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世说新语(精装典藏本)(精)
ISBN: 9787547040768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德行第一 一 【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①,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③,至,便问徐孺子所在④,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⑤。”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⑥,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宦官专权,时任太傅的他与大将军窦武计划诛杀宦官,失败后被杀害。 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揽起缰绳。有走马上任的意思。 ③豫章:郡名,在今江西南昌。 ④徐孺子:名稚,字孺子,豫章人,东汉名士、隐士。 ⑤廨(xiè):衙门。 ⑥式商容之闾:在商容住所的门外立标志以表彰他。 【译文】 陈仲举的言谈举止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楷模。他刚刚做官的时候,就立志改革国家政治。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任上,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办事的文书禀报说:“大家都建议大人先进官署走个流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打败殷的时候,就表彰商容,中间顾不上休息。我拜访贤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二 【原文】 周子居常云①:“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 【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人,担任过泰山太守。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汝南慎扬人。出身低微,因有德行,被当时的名流一致推崇。 ③鄙吝:心胸狭窄、浅薄。 【译文】 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狭隘的思想就又滋生起来了。” 三 【原文】 郭林宗至汝南①,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④,乃弥日信宿⑤。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⑥。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⑦,难测量也。” 【注释】 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幼年父母双亡。东汉末太学生领袖,博学有德,善处世事和品评人物。 ②袁奉高:袁阆,字奉高,汝南慎阳人,东汉时官至太尉掾。 ③轭(è):架在拉车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④黄叔度:上文说的黄宪。 ⑤弥日:整日。信宿:住宿两晚。 ⑥陂(bēi):湖泊。 ⑦器:器识。这里指度量。 【译文】 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只见了一面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住了一天两晚。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叔度好比汪洋一样,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量深邃宽广,实在是难以测量呀。” 四 【原文】 客有问陈季方①:“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②,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之高④,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陈季方:陈谌,陈寔的第六个儿子。 ②太丘: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太丘长,故称陈太丘。家君:对他人称自己的父亲,这里在前面加上敬词则尊称别人的父亲。 ③阿(ē):弯曲的地方,这里指山的角落。 ④仞: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译文】 一位客人问陈季方:“令尊陈太丘有什么功勋和品德,能够享有全天下这么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好比泰山一角生长的桂树。上有万丈高峰,下有不测深渊;上受雨露灌溉,下受深泉滋养。在这种条件下,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泉水有多深呢?说不清楚有什么功德啊!” 五 【原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①,值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③!”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④,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 ②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东汉时常指匈奴、乌桓、鲜卑等。 ③子:对对方的尊称。 ④汝:你。 【译文】 荀巨伯去探望远方生病的朋友,正好遇到外族的军队在攻打朋友所在的郡,朋友对巨伯说:“我时日无多了,你还是快离开这里吧!”荀巨伯说:“我那么远来看你,你却叫我离开,贪生怕死不讲义气,怎会是我荀巨伯的作风?”敌人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城里的人都跑光了,你是谁,竟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重病,不忍心看他独自留在城里,我愿意代他受死。”敌寇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有道义的国度!”于是就撤军了,整个城市因此得以保全。 六 【原文】 庾公乘马有的卢①,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②,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注释】 ①庾公:庾亮,字元规,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官历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等职,死后追赠太尉,谥号文康。 ②孙叔敖:字孙叔,名敖,春秋战国时楚国人,曾任楚国令尹,辅佐楚庄王称霸诸侯。 【译文】 庾亮乘坐的马中有一匹马是凶马,有人建议他把马卖掉。庾亮说:“卖它,肯定要有买主,岂不是害了人家,我宁肯让自己继续受罪,也不可转嫁给别人!从前孙叔敖杀死两条蛇,为的是保护后来的人,这件事是自古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我效仿他,不也是很旷达的吗?” 七 【原文】 谢太傅绝重褚公①,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②。” 【注释】 ①谢太傅:指谢安,字安石。孝武帝时为宰相。曾任征讨大都督,大破前秦苻坚大军于淝水。卒后追赠太傅。褚公:褚裒,字季野,东晋河南人。 ②四时:四季。 【译文】 谢安十分欣赏褚裒,经常赞赏他说:“褚季野虽然不善言谈,但心里面就像四季一样分明,能辨是非。” 八 【原文】 刘尹在郡①,临终绵惙②,闻阁下祠神鼓舞③,正色曰④:“莫得淫祀⑤!”外请杀车中牛祭神⑥,真长答曰:“丘之祷久矣⑦,勿复为烦!” 【注释】 ①刘尹:刘惔,字真长,官至丹阳尹。 ②绵惙:弥留之际,气息断断续续,在鼻孔前放丝绵以观察是否气绝。 ③祠神鼓舞:祭神时巫师边敲鼓边跳舞。 ④正色:脸色凝重。 ⑤淫祀:滥行祭祀,不合礼法。 ⑥车中牛:驾车的牛。 ⑦丘之祷久矣:出自《论语》。孔子病重,子路请求为他祈祷。孔子说:“丘之祷久矣。”这里刘惔借此说自己一生正直,不须祈祷。 【译文】 丹阳尹刘惔在任期间,临终奄奄一息的时候,听到楼阁神像前有祭祀、击鼓、舞蹈的声音,就脸色庄重地说:“不要滥行祭祀!”官署请示打算杀驾车的牛来祭神。刘惔回答说:“正如孔子说的,我已经祈祷很久了,不要再做烦扰人的事了。” 九 【原文】 谢公夫人教儿①,问太傅②:“那得初不见君教儿③?”答曰:“我常自教儿。” 【注释】 ①谢公夫人:谢安的夫人,刘惔之妹。 ②太傅:指谢安。 ③那得:怎么。初:表程度副词。相当于“从来”。 【译文】 谢安的夫人常常教育子女,她问谢安:“怎么从来没有看到你教导孩子们?”谢安回答:“我的一言一行都在教导孩子。” 十 【原文】 晋简文为抚军时①,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②,以手板批杀之③,抚军意色不说④。门下起弹⑤,教曰⑥:“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⑦?” 【注释】 ①晋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字道万,晋元帝少子。 ②参军:官名,助理政事。 ③手板:即笏。古时官员随身携带的狭长小板,便于记事。批:击。 ④说:通“悦”,愉快。 ⑤门下:下属。弹:弹劾。 ⑥教:古称王侯、大臣发布的指示、命令。 ⑦无乃:恐怕。表示委婉语气。 【译文】 晋简文帝还在做抚军将军的时候,他的坐榻上的灰常不让擦,看见有老鼠走过的痕迹,觉得很好看。有个参军见到老鼠在白天爬出来,就用手板将它打死了,抚军表示很不愉快。他的门客站起来批评,简文帝劝告他说:“老鼠被杀,就已经不能忘怀;现在又因为老鼠而伤害到人,恐怕就不好了吧?” 十一 【原文】 王子敬病笃①,道家上章②,应首过③,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④?”子敬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⑤。” 【注释】 ①王子敬:王献之,字子敬,东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之子。 ②道家:道教徒。上章:道士替病者向天帝上奏章。即将病人祈求保佑病愈的内容写在奏章形式的黄表,由道士焚香陈读,与香火一起焚烧,说可以上达天庭。 ③首过:道教用语,指道教徒自己交代罪过。 ④由来:历来,向来。异同得失:指违反常理的行为和过失。 ⑤与郗家离婚:王献之原娶郗昙之女,后离婚。又娶晋简文帝之女新安公主,生女王神爱,为安帝皇后。 【译文】 王献之病重,请道士来做法事,祈求消灾除病,延长寿命,按规矩病人应该自陈罪过。道士问王献之:“这些年有什么做错的事情么?”王献之回答:“不觉得有什么事情,只是常想起与郗家离婚的事情。” 言语第二 一 【原文】 边文礼见袁奉高①,失次序②。奉高曰:“昔尧聘许由③,面无怍色④,先生何为颠倒衣裳⑤?”文礼答曰:“明府初临⑥,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赏耳!” 【注释】 ①边文礼:边让,字文礼,东汉末陈留人,神才挺拔。三国时给曹操当官,曾任九江太守。后被曹操所杀。 ②失次序:指举止失措。 ③尧: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被古人视为贤明之君。许由:传说中尧时的隐士,阳城槐里人,隐于箕山,尧想让位给他,不肯接受。 ④怍(zuò):羞愧,惭愧。 ⑤颠倒衣裳:语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古人的衣与裳有别,衣是上衣,裳是下衣。这里是引用,意在嘲笑边文礼举止失措。 ⑥明府:高明的府君,是汉魏以来对郡太守的尊称。 【译文】 边文礼初见袁奉高的时候,有点失态。袁奉高说:“古时候尧邀请许由做官,许由面无愧色。先生为什么如此狼狈,穿错了衣裳呢?”文礼回答说:“太守您刚到任,还没有彰显出来像尧一样的德行,所以我才穿错了衣裳呢!” 二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①,尝月下戏②。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③,当极明邪④?”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徐孺子:徐稚,字孺子。 ②戏:游戏,玩耍。 ③若令:假使,如果。 ④邪:通“耶”。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上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并非如此。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仁,没有瞳仁的眼睛,一定看不见。” 三 【原文】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④。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⑤,二儿可得全不⑥?”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⑦,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注释】 ①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收:逮捕,指孔融被曹操逮捕。 ②中外:朝廷内外。惶怖:恐惧害怕。 ③琢钉戏:一种儿童游戏,以掷钉琢地决胜负。先以小钉琢地,名为签,在签的所在为主。出界的就算输,彼此都没中的算输,中了但是碰到主签的也算输。 ④了无:全然没有。 ⑤罪止于身:惩罚只限于我一个人。 ⑥不:同“否”。 ⑦大人:对父母或父母辈的尊称。 【译文】 孔融被捕,幕府上下都很害怕。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像往常一样在玩琢钉戏,一点看不出担心的样子。孔融对前来捉拿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能放过两个孩子吗?”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见过鸟巢被打翻后,蛋还会是完整的吗?”随后,来捉拿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四 【原文】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①,正月半试鼓②。衡扬枹为《渔阳掺檛》③,渊渊有金石声④,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⑤,不能发明王之梦⑥。”魏武惭而赦之。 【注释】 ①祢(mí)衡:字正平,东汉末平原人。与孔融是忘年交。孔融向曹操推荐他,但他恃才傲物,托病不往,惹怒了曹操。于是令他为击鼓的鼓吏,想羞辱他。在八月的朝会,曹操让祢衡击鼓,他裸身立于曹操前,大骂曹操。后被黄祖所杀。 ②月半试鼓:《文士传》记载此事说:“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 ③枹(fú):鼓槌。《渔阳参檛》:鼓曲名。曲名称渔阳,是借用了东汉彭宠在渔阳起兵反汉,最后兵败身死的故事。参檛:敲击鼓的调子、节拍。这里祢衡击此鼓乐,意在讽刺曹操。 ④渊渊:形容鼓声深沉凝重。 ⑤胥(xū)靡:古代刑罚之名,相当于现在的从犯,服刑的囚犯。这里指傅说,商天子武丁把他从服劳役的囚徒中起用为相。 ⑥“不能”句:意思指鼓曲感动不了魏王曹操。明王,英明的君王,指曹操。 【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贬谪为鼓吏,正巧八月朝会,宾客们要检阅鼓的音色。祢衡舞动鼓槌演奏《渔阳参檛》,鼓声深沉凝重,如金石之声,在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的罪,和殷时傅说犯的罪相同,可是没能让英明的君主感动。”曹操听后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 五 【原文】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②:“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④。”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 ①钟毓(yù):字稚叔,颍川长社人,三国时魏国丞相钟繇长子,十四岁即任散骑侍郎,历任侍中、廷尉、都督荆州军事。钟会:字士季,钟毓的弟弟,聪明有才能,辅佐曹丕,此人颇居功自傲,历任镇西将军,官至司徒,后因谋反被杀。 ②钟繇:字元常,家贫好学,精通《周易》《老子》,历任大理、相国等职。入魏后任廷尉、太傅。 ③敕:皇帝下命令。 ④浆:一种带有酸味的饮料,常用以代酒。 【译文】 钟毓和钟会两兄弟从少年时期声誉就很好。在钟毓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了兄弟俩的名声,便告诉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他们便去朝见魏文帝。朝见时,钟毓脸上满是汗水,魏文帝就问:“你脸上怎么出汗了呢?”钟毓回答说:“因为恐惧慌张,所以汗水像酒浆一样流出。”魏文帝又问钟会说:“那为什么你不出汗呢?”钟会回答说:“因为恐惧战栗,所以连汗水都不敢流下来。” 六 【原文】 何平叔云①:“服五石散②,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③。” 【注释】 ①何平叔:何晏,字平叔,三国魏宛(今河南南阳)人。 ②五石散:丹药名。以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硫黄五种药石为主,佐以人参等配制而成。因须冷服,又名“寒食散”。 ③神明开朗:精神爽朗。 【译文】 何晏说:“服用五石散,不但可以治病,而且觉得神清气爽,心情开朗。” 七 【原文】 嵇中散语赵景真①:“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②,恨量小狭③。”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④,寸管能测往复之气⑤。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注释】 ①嵇中散:嵇康,字叔夜,三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赵景真:赵至,字景真,晋代郡(今山西)人。 ②白起之风:白起,战国时秦昭王名将。 ③量:气度,器量。 ④尺表:一尺长的仪表。指测日影的标杆。玑衡:璇玑玉衡。古代观测天体的仪器。 ⑤寸管:一寸长的律管。往复:来往,往返。 【译文】 嵇康对赵至说:“你的瞳仁黑白分明,有战国白起的风采。可惜就是气度狭小了一点儿。”赵至说:“一尺长的标杆能够察知天体运行的精确值,一寸长的律管能够测量音乐的高低。为什么一定要大呢,只要问才智如何就可以了。” 八 【原文】 司马景王东征①,取上党李喜②,以为从事中郎③。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④,今孤召君⑤,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⑥,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⑦,喜畏法而至耳。” 【注释】 ①司马景王: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懿长子。东征:指征讨镇东大将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的叛乱。 ②上党:郡名。在今山西长治一带。 ③从事中郎:官名,为将帅的幕僚。 ④先公:子女称去世的父亲。辟:征召,招聘。不就:不应聘,不就职。 ⑤孤:王侯自称。 ⑥见:用在动词前,相当于前置宾语“我”。 ⑦明公:对有名位者的尊称。绳:约束。 【译文】 司马师东征毌丘俭、文钦时,选择了上党的李喜,担任中郎将。于是问李喜:“过去先父任用您,您不肯就职;现在我起用您,您怎么就来了?”李喜回答说:“您的父亲是对我以礼相待,所以我能够以礼还之,自己决定进退;而明公您是用法令来限制我的,我畏惧法令,所以来的啊。” 九 【原文】 邓艾口吃①,语称“艾艾②”。晋文王戏之曰③:“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④’,故是一凤。” 【注释】 ①邓艾:字士载,三国魏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多智谋。 ②艾艾:古人言谈,常自称己名以表谦恭。 ③晋文王:即司马昭,字子上,三国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司马懿次子。 ④凤兮凤兮:语出《论语》。 【译文】 邓艾有口吃的毛病,向别人说自己的名字的时候总是“艾……艾……”司马昭和他开玩笑说:“你老是‘艾……艾……’的,到底是几个艾呀?”他说:“《论语》说‘凤兮凤兮’,其实是只有一只凤。” 十 【原文】 嵇中散既被诛①,向子期举郡计入洛②,文王引进③,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④,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⑤,不足多慕⑥。”王大咨嗟⑦。 【注释】 ①嵇中散:嵇康。 ②向子期:向秀,字子期,魏晋之际河内怀(今河南武涉西南)人。 ③文王:司马昭。 ④箕山之志:箕山在今河南登封东南。相传尧时许由隐居在此。后以此喻隐遁。 ⑤巢、许:巢父、许由,均以隐遁闻名。狷介:拘谨自守。 ⑥多慕:赞许和仿效。 ⑦咨嗟:赞叹。 【译文】 散大夫嵇康被杀以后,向子期被郡守荐举,与上计吏一同到京都洛阳去,司马昭召见了他,问他:“听说您有意隐居不出,为什么到了京城?”向子期回答说:“巢父、许由只是拘谨自守之士,不值得赞扬和效法。”司马昭对此大加赞赏。 十一 【原文】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①:“中年伤于哀乐②,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③。”王曰:“年在桑榆④,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⑤。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⑥。” 【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王右军: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著名书法家,官历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 ②中年:指四十岁左右的年纪。 ③恶:不舒服,难受。 ④桑榆:本指被落日余晖照射的桑树和榆树,转指夕阳、黄昏,这里用来指人的晚年。 ⑤丝竹陶写:陶冶情操于丝管弦以忘忧。 ⑥觉损:减少。 【译文】 太傅谢安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人过中年,总是容易被悲伤的情绪感染,每次和亲友告别,都会难过好几天。”王羲之说:“我也到晚年了,自然会这样,只能靠听听音乐来消磨消磨时光。还经常要担心孩子们过来捣乱,搅了这份雅兴。” 十二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兄女曰④:“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⑤,左将军王凝之妻也⑥。 【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 ②胡儿: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官至东阳太守。 ③差:大略,差不多。 ④兄女:这里指谢韬元,字道韫,谢安长兄谢奕的女儿,聪明而有才识,有诗文传世。 ⑤无奕:谢奕,字无奕。 ⑥王凝之:字叔平,王羲之第二子,曾任江州刺史、左军将军。 【译文】 一个下雪天,太傅谢安把家人叫到一起,和子侄辈们讲解、谈论诗文。一会儿,雪下得越来越大,谢安兴致勃勃地问道:“白雪纷纷像什么呢?”侄子胡儿说:“差不多就像撒把盐在空中一样。”侄女说:“就好像柳絮被风吹起。”谢安大笑。这位侄女就是谢安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 真实记录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经典译注本,精装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