现出:他好像对某种生活的解 释深信不疑,他的一举一动都蕴含有他对这个世界和 他自己的看法,他似乎断言:“我就是这个样子,而宇 宙就是那种形态。”这便是他赋予自己的意义以及他 赋予生活的意义。 因人而异的生活意义是多得不可胜数的。而且, 我们说过,每一种意义可能多少都含有错误的成分在 里头。没有人拥有绝对正确的生活意义,而我们也可 以说:只要是被人们应用的生活意义,也不会是绝对 错误的。所有的意义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变化。然而 ,在这些变化里,不同的人赋予生活不同的意义却有高 下之分:它们有些很美妙,有些则很糟糕;有些错得多 ,有些错得少。我们还能发现:较好的意义具有哪些 共同特质,而较差的意义又都缺少哪些东西。这样,我 们可以得到一种科学的“生活意义”,它是真正意义 的共同尺度,也是能使我们应付与人类有关的现实的 “意义”。在此,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真实”指的 是对人类的真实,对人类目标和计划的真实。除此之 外,别无其他“真实”。如果还有其他“真实”存在, 它和我们也没有关系,我们无法知道它,它也必然是没 有意义的。(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