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员工的14堂必修课

优秀员工的14堂必修课
作者: 崔建超//李进军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1.80
折扣购买: 优秀员工的14堂必修课
ISBN: 9787511305176

作者简介

李进军 资历背景: 北京健百年医药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州明天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强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州聚龙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成功人士协会副会长、中国成功人士杂志主编 崔建超 资历背景: 实战型营销策划专家、“旋风式”营销创始人、企业”人才策划”理论提出者、明天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裁、尚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大学河南教学中心营销总顾问、合众智业集团执行总裁、1+1商学院院长、豫商财富论坛秘书长、职业化训练、团队建设专家、中国最具特色的十大实战讲师 崔老师的核心课程: 《总裁营销大智慧》《总裁赢人大智慧》《总裁“整合资源”大智慧》《资源整合与盈利模式》《旋风式营销》《营销高手训练营》《店面营销技巧》《营销管理黄金法则》《成功团队和人际沟通》《黄金心态》《经销商经营之道》《经销商盈利模式创新》

内容简介

1.工作对你意味着什么? 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国家的人会有不同的回 答。 德国人会说:“工作是神的旨意。” 日本人会说:“工作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美国人会说:“工作是应该用生命去做的事。” 不少中国人会说:“工作就是混口饭吃。” 不同的回答,显示了不同的工作态度。可以说,我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对 工作的认识都还不够。在他们的眼里,工作的意义无非是一个赚钱的工具, 一个依靠其生存的饭碗而已。拥有这样的认识也许不是我们本身的错,尤其 是在“铁饭碗”风行的时代,拥有一份工作,就意味着有了一生的保障。可 是今天,激烈的竞争让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失去一份工作,工作作为我们生存 的根本,甚至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要。因此,我们绝不能简单地认为工 作就是为了混口饭吃那么简单。 《圣经》上说“工作是神的意志”。其实,不仅仅是这样,工作更是我 们生命的意义所在。在物质社会中,工作是大多数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基本形 式之一。主观的工作愿望与工作实践是客观地解决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必不 可少的原动能量。工作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才 华、我们的价值,都必须通过工作来体现。我们对工作的任何不负责任的、 盲目冲动的行为,都有可能为此付出不小的代价。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民族非常的奇怪,他们在处死犯人时,用了一种特别的方 法。他们让犯人将甲地的土堆运到乙地,等全部搬运到乙地以后,再命令他 们重新将土堆搬回甲地,如此循环不已。这样一来,不到两个月,全部的犯 人都自杀了。工作成为了扼杀犯人求生意志的工具,我们如何解释这个事例 呢? 有经验的人都认为这的确是一件可怕的事,足以使人致命,仅因为他们 的生活没有前程、没有价值。生命是生生不息的,让它原地踏步,明天生活 在今天的感觉里,生命便终止了。而所谓价值也只不过是生命的进取可能性 ,丧失了这一点,我们空留躯壳,此外一无所有!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家工厂的污水不断排到一片水域里,使这块水域里的鱼虾都中毒了 ,虽然还活着,但已不能食用,因此,靠这块水域为生的渔民们再也没法以 捕鱼为生。于是,某一天,他们在气愤之余将捕捞的鱼虾全部送到工厂里去 了。 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以后渔民们卖不掉的鱼虾全送到工厂,由工 厂按时价买下来,全部埋在土坑里。 刚达成协议时,渔民们很高兴。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渔民们却感到了分外的难受。 “我们在干些什么?我们这样做为了谁呀?” “是啊!照理我们应该有新鲜的鱼、新鲜的虾卖给居民的,这才是我们 的真正工作!” “我们不要干了,我们去找那家工厂,这活儿我们受不了。我们不能够 像牲口那样为了吃饭而活着。” 渔民们在这里失去了价值感,他们感受不到自己正在为他人、为社会创 造些东西,而且连自己存在于世的理由也失去了,这怎么能让他们忍受呢? 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要是天天不用工作,又有大把的钞票多好啊 。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完全不合乎实际的事情。任何一个人,一旦停止工 作,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为什么比尔·盖茨、李嘉诚直到今天还在努力地 工作?当我们明白工作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时,也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 做了。 对任何人来说,工作绝不是机械地做一件事情。工作是一种全身心的付 出,是一个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为社会作贡献,也是在满足 和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工作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一是获 得物质上的报酬,成为精神上的支柱。 一个人,如果仅仅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报酬而去工作,他将永远是工作的 奴隶;工作对于他来说,始终是一个负担,他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工作也 吝于给他精神支撑。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机械的工作,他不明白 自己工作的意义,也从不否认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一个人为了获得优厚的 物质报酬而努力工作,是无可厚非的,物质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人 们工作的努力程度,但是,我们更应该为了精神支柱而工作。投入地去工作 ,你的忧愁会烟消云散;聚精会神于工作,你的不幸会成为过眼云烟。工作 ,支撑起你的生活,支撑起你的人生。 工作不只是我们“营生”的手段,它更是打开我们人生眼界的一扇百叶 窗,提供给我们接触百味人生、接纳百种个性的机会。你通过工作见识了各 种场面,利用工作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你的人生也将随着人际资源的丰富 而丰富。 可以说,工作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2.工作背后的真正意义 工作是什么?翻开各国的权威字典,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解释几乎如 出一辙:工作是上帝安排的任务;工作是上天赋予的使命。这种解释虽然带 有太多的宗教色彩,然而,却向我们传达出了一个共同的思想:没有机会工 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就是违背上帝意愿的人,他们不能完整 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可以这么说,你在这个世界上将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今后如何对待工作 ,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关于做什么事和得到多少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 于生命的意义的问题。 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达到某种目的。如果我们的工作能够引导我们逐步 接近那种充分表现我们才能和性格的境况,这样的工作应该就是最令人满意 的工作了。正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或成就自我,为了拓宽、加深、提高自身 的技能,将自身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美丽的人,我们才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并 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 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 、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 台上得以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具有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 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 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下面这个故事你应该不会是第一次看 到,但是故事背后的意义却值得我们时刻反省: 一位心理学家为了了解人们对于同一工作的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 异,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建筑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有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 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 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0美元的工资。若不是为了一家人 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三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我在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 。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 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在这里接受上帝的爱,心中就会 激动不已,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展 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解了 那个人。 第一位工人,是无可救药的人。在将来的岁月里,他可能不会得到任何 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成为工作的弃儿,完全丧失生命的尊严。 第二位工人,是对工作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抱有任何指望 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由于他们 的生命需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或多或少,他们失去了一部分生命的 乐趣。 该用什么语言赞美第三位工人呢?在他身上,看不到丝毫抱怨的影子, 相反,他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荣誉 。同时,因为努力工作,工作也带给了他足够的尊严和实现自我的满足感。 他真正体味到了工作的乐趣、生命的意义。他才是最优秀的员工,才是社会 最需要的人。 在过去的岁月里,有的人可能时常怀有类似第一位或第二位工人的那种 消极看法,常常谩骂、批评、抱怨、四处发牢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激 情,在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尽的抱怨中平凡地生活着。 你过去对工作的态度如何,这并不重要,毕竟那是已经过去的事了;重 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你未来的态度将如何! 让我们像第三位工人那样,为拥有一个工作机会而心怀感激,为生命的 尊严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 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