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6第4辑)

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6第4辑)
作者: 编者:郑剑虹//赖诚斌//丁兴祥
出版社: 中央编译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7.90
折扣购买: 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6第4辑)
ISBN: 978751173488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三)生命故事访谈法的优势与局限 1.生命故事访谈与叙事访谈、行为事件访谈的 区别 生命故事访谈、叙事访谈、行为事件访谈都属 于叙事式访谈,它们的共同点都聚焦于*访者的个 人故事和经历。但生命故事访谈不同于后两者,主 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生命故事访谈一般不预设研究目的或主题 ,比较符合质性研究的逻辑和本质。叙事访谈和事 件访谈都要根据研究者的某个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 来收集*访者的资料,而生命故事访谈事先没有预 设的研究主题,它通过收集访谈对象完整的生命故 事资料,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可从本学科的视角出发 对资料进行分析,生发出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主题 及其相关概念或理论。 (2)生命故事访谈以收集*访者完整的生命故 事资料为核心目的,*有利于新概念、新理论的生 成。因叙事访谈和事件访谈*研究者研究目的和研 究主题的限制,其收集个体生命故事的资料是有限 、不完整的。而生命故事访谈以收集*访者完整的 生命故事资料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对*访者生 命发展历程的把握就比较清晰,因其资料的丰富性 和完整性,有助于研究者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有 利于新概念、新理论的生成。 (3)生命故事访谈不仅关注*访者生命故事的 事件叙述及其生命发展历程,同时也关注*访者生 命发展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生命故事访 谈法产生于心理学的研究,因此,它比较关注*访 者在叙述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其访谈过 程会注意细节性的问题,包括*访者在讲述自己生 命故事过程中的非语言的变化,如面部表情、身体 姿势等,并要求做好相关记录。 (4)生命故事访谈具有相对的灵活性。生命故 事访谈一般不预设研究主题,但有时也可预设研究 主题,但需要在收集访谈对象完整生命故事资料的 基础上,进一步根据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进行提问 ,以收集和研究主题相关的资料。这样的研究和资 料收集兼有提纲式访谈和叙事式访谈的特点。 2.生命故事访谈法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 (1)*访者的适切性问题。因生命故事访谈需 要*访者完整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而这会*到访 谈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性 格的影响。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研究对象都适合于 采用这种方法来收集资料,特别是对于年龄比较小 的儿童。甚至,研究对象虽有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 ,但因表达和性格原因,也可能无法收集足够的资 料进行研究,此外,对某些障碍类别的特殊人群也 不适用。 (2)叙述的真实性问题。在叙述自己生命故事 的过程中,*访者可能会回避一些敏感性问题,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