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气质(精)

历史的气质(精)
作者: 崔济哲
出版社: 江西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历史的气质(精)
ISBN: 978721011006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儒道春秋谈 春秋不相连,春不见秋,秋不遇春。有人云:春色不 如秋色好,西风无力撼东篱。亦有人云:一年之间在于春 。春秋是心灵的双耳,也是心灵的两侧。春秋连在一起, 在中国却是近千年的波澜壮阔,风起云涌,博大精深的历 史画面,春秋给中国文化的血脉注入新鲜血液,为中国文 化的发展开启扬帆,使中国文化数千年血脉不断,光辉灿 烂。说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不能不说春秋,说春秋不能不 说春秋“二子”老子和孔子,不但照耀着春秋也照耀着先 秦两汉,唐宋元明清,直到照耀着今天,不但照耀着中国 ,也照耀着世界。2500年来儒家的始祖孔子,被历代尊为 “孔圣人”,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引用诗人唐子西的话来表 达对孔子的崇敬之情:“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老 子是2500年来道学的滥觞,在公元前500年孔子曾经问礼于 老子。中国古人常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没想到 ,孔子与老子一席话,孔子竟然如晴天霹雳,醍醐灌顶。 孔子辞别老子,沉吟良久,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感 而慨之:“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见老子如人观龙,仰望拜学,敬仰心穆。孔子一 生拜见老子四次,对于儒教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毋庸置疑,孔子的思想就是在数次向老子请教的过程中逐 步形成和成熟的,与此同时,孔子的提问也敦促了老子的 反思,丰富了老子道家思想的体系。春秋的“二子”相见 ,可谓是伟大的相逢,不朽的相遇,互相汲取的营养足以 丰富和精典中国文化的源头。 在中国历史上,有得意儒失意道绝则归佛一说。在二 千多年的思想潮流中,道家思想有效地成为儒家思想的最 大反动,儒家思想有效地成为道家思想的重要补充。孔子 更侧重文化典籍的整理与传承,老子更专注于文化体系的 创新与发展。一部《论语》11705个字,一部《道德经》 5784个字,两道经典,思想大库也不过16989个字。 中国历史文化在秦汉以前,尽管有诸子百家,但儒、 墨、道三家基本上涵盖了当时的文化精神。唐宋之后,释 家繁荣,儒、释、道三家相互交锋,相互融合。纵观中国 历史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之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 即“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不论汉唐还是宋、元、明、 清,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其实是黄老之学。老子哲 学和老子哲学的存世价值可见一斑。 而孔子可谓有感而思想,由思想而痛悟,由痛悟而明 达至理,也谓逆势而上。 因为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诸侯国君 私欲膨胀,各国之间战争不断,战乱纷纷;诸侯国内更是 杀得天昏地暗,春秋无义战,混战是常态。“君不君,臣 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臣 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日仁”。如果用 另外一个字来解释仁,那一定是“爱”。仁者爱人,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