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说略(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关于曹魏时期的“门生故吏”制,《三国志》直 接的史料很少,而裴注引《魏略》,在《常林传》、 《赵俨传》、《田豫传》中补充了相关的史料多条, 充分反映了进入曹魏时期后“门生故吏”制的变化轨 迹。 关于蜀汉先主刘备与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 与操耳”之对以及刘备依附刘表后所发生的事情,裴 注引常璩《华阳国志》、胡冲《吴历》、《献帝起居 注》、王沈《魏书》、《九州春秋》、《汉晋春秋》 、《英雄记》、孔衍《汉魏春秋》等史籍,补充了大 量的相关史料,不仅有助于后人研究刘备其人其事, 而且许多故事为以后的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 说新语》所本,为后世《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 富的素材。 关于“诸葛氏’’的姓氏来源,《三国志》只字 未提,而裴注在《诸葛瑾传》中引《吴书》,记载了 诸葛氏的来源、地望、迁徙过程以及诸葛瑾的治学情 况,从而为研究姓氏起源和人口迁徙提供了佐证。另 裴注引《吴书》记载:“初,瑾为大将军,而弟亮为 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马,督领将帅,族弟(诸 葛)诞又显名于魏,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瑾 才略虽不及弟,而德行尤纯。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 ,生子不举,其笃慎皆如此。”亦补充了诸葛氏”一 门三方为冠盖”的史料。 关于“草船借箭”的故事,《三国志》只字未及 ,而裴注引鱼豢《魏略》补充记载,诸葛亮“草船借 箭”的故事,实际上是孙权“乘大船来观军,(曹) 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孙)权因 迥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故事的翻版 。可见,《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完美的诸葛亮形象, 实有张冠李戴之嫌。 关于不韦县的由来,裴注引孙盛《蜀世谱》补充 记载,“初,秦徙吕不韦宗族于蜀汉,汉武帝时,开 西南夷,置郡县,徙吕氏以充之。因日不韦县”的史 料,亦可补充班固《汉书》之缺。 关于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敦煌地区的农业发展问 题,裴注引《魏略》记载:东汉熹平中“敦煌不甚晓 田,常灌溉洁水,使极濡洽,然后乃耕。又不晓作耧 犁,用水,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赵 )隆到,教作耧犁,又教衍溉.岁终率计,其所省庸 力过半,得谷加五”的史料,不仅补充《三国志》之 缺憾。而且也为东汉末年及曹魏时期西北农业取得了 一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关于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情况,《 三国志》只字未及,而裴注引《诸葛亮集》详细记载 了“作木牛流马法”。 关于曹魏时期重要的名士孔融,《三国志》语焉 不详,以致后人对孔融的生平、事迹和个人秉性难以 了解。而裴松之通过在《崔琰传》、《邴原传》中注 引《原别传》、司马彪《续汉书》、司马彪《九州春 秋》、张瑶《汉纪》以及《魏氏春秋》等书,详细记 载了孔融的家族世系情况、为官经历、学问、品德以 及得罪曹操后被诛杀的经历。 此外,裴注所引王沈《魏书》与《魏武故事》等 ,补充了曹魏屯田制的实行情况;通过裴氏所引王沈 《魏书》,可知曹魏租调制的内容;曹操的《自明本 志令》,通过裴注引《魏武故事》而明朗;献帝时的 禅代实况,通过裴注引《献帝纪》而大白于世;马钧 的事迹,通过裴氏在《魏书·明帝纪》中引《魏略》 和在《杜夔传》中引述傅玄所述马钧事迹,才为人所 知;《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藉裴氏注引《献帝 纪》、《汉末名士录》、《英雄记》等,方知黑山军 及袁绍谋士的情况;关于袁绍和公孙瓒的关系,正是 藉裴注引《典略》、《英雄记》和《汉晋春秋》等而 获得说明;关于徐州兵的性质与来源,正是通过《三 国志·魏书·陶谦传》注引《吴书》才获得说明;关 于青州兵长期保持其独立编制的番号的问题,也是通 过《魏书·臧霸传》注引《魏略》才获得完整说明; 鱼豢的《魏略·西戎传》,记录了不少西部少数民族 的情况,陈寿几乎全部删去,裴氏完整地引述了《魏 略·西戎传》,填补了《三国志》的空白部分;益州 地区刘焉、刘璋父子收编的东州兵,若不是裴注引述 《英雄记》,几乎不明东州兵之性质与来源。有关孙 策的一些情况,如果不是裴注引《江表传》及《吴录 》等书,也将十分模糊。诸如此类情况,几乎举不胜 举。 P73-P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