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民国海关秘辛)

潮起潮落(民国海关秘辛)
作者: 杨智友
出版社: 中国海关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潮起潮落(民国海关秘辛)
ISBN: 9787517503552

作者简介

杨智友,1968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厦门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研究员,香港“大公网”“新浪网”专栏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海关史。出版专著《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穿越世纪的守望:***》《大事件:帝国海关风云》《海关机密档》,发表民国史研究学术论文、专业文章60余篇。

内容简介

海关帝国 鸦片战争一声*响,催生出外籍税务司制度。这种骑 着大**管进来的制度,将原本独立自主的中国近代海关 异化为一个“怪物”!明明是清**的行政机关,却处于 金发碧眼的洋人管理之下。这具体形硕大、盘根错节,被 称作“洋关”的“怪物”就好比海底深处的大章鱼,张牙 舞爪,触角伸得很长。它的业务管理包罗万象,已远远超 过其主业——征收关税,诸如航政、港务、内债、外债、 邮政、同文馆,均被一网打尽。它呼风唤雨,深深地卷入 清**的内政外交,甚至连中国参加海外博览会,也被它 一手包办,时人称之为“赫德之赛会”①。 这一切,当然要归功于“我们的赫德”。在某种程度 上,他就是中国近代海关的代名词。这个中国近代海关史 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命担任总税务司时,年仅28岁,从此 开始了他把持中国近代海关长达近半个世纪的“赫德时代 。”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相对于大清王朝的*薄西山,赫 德掌控下的海关帝国大厦却**天成长。在他卸任之前, 羽翼之丰满,臻于**。 “帝国”的总部是设在北京的总税务司署,堪称清政 府里**没有贪污*败的机构。它有一整套脱胎于英国文 官制度的管理体系,形成了以英人为主、洋员控制的海关 网络,拥有5500名雇员,管辖着46个海关、50处常关, 182座灯塔,798座望楼,2800处大小邮商,每年为清** 提供白花花的3000多万两银子!占清**财政收入的1/3 强。 在这个“帝国”供职的洋人来自全世界20多个**和 地区,“除了非洲的黑人和美洲的印第安红人外,几乎哪 一国人都有”,宛如一个小“联合国”,因此“**官厅 ”成为它的绰号。 这就是赫德的帝国,在这里,他是说一不二的王。他 曾经不徇私情,拒*给广州的牧师朋友之子安排职位。如 今,他把他在中国打下的“江山”交给了妻弟裴式楷 (Robert Edward Bredon)。 这是一个在清**获得*高地位和*大名气的外国人 。然而,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抨击 他控制中国近代海关,是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实践者;有人 赞美他以客卿的身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是清王朝改革 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有人揶揄说,否认罗伯特·赫德先生 是一个天使,就是亵渎神明。① 赫德的火车渐行渐远,将一切褒贬抛诸脑后。他可不 像那个多愁善感的丹麦忧郁王子,这个嗅觉灵敏、行事决 断的“国王”很清楚,“赫德时代”随着自己的离去,画 上了休止符。 临行前,病榻上的赫德写下了这样一首意味深长的小 诗: 你嬉戏已足, 你吃饱喝足, 该是你离去的时候了! 这不是总税务司的原创,而是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