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世说新语(中学生名师导读文库)
ISBN: 9787521209945
《世说新语》的作者历来有两种主流说法,但两种说法都围绕着南朝宋刘义庆。 第一种说法:《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编撰的。《南史》《隋书》《唐书》均无异词,都是这样记载的。与刘义庆同一时代的刘孝标,是南朝梁学者兼文学家,他的《世说新语》注也未对作者提出异议。 第二种说法:《世说新语》是刘义庆门下的文学之士集体创作的。 两种说法中,刘义庆都是“主人公”。刘义庆是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刘义庆的叔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便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并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刘义庆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而触怒文帝,被责调回京,改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二十一年(444)死于建康(今南京)。 导读: 刘慧敏,北京市第八中学高级教师,西城区骨干教师。多次参与区级及以上课题,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全国、市、区一二等奖,获多次北京市西城区“优秀班主任” “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教师”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称号; 2019年9月获北京市“教育情怀特色创新奖”。 她说:阅读,是最容易找到的一把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阅读教学,是灵魂与灵魂最好的对话。
卷一 德行第一 一 陈仲举言为士则①,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不成反被害。 则:与下文“范”,都是准则、榜样的意思。 ②登车揽辔(pèi):坐上车子,拿起缰绳。此处指走马上任。辔,嚼子和缰绳。 ③徐孺子:徐稚,字孺子,豫章(今南昌)人,隐士。 ④主簿:古代官名,即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白:禀告。 ⑤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廨():古时官吏办公的地方。 ⑥武王式商容之闾:周武王经过商容所住里巷的门时站在车上俯身扶轼以表敬意。式,同“轼”,古代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此处为动词,表示用手扶东西。商容,商纣王时大夫,贤明忠君。闾,里巷的门。“式闾”后被用作礼贤下士的典故。 ⑦席不暇暖:连坐席都坐不暖。 二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汝南安城(今属河南)人。曾为泰山太守,被冠以“惠政”之美誉,为人所称赞。 ②黄叔度:黄宪,宇叔度,东汉汝南慎阳(今属河南)人。出身贫贱,以德行著称。 三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 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人,东汉名士。 ②造:造访。 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汝南慎阳人,东汉末士人。 ③车不停轨:车子不停留,指下车时间短暂。轨,车轮。 ④鸾:通“銮”,装饰在车上的马铃,此处指车子。 轭:驾车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⑤诣:看望某人,敬语。 ⑥弥日:终日。 信宿:连宿两夜。 ⑦汪汪:形容深广。 陂():池塘。“叔度陂”后来用以表示一个人度量宽广。 四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注释】 ①李元礼: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东汉名士,因反对宦官而被杀。 风格秀整:风度不凡,品性端庄。 ②高自标持:自视甚高。 ③名教:以儒家主张的正名分为中心的礼教。 ④升其堂:登上他的厅堂做客,此处指接受教诲。 ⑤龙门:位于今山西河津西北,现称禹门口。相传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成龙。 五 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注释】 ①荀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颍阴(今属河南)人,以品行高洁著称。曾任朗陵侯相,故亦称“荀朗陵”(见下文)。 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今属河南)人,东汉名士,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 ②尚:超过。 六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注释】 ①陈太丘: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今属河南)人,东汉名士,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曾任太丘长,故称“陈太丘”。 ②元方:陈寔长子,名纪,字元方。 ③季方:陈寔第四子,名谌,字季方。父子三人并称“三君”。 ④长文:陈群,陈寔之孙。 ⑤叔慈:荀淑第三子,名靖。 ⑥慈明:荀淑第六子,名爽。 ⑦六龙: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荀氏八龙”,“六龙”指其余六个儿子。 ⑧文若:即荀彧,荀淑之孙。 ⑨太史:古代官名,主要掌管天文历法。 ⑩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此处指德行高洁之人。 七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足下:对他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 家君:对自己或他人父亲的尊称。 荷():承受。 ②阿:山的拐弯处。 ③万仞:形容山高。仞,古代计量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④沾:润泽。 ⑤渊:深。 八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 ①孝先:陈忠,季方之子。 ②咨:请教。 ③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指元方、季方两兄弟的功业德行难分高下。后称兄弟才德兼备为“元方季方”或“难兄难弟”。今多反用。 九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荀巨伯:东汉颍川人,生平不详。 ②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③相视:看望您。 ④男子:指无爵男性。 ⑤委:抛弃。 ⑥国:指地方。 十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注释】 ①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属山东)人。汉末魏初名士,曹魏重臣。 遇:对待。 ②闲室:私室,此处指家庭。 ③朝典:朝廷的礼仪制度。 ④恣:放任。 柔爱:和睦。 ⑤雍熙:和睦安乐。 十一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属山东)人,东汉末至三国时期隐士。 ②捉:拿,拾。 ③同席:古人的习惯是席地而坐。 ④轩冕:古代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礼帽。 ⑤割席分坐:割断坐席,分开座位。比喻朋友断交。 十二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注释】 ①王朗:字景兴,东海郯县(今属山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济学家。 推:推崇。 ②蜡日:年终蜡祭八神之日。 ③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属河北)人,西晋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 ④形骸之外:指表面的东西。形骸,身躯。 十三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①依附:依靠,此处指搭船。 ②辄:立刻。 难:认为……难办。 ③疑:犹豫不决。 ④纳:接纳。 ⑤相弃:抛弃他。 十四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三国曹魏及西晋大臣,有“孝圣”之称。 ②暗斫:偷偷砍杀。斫(),砍。 ③私:小便。 十五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注释】 ①晋文王: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的奠基人之一。 阮嗣宗: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玄远:玄妙深远。 ③臧否():褒贬,评论。 十六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注释】 ①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②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属安徽)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十七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注释】 ①和峤:字长舆,汝南西平(今属河南)人,晋武帝时侍郎、中书令。家产殷实,但异常吝啬。 大丧:父母之丧。 ②鸡骨支床:骨瘦如柴。意同下文的“哀毁骨立”。 ③武帝: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 刘仲雄:刘毅,字仲雄,任司隶校尉、尚书左仆射。 ④数():多次。 省():看望。 ⑤生孝:指服丧中遵守礼仪而不毁生。 ⑥死孝:指服丧中悲伤过度而忘生。 十八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注释】 ①梁王:司马肜,字子徽,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子,晋武帝司之叔。 赵王:司马伦,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之叔,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②国:指皇帝。 ③裴令公: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三国时期曹魏及西晋时期名士。 二国:指梁王、赵王的封国。 ④恤:救济。 中表:指中表亲,父亲和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 ⑤或:有人。 十九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 【注释】 ①太保:指王祥。 正始:三国时期曹魏君主魏齐王曹芳的年号。 ②能言之流:指能够谈论玄学之人。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清谈,专谈玄理。 ③理中:晋宋习语,即得理之中。 ④将无:晋宋口语,表示揣测。 二十 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濬冲必不免灭性之讥。” 【注释】 ①王安丰:王戎,字濬冲,封安丰侯。 艰:父母之丧。 至性:特指极尽孝道之情。 ③裴令:裴楷。 ④恸:悲伤。 ⑤灭性:因丧亲过哀而毁灭生命。古人认为,哀毁过情,灭性而死,不合孝道。 二十一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注释】 ①令名:好名声。 ②义故:指义从和故吏,即自愿受私人招募从军的官佐和旧时部下官吏。 ③赙:送给他人办丧事的财物。 二十二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 【注释】 ①刘道真:刘宝,字道真,高平(今属山东)人,善于骑射,精通经史。 徒:服劳役的罪犯。 ②扶风王骏:司马骏,字子臧,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子,封扶风王,镇守关中。 ③从事中郎:古代官名,大将军府的属官。 重点中学教师导读 手把手教孩子读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