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索格(精)/索尔·贝娄作品系列

赫索格(精)/索尔·贝娄作品系列
作者: (美)索尔·贝娄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赫索格(精)/索尔·贝娄作品系列
ISBN: 9787020135097

作者简介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一九二四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一九三三年,贝娄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入西北大学,一九三七年毕业,获得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在大学执教。 一九五三年出版的《奥吉·马奇历险记》使他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其后,陆续出版了《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等。这些作品袒露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当代“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此外,贝娄还出版过中短篇小说集、剧本,以及游记。 贝娄的一生可以说是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传统,并采用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和手法,强调表现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三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一九六八年,法国政府授予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一九七六年,由于其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要是我真的疯了,也没什么,我不在乎。摩西· 赫索格心里想。 有些人确实认为他疯了,他自己也有一阵子怀疑 过他的精神是否还正常。而现在,他的举止虽然仍有 点怪诞,可是他感到信心百倍,轻松愉快,身强力壮 ,而且自以为慧眼超群。他整天给天底下的每个人写 信,已经入了迷。这种信他越写越来劲,因此自六月 底以来,他无论跑到哪里,随身必定带着一只装满信 件的手提旅行箱。他带着这只箱子,从纽约到玛莎葡 萄园,但立刻又转了回来;两天后,他飞往芝加哥, 接着又从芝加哥前往马萨诸塞州西部的一个乡村,然 后就躲在那里发狂似的没完没了地写起信来。写给报 章杂志,写给知名人士,写给亲戚朋友,最后居然给 已经去世的人写起来,先是写给和自己有关的无名之 辈,末了就写给那些作了古的大名鼎鼎的人物。 伯克夏一带正是盛夏季节。赫索格独自呆在一幢 老大的旧房子里。往常他十分讲究饮食,现在则靠啃 光面包、罐头豆和干乳酪充饥。有时,他会跑到杂草 丛生的花园里去采摘悬钩子,心不在焉地小心翼翼地 把它们那长满刺的藤蔓牵起来。他睡的是一张没铺被 单的床垫一一这是他久已弃而不用的结婚时的床—— 有时他就裹着大衣睡在吊床上。花园里,四周围着他 的是长得高高的杂草、刺槐,还有小枫树。晚上醒来 睁开眼,只见点点星光近似鬼火。当然,那不过是些 发光体,是些气体:无机物、热量、原子,但在一个 清晨五点和衣躺在吊床上的人看来,却是别有一番滋 味在心头。 若遇心血来潮,突然想到什么新主意时,他就赶 快跑到厨房——他的总部——去记下来。砖墙上的白 漆已开始剥落,有时候,赫索格就用袖子抹去桌上老 鼠咬下的碎屑,他不动声色地感到奇怪,野鼠怎么会 对蜂蜡和石蜡这么感兴趣。凡是用石蜡封口的果酱瓶 、蜜饯罐之类,都被它们咬得百孔千疮,生日用的蜡 烛啃得只剩下烛芯。老鼠还光顾了一条面包,咬进一 个洞,在里面留下自己的形状。赫索格涂上果酱,吃 下了没有咬过的另外半条。他和老鼠也能分享食物了 。 不管什么时候,他脑子里总有一角对外界敞开着 。清晨,他听到乌鸦叫,觉得它们的聒噪十分悦耳。 黄昏时,他听到的是画眉的啭啼。晚上则有猫头鹰的 悲鸣。当他被脑子里的信弄得激动起来,走进庭园时 ,他会看到玫瑰花绕在水笕上,或者是看到桑树以及 在它枝头使劲啄食的小鸟。白天,天气炎热,黄昏时 红霞似火,四周灰蒙蒙的一片。他睁大眼睛放眼望去 ,什么也看不清,几疑自己已经半瞎了。 他的朋友——他过去的挚友,和他的妻子——他 的前妻,曾对人散布谣言说,他的神经已经失常。这 是真的么? 他绕着这座空房子走了一圈,在一扇布满蜘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