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艺术(朱光潜心理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广博的中西知识因背景 如果说朱光潜的心理美学思想是一串精美的珍珠项 链,那么其渊博而深厚的知识储备就是未经过筛选的珍 珠群,它为这条珍珠项链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原料。广 博的中西知识文化储备,在客观上为朱光潜心理美学思 想的形成打下了深厚扎实的地基。 朱光潜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造诣和深刻的理解 ,不仅在知识层面积极地探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而且在精神上受其浸染并养成了“内儒外道”入世情怀 。朱光潜六岁便入其父亲所开的私塾读书,成为这个私 塾中最小的学生。在其父亲的严加督导下他不仅熟读且 背诵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 书传》《春秋》等儒家经典,而且对于《古文观止》《 唐诗三百首》等书也是烂熟于心,《左传》《通鉴缉览 》也认真地读过。然而,朱光潜的学习热情远不是其父 指定的这些书籍就可以满足的。他还渴望其他种类的书 籍,甚至是一些他父亲不允许他看的书。他在看这些书 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曾就这种“偷读禁书”的满足 感做出过这样的表述: 我翻出储同人评选的《史记》《战国策》《国语》 、西汉文之类,随便看了几遍,就觉得其中趣味无穷。 本来我在读《左传》,可是当时正经功课读的《左传》 文章虽好,却远不如自己偷着看的《史记》《战国策》 那么引人入胜。像《项羽本纪》那种长文章,我很早就 能熟读成诵。王应麟的《困学纪闻》也有些地方使我高 兴。 朱光潜强烈的求知欲致使青少年时期的他就比同龄 的孩子更加积极努力地渴求新知识。在父亲的私塾不能 满足他的求知欲的时候,便走出父亲的私塾,进入了由 吴汝伦开办的桐城中学。由于吴汝伦是桐城派后期古文 大家,故其所开办中学主要的授课内容便是注重古文的 写作和训练。它与其在私塾中所学“八股文”的作法有 实质上的差异。朱光潜在此期间不仅遍览了上溯战国、 秦汉、魏晋,下逮归有光、方苞、刘大櫆以“唐宋八大 家”为主干的近八百篇古文经典,而且还读了从最早的 南朝萧统的《昭明文选》到清朝康熙选编的《古文渊鉴 》《唐宋文醇》的历代选集。在桐城中学他不仅接受了 古文的写作训练,写得一手好古文,而且对于历朝历代 的诗歌的特点及流变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且钟情于魏晋 人的作品,尤其是阮籍和陶渊明的作品。朱光潜曾就这 种钟情做过这样的表述:“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优良传统 里,我所特别爱好而且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书籍,不外《 庄子》《陶渊明集》和《世说新语》这三部书籍,以及 和它们有些相似的书籍。……逐渐形成所谓‘魏晋人’ 的人格理想。根据这个理想,一个人是应该‘超然物表 ’、‘恬淡自守’、‘清虚无为’,独享静观与玄想的 乐趣。” 至此,朱光潜已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里面徜徉 了整整十五个年头。在这十五年中,他不断地接触各家 的思想,熟读各家的名篇,深刻体悟各家的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