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改变历史

气候改变历史
作者: (美)狄·约翰//王笑然|译者:王笑然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7.30
折扣购买: 气候改变历史
ISBN: 9787515508351

作者简介

狄·约翰(John Didier)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现任该校人文学院副院长。1961年出生在美国怀俄明州一家偏远的农场,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西部牛仔。1984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土壤科学专业,其后留学台湾,学习中国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1989年秋回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攻读东亚研究博士学位,曾师从余英时、崔瑞德(Denis Twitchett)、浦安迪(Andrew Plaks)、彼特森(Willard Peterson)等海外汉学泰斗。攻读博士期间,专注于中国10世纪《化书》的解读,对自然环境与人类存在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厚的关切,由此成为他挚爱环境历史这一新领域的契机。著有《在方框内外:古代中国和世界的天空与信仰之变迁力量,公元前4500年—公元200年》(2009年)等。

内容简介

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天气,这并非偶然。美国 的新英格兰人抱怨 东风的到来,中国人耐心等待着第一场春雨唤醒已经 播种的土地,阿 拉伯人一遇见陌生人就会询问雨到底下在了何方。同 样的,埃及人谈论 着尼罗河的涨潮,爱斯基摩人和朋友聊天时,很可能 讲到可怕的零度以 上的炎热天气。然而,聊聊天气,仅仅是对自然现象 的描述,要说它内 在的含义,没有什么比气候更能直接并严重地影响人 类发展进程的了。 如果说,人们受制于现今气候的影响,那么它恰恰印 证了,不管在过去 或者在未来,任何的气候变化都是极为重要的。认识 到这一点,众多的 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还有其他领域的学者,都在开 始讨论自希腊时代 以来的气候变迁。柏拉图(Plato)和一些学者谈到, 古代希腊的气候 比他们那一时代的要更为潮湿,森林植被也要比他们 那一时代多很多。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声称,丢卡利翁大洪水 (flood of Deucalion)是 个周期性的大气现象。亚里士多德指出,就像冬天会 每年准时到来一 样,极冷的天气和大降水也会在经过长时间后再次发 生。换言之,他明 确了气候脉动变化理论(theory of pulsatory changes of climate)。但是, 在过去的两千年中,这一理论鲜有提及。很多人更愿 意喋喋不休地争论 地球是在逐渐变干,还是逐渐变冷,抑或是逐渐变热 。然而,那些争论 都是基于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气候遵循着缓慢的有 规律的变化趋势。 现在,却有一个让本文作者重新思考气候脉动理论的 好机会,抓住这个 机会的话,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追赶上古希腊人的 脚步。。 现代历史学家的确意识到了客观因素的重要性, 特别是气候在人类 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但是,他更相信气候大体上 是缓慢变化的,反 对气候脉动理论所彰示的迅疾而深刻的影响。这个态 度,在《地理期 刊》(Jourhal of Geography)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 中表露无遗,作者是 密苏里大学的奥姆斯特德教授(A.T.Olmstead),他 探讨了气候对一国 国民之影响: 很久以前,人们就承认气候对人的重要影响,特 别是气候对一 长期居住在某国的国民的重要影响。埃及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很好的 例子,来探讨气候研究在历史上的意义。在那里,气 候又干又热, 自然降雨实在是微乎其微,作物生长必须依赖尼罗河 的涨潮。众所 周知,尼罗河的涨潮是有季节规律的,而埃及一年四 季的气温几乎 没有什么变化,降水量也几乎为零,严重影响了土地 肥力,每年仅 有少量的主要农作物产出。这一切客观条件要求大量 的体力而非智 力上的投入。缘于此种气候条件,我们在埃及农民身 上找到了这样 一种性格特征: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他们仍然像生活 在古代一样, 只关心如何获得足够的食物来维持个体生存,进而建 立家庭。然 而,对于埃及统治阶级而言,他们的性格特征似乎并 没有受到过多 的影响,在前王朝时代,埃及的统治者都来自于外国 ,相应的,他 们保留了异国的性格特征。但是,我需要提到一点, 那就是这些埃 及的外族统治者们并未适应埃及的气候环境,随着时 间的流逝,他 们逐渐变得虚弱无力,最终被当地埃及人消灭掉。换 句话说,埃及 的气候对埃及的辉煌文化的缔造者们,造成的却是负 面的影响。历 史意味着进化,然而,那些埃及农民身上所凸显出的 气候作用下的 停滞性格特点,值得被历史学家重视,以后的学者也 许可以将他们 的存在与更深远的历史关系进行分析。 如果历史学家认为埃及对人类历史的贡献,仅仅 是由于外来的入侵 者,而本土的埃及农民有史以来就保留着同样的性格 特征的话,那么, 地理学家就只好同意历史学家的论调了。。但是,当 把这样一个问题摆 在大家面前:为什么埃及的入侵者,能够获得必要的 财富、智趣和其他 机遇来发展他们的禀赋,从而变成伟大的统治者?历 史学家和地理学家 的观点就会大相径庭了。地理学家中同意气候脉动理 论的人,无法回避 一个结论,那就是由于气候脉动的变化,导致埃及地 区人口的大量流 动,形成了周期性的外敌入侵和无政府混乱状态。另 外,还有一个相对 应的结论,不利的气候特征一旦被有利的气候特征所 取代,那么人类社 会又将重新繁荣进步起来。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外敌 入侵和所有的繁 荣,都和气候变化有关联,只是在导致类似事件的发 生上,气候的确是 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并不想在这里继续探讨这一问 题,因为我已经在 后面两章《亚洲的脉动》(The Pulse of Asia)和《 巴勒斯坦和它的变迁》 (Balestine and its Transformation)谈及。我希 望,可以集中注意力于目 前研究的问题上,那是整个事物的关键所在。如果奥 姆斯特德教授可以 代表现代历史学家的新生代,他们的学说关注点应该 和地理学家一致, 集中在一点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候脉动变化理论的 真实性。奥姆斯特 德教授的文章后几页,,在否定了脉动理论之后,他 总结道: 我们无法检验关于阿拉伯沙漠的理论是否成立。 我们无法确定 是否阿拉伯沙漠曾经比现在更宜于居住,更肥沃,更 易于通行。很 多的例子证明,阿拉伯沙漠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我 认为,关于人 和气候关系的最终结论是,在历经无数岁月之后,气 候对一国国民 的人口数量的影响是明确的,所有历史学家都得承认 这一点。但 是,这种影响大部分是负面的,以往的人口变动可以 证明负面影响 这个看法。目前,气候脉动的理论似乎占据了历史研 究的主导方 向,但是历史事实本身却一再否证这一论调。所以, 历史学家是不 能采用气候理论的,除非仅仅是作为他的历史大背景 的研究之用。 诚然,对于个别具体事件的影响,地理上的其他因素 似乎具有更深 远的意义。 P2-5

★全球著名史学家亨廷顿、许倬云等关于气候改变历史的代表作,首次结集,独家引进出版。
  ★成吉思汗征服了欧洲,最终却被气候征服;17世纪中国(明朝)和世界的普遍危机,气候居然是罪魁祸首……大师条分缕析,讲述气候角度的世界史。
  ★雾霾等恶劣天气是否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历史?本书将给予现代人以历史学家的思考与启迪。
  ★历史研究者、历史院系学生、历史爱好者,了解世界环境历史最新成果的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