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爱因斯坦一样思考(我们能从天才们的头脑中学到什么)(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无言的思考 ——失明的甲壳虫如何学 习观察 我们不是第一个想了解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思维方 式的人。即使是孩童,也早 已在心中把爱因斯坦的名字 和“天才”这个概念画等号了 。爱因斯坦也是无数科学家 和思想家迫切希望研究的对 象。有些人甚至想“钻进”爱 因斯坦的大脑一探究竟,也 的确有人真的“进入”了他的 大脑。1955年,爱因斯坦 逝世后,他的遗体被火化, 骨灰被撒向空中,但是他的 大脑却作为唯一的遗物踏上 了一段奇特的旅程。原来, 普林斯顿医院的病理学家托 马斯·哈维悄悄把它偷走并 保存了下来。虽然爱因斯坦 的家人大为震惊并强烈反对 ,但是哈维坚称,他是出于 科学的需要才想要研究爱因 斯坦的大脑。爱因斯坦的家 人也无可奈何,只能就此作 罢,于是哈维就成了这颗大 脑的拥有者。他偶尔凭感觉 把大脑切成片或块,授权别 人研究它。 许多科学家有幸能够研 究爱因斯坦的大脑,仅仅是 那3份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 便引起了轰动。第一份研究 报告来自1985年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的一支团队,玛 丽安·戴蒙德教授率领的这 支团队研究了爱因斯坦大脑 的4块方糖大小的切块。值 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爱因 斯坦大脑皮层的神经胶质细 胞数量和周围神经细胞数量 的比值高于平均值。神经胶 质细胞和更高级的思维过程 有关,它们负责将神经纤维 彼此分开,起到保护作用, 同时提供新陈代谢所需的丰 富能量。这可能意味着,爱 因斯坦的“神经细胞需要且 消耗更多的能量”。 然而,在没有其他杰出 科学家的大脑可供对照的情 况下,人们还是不知道以上 研究结果能否有力地解释为 什么爱因斯坦具有高超的思 维能力。此外,人们也不能 确定,爱因斯坦的高智商是 否源于这一特别之处。换言 之,这是爱因斯坦长年累月 地后天训练这一特定部位的 结果。 发表于1996年的第二份 研究报告宣称,爱因斯坦的 大脑皮层比普通人的要纤薄 ,其神经细胞的密度也高于 普通人的。发表于1999年 的第三份研究报告是时至今 日最后一份,也是三份报告 之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报告 。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麦克 马斯特大学的教授桑德拉· 维特尔森所领导团队的研究 成果表明,爱因斯坦大脑的 下顶叶比一般人的要宽。而 人们猜测,大脑的这部分区 域可能主要负责数学和空间 思维。此外,研究还发现, 他有一条位于耳朵处的穿过 下顶叶的脑沟——学名叫作 “外侧裂”,比一般人的要短 。研究人员相信,这可以带 来额外的神经连接。 但是,正如沃尔特·艾萨 克森在他最新的传记《爱因 斯坦:生命的全部》中所写 ,“通过搜遍爱因斯坦的神 经胶质细胞和脑沟回的方法 ,人们是不可能理解他的想 象力和直觉力的”。 在其他思想家和科学家 的鼓励下,爱因斯坦也曾经 多次尝试去了解他自己的那 个“思维机器”。他曾经给他 年轻的儿子做过一番生动形 象的解释。他儿子问道:“ 为什么您能变得如此著名? ”爱因斯坦回答:“看,当一 只失明的甲壳虫在一个球体 上爬行的时候,它不会注意 到自己已经爬过了一段弯曲 的路径,然而我却注意到了 这一点。”这乍听上去有些 令人迷惑,但这个简单的画 面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本章 节通往爱因斯坦思维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追随这只失明 的甲壳虫,试着透过它的足 迹去观察、去理解:爱因斯 坦到底看到了什么,以及为 什么他能看到。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