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下午茶(当代作家艺术家对话录)

文学下午茶(当代作家艺术家对话录)
作者: 文艺报社
出版社: 青岛
原售价: 42.80
折扣价: 33.30
折扣购买: 文学下午茶(当代作家艺术家对话录)
ISBN: 978754369389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人的文学”这句话可以用许多方式去表达,可 以说得很理性,也可以说得很 家常。在我看来,“人的文学”是这样的:你和文学 亲,你洋溢着爱,一说起这个 你就唠叨,没完没了,像月子里的女人聊尿布。我觉 得文学从来不玄奥,有时候, 它就是尿布。但是,千万别以为“尿布”就不讲究, 就没学问,如果你爱孩子,愿意 替那个不会说话的孩子“设身处地”,你会发现每一 块“尿布”都有它的理I生程序, 甚至有它的人文价值。且不说“尿不湿”的高科技, 单说一块布,它的历史、它的 纤维、它的吸水性、它的颗粒感、它的柔软度、它的 清理、它的消毒、它的除碱,这 些都是问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去论证。当然, 这个论证不一定需要坐下来, 开一个“尿布与小便”的研讨会,这个论证也许只需 要几秒钟时间,但是,这个几 秒钟里包含了常识、经验、趣味、成本、实用性、前 瞻眭,还有爱。 张莉:我的经历跟你恰好相反,写评论之前我写 了几年小说。我热爱文学, 读研究生越久,就越喜欢作研究、写评论。什么是好 的文学批评?有人说要写得 感性,有人说要写得性情,这些固然不错,但若想成 为一位优秀的批评家,我以为 识见最重要。有识见,批评家的看法才会敏锐、锋利 、有启发性。当然,识见不是 年轻、有才情就可以办到的,它得有理论素养支撑, 得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和创作 经验,还要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你看,成熟的“ 70后”小说家都大批涌现了, 成熟的“70后”批评家却零星可数,因为大家都刚博 士毕业没几年,还在储备阶 段。成熟批评家的成长要比成熟作家的成长困难得多 。 毕飞宇:毫无疑问,一个批评家的成长要比一位 作家的成长困难得多,作为 一个“好吃的人”,我的体会是很深的。当我“言不 及义”的时候,当我“可意会而 不可言传”的时候,我非常渴望我的表达能获得理性 上的空间感和逻辑上的势 能,但是很不幸,我做不到。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喜 爱和批评家对话的原因,这 样的对话能满足我的“好吃”。 张莉:当年,金圣叹评点《水浒》:“李逵是上 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 漫到底”,寥寥数语,读者便心领神会。点评者“随 文生发”,与小说共为一体,相 得益彰,无需论证,这是中国传统式的批评、印象式 的文人批评。现代意义上的 批评家们,工作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面对的问 题越来越多,你可以写印象、 写感受,但文章要自成一体、独立存在,要有学理、 有论证、有逻辑,不仅要告诉读 者作品写得好或不好,还要说明何以好,何以不好, 如果你写得不通,读者随时可 以反驳、争辩、质疑。这些都是一位当代批评家必须 要面对的,当代批评家的生 存环境更为复杂。 毕飞字:我认为金圣叹是一个文学天才,他的理 解力是无与伦比的。70回 的“金评本”我翻了不知道多少年,每当有人向我“ 请教”的时候,我一定会推荐“金 评本”70回。那是小说文本与评论相结合的一个范本 。金圣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一个小说家要认真地对待自己写的每一个字,要不然 ,你的文本经不起读者的反 复推敲。因为金圣叹的介入,潘金莲、武松、武大郎 和西门庆的四方关系简直是 惊心动魄。你能说的只有两句话:施耐庵太有才了, 金圣叹太有才了。他们的手 里各自拿了一把手电,彻底照亮了对方。 张莉:是啊,他们不仅照亮彼此,也照亮了我们 后人对中国小说传统的理 解路径。说句题外话,金圣叹恐怕是文学史上最有权 力的批评家了,他敢给予《水 浒传》70回的长度,后代批评家哪一个可以? 毕飞宇:但是,如果从今天的要求来看,金圣叹 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批评家,我 不敢说。就小说而言,今天的文学批评首先面对的是 中西方的小说史。严格地说, 由于历史的原因,金圣叹是没有“小说史”概念的, “大小说”的概念在金圣叹的时 期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他没有史学作参照,也没有 理论作支撑。金圣叹如果活 在今天,他是不是一个好的批评家呢?我不知道。 张莉:在我心里,金圣叹是最优秀的、开风气之 先的“小说评点家”,那种直 觉和敏锐,非常人可比。我最近在想,当代批评家是 否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存 环境?在今天,我们的批评不能只写给同好或圈子里 的朋友看,它需要有更多的 面向。现在我们通常把文学批评分为学院式批评和媒 体批评,媒体批评是学院 辛人不屑做的,可是,哪有那样的泾渭分明,谁给划 的界限?我理想中的现场批评 家是多栖的、开放的——遇到好的作家,要不遗余力 地推荐,看到问题,也要直 率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我希望自己可以向社会发声, 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给一些 书评周刊写评论的动力。 毕飞字:撇开私谊,从本质上说,作家和批评家 终究是对立的,这是文学自身 的需要。在我看来,批评家和作家的对立,是一种优 雅的敌对关系。我和许多批 评家都曾有过深入的讨论,争执从来都不可避免,但 我很享受这样的交流。 张莉:批评家和作家从来都是一对“冤家”。批 评家和作家进入文本的方 式有很大差异,即使立场相近,但表达和理解角度也 会不同,因为差异,他们可能 互相欣赏,也可能互相不买账。刚才你说批评家的看 法对于作家有启发,同样, 批评家读小说时,也会有触动。比如,一些作家处理 语言的方式或看待生活的观 点对我很重要,会促使我思考,我就特别关注他们的 作品;另一些作家的作品也 是好的,但对我个人的感触没那么深,表达的欲望就 没那么强烈。批评家大都有 自己的阅读趣味,当然,他们的趣味也会慢慢发生变 化,批评家也在不断修正自 己的审美标准,但正是这样才使文学批评变得有趣。 毕飞字:所以,文学在“没有上帝”和“上帝死 了”之后最有生命力,因为文学 允许我们向着理性和感性两个维度放纵,也正是由此 ,文学才可以上升到“人学” 的高度。 张莉:我习惯站在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对我来说 ,理解文学、历史、现实的 复杂性就是理解人的复杂性、人心的复杂性、人性的 复杂性。回过头说文学批评, 刚才我说我反对“理论腔”,但我坚持认为理论修养 对批评家来讲至为重要。之 所以会有“理论腔”,其实还是“理论”没学透,生 吞活剥,令人生厌,这是持“理论 腔’’者的问题,跟理论本身没关系。我最近常常反 省自己理论修养方面的欠缺, 提醒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对于一位批评家而言,感性 和理性兼得应该是最理想 的境界。韦勒克·沃伦认为,如果感性里没有相当程 度的概括性和理论上的陈述, 就很难获得大的批评力量;而理性判断,若不是建立 在某种直接的或派生的感性 基础之上,是不能被系统表达出来的。批评实践越久 ,我越对这样的说法深以为 然。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