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戒除网瘾

帮孩子戒除网瘾
作者: 代永珍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6.57
折扣购买: 帮孩子戒除网瘾
ISBN: 9787302181811

作者简介

代永珍,高级人民教师,专注儿童素质教育,多次被评为先进人民教师、先进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赢得了广大家长和少年儿童的认同,被尊称为“代大姐”;退休后专注儿童素质教育研究,为社会提供快乐家教方法及培训服务。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帮孩子认识网络 我们都应该牢记,电脑与网络就像火一样,是个好帮手也是个坏主子。 ——(美)伊万·戈登伯格 要想帮助孩子戒除网癮,父母应该先了解网络,了解网络都能干什么, 了解网络吸引孩子的是什么。父母不懂网络,很难有效地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 第一节 网络的无限魅力 我们给予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权力过大,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可以保护他 们的能力。 ——(新加坡)傅抑承 自从1969年计算机网络在美国诞生,网络便以 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这种扩张不仅仅是指网络规模的扩大,更 重要的是网络已经完全占领了当代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不仅引起 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且还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在网 上交谈会友、看书读报、看电影、炒股票、定购商品…… 网络既是一个现代化的科技产物,也是一个大众化娱乐学习、放眼看世 界的窗口。 网络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世界,它的迅速普及,改变了我们 的生活。 网络具有无穷的魅力,比如网络能提供最快捷的传播;能提供最便利的 信息搜索:能快捷地传递亲情、爱情、友情的篇章:能提供真正民主化和人 性化的畅所欲言的平台;能提供人们娱乐的空间;能提供全新的教育模式; 能提供全新的消费理念;能提供全新的出行理念;能提供全新的就业理念等 。 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相比,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它不仅可以为人们的生 活带来诸多的便利,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满足的欲望和心理 。对于猎奇心、玩乐性很强而责任感和自制力比较弱的孩子来讲,网络的诱 惑就更加难以抵挡。 具体来说,网络的“诱惑”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大干世界好精彩 网络的异彩纷呈、日新月异充分地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精美的画面、 美妙的音乐、不断升级的游戏、花样百出的论坛和聊天室、无穷无尽的信息 、各种立场的观点等难以详述。人们的生活节奏有多快、人们奇怪的想法有 多少、大干世界有多丰富,网络世界就有多少变化和体现。 2.我的世界我做主 网络可以给人一种现实世界无法企及的权限。你可以有自己的主页,你 可以发表任何极端的观点,你可以选择你想接触的人,你甚至可以尝试用各 种武器去攻击别人(在游戏里),你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帮派等。总之,在网上 ,你可以成为你自己真正的主人,你可以无所顾忌地选择你的活动、展现你 的个性。 3.隔壁阿妹她是谁 网上交流和交际有着突出的优势。这里没有势利的不平等,就连村姑也 可以与公主平等地交流:这里没有道德的谴责,你可以公开表达自己的欲望 ;这里没有习惯和背景的约束,你可以轻易地重塑自己的人格;这里没有你 害怕承担的责任,你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网上交流的平等和自由是现 实生活所不能比拟的。 网上交友的选择范围之广、自由度之高更是现实生活所望尘莫及的。许 多人的朋友甚至是爱人都是从网上认识的,网上交际已经成为弥补当代人生 活节奏快、人际交往范围窄的一种重要方式。 4.尽情倾诉与发泄 网络具有隐藏性、随意性,聊天时无拘无束。在五花八门的聊天室中, 随时可以找位陌生的网友随意地聊几句,如果两人一拍即合则来个不尽兴不 归,如果话不投机就一走了之,不必拘泥于什么礼节或礼仪。在匿名这一强 大后盾的保护下,所聊的主题可以毫无顾忌,无需什么开场白或客套话,可 以直接了当地切入主题,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为了发泄情感,你可以把自己 高兴的、不高兴的、该说的、不该说的都统统道来,与网友一起“分享”。 你可以任意选择你的立场、年龄和性别;你可以最痛快地表达你的内心欲望 和情绪,不用担心社会的规范和个人内心的准则;你可以扮演与现实生活迥 异甚至相反的角色;你可以倾诉你内心最难以启齿的隐秘,可以展现你个性 中最压抑的一面。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你不需要在乎任何人的看法。 每个人都对现实中的自己有所不满,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别人。新的身份 和形象,可以让人暂时摆脱现实中的种种困境和烦恼,在虚拟世界中以新的 身份来享受新的生活,正是这种感觉让很多人乐此不疲。 5.逃避现实的烦恼 大多数孩子上网是为了逃避现实的不愉快以寻求安慰。很多孩子在情绪 上的波动、学业和情感方面的烦恼、与他人特别是家长间的冲突,促使他们 上网寻求网友的安慰,或以网站娱乐节目打消烦恼。 在一定程度上说,网络为交往提供了打破现实利益和身份关系的一种新 的可能性,无论你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何等显赫,但在网上同其他任何人一 样,只不过是个符号而已,没有任何特权。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有涵养只是 外表形象稍差的人往往处于劣势,难以受到他人的重视。我们经常可以听到 一个相貌平平不被人注意的学生,在面对面的课堂讨论时总是躲在无人关注 的角落,也不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但他发现互联网是个不以貌取人的地方 :第一次参加网上讨论,他的表现不乏幽默,思想富有新意且极为深刻:在 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网友回信表示同意他的观点,在辩论中站在他那边 。互联网为他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大舞台,让他找到了自信,改变了 对待生活的态度。 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由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自卑心理,当他们看到网络交往不再强调那些外在因素而注重内涵及个人才 能时,就对网络交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人的需求有很多种,有高级的精神需求和低级的生物需求。然而 许多需求在现实中并不能轻易得到满足。 网络就是如此神奇,它能满足人 们的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多得多。 第二节 网络是孩子的双刃剑 有生命之万物皆厌恶痛苦,皆自认其生命有一定之价值,汝亦在其中— —故请尊重生命。 ——(古印度)释迦牟尼 网络以巨大的信息量、广阔的知识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孩子对信息和 知识的需要,但它并不是一片净土,它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孩子的学习、 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孩子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黄色网站、黑客犯 罪、恶意攻击等。 由于青少年自身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涉世未深、辨别丑恶、是非的 能力较差,自制力不强,很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因此,有成千上万的 孩子深陷于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之中而不能自拔,有的荒废了学业,有的丧 失了健康,有的舍弃了亲人,有的则已经走上不归路……网络成瘾孩子的惨 痛教训,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网络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长时间上网,容易导致孩子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正常 节律被破坏等,出现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 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等。据有关专家介绍,长时间 坐在计算机前的孩子中,有30%患有缺铁性贫血、近视,脊椎及身体其他部 位的疾患也明显偏高。连续长时间上网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长期上网的孩子容易产生网络孤独症,他们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 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孩子产生感情纠葛 ,导致各种情感问题。 网络为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是也容易引发他们自我同一感混 乱和多重人格。孩子在上网时,脑海中会出现三个自我,即“自己评价中的 我”、“上网时的我”、“不上网时的我”。这三个“我”相互沖突。 “ 上网时的我”可能是英俊潇洒,“不上网时的我”却受人奚落,我到底是什 么样的?在网上,我是受人敬仰的英雄,在网下,我是每天被老师批评的差 学生,我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但另一方面,网络也使孩子在“网下”变得 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孩子在网络中常会产生这样的追问和困惑:我是谁? 我不是原来的我吗?“网上”的我与“网下”的我错位,结果可能会导致自 我认同的失败,出现多重人格的心理障碍,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网络聊天是许多孩子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孩子大都 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 意力。 大量的网上信息常常使得孩子应接不暇,他们注意力往往随着信息的不 断变化而转移,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太短。加之网络诱导他们用“看”的思维 方式来认知世界,而排斥“想”,因而对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会有一定 的影响。使之思维有广度而缺乏深度,想象过于虚幻并与生活背离。 上网一方面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在网上有人靠 帮别人写作文,写论文赚钱,于是有很多缺少自律的青少年从网上下载文章 作为作业交给老师,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也有部分人过 度迷恋于网络,依赖电脑。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孩子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 络,他们沉湎于网络之中,使得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 由于长 时间上网,孩子的睡眠极度缺乏,因此一些孩子上课时无精打采,学习成绩 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和辍学。 3.容易使孩子道德弱化 网络拓宽了孩子的求知途径,但不健康的信息也易于对孩子造成“信息 污染”。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孩子求知带来极 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 户,而且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网上的信息也是良莠 不齐,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色情网站、暴力游戏、反动言论……在网络上 大行其道。再加上我们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期,他们的是非辨别能 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很容 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 孩子在网上聊天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很多是以虚拟的、数字化的、符 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上网的孩子都缺 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 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 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孩子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孩子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网络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具有隐蔽性,这很容易 引起孩子道德意识弱化和社会责任感下降。 网络交流的隐藏性和无约束性 ,也很容易使孩子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络世界充斥着色情、欺骗、暴力和攻击等现象,这必然会使孩子的心 理受到这些不良信息“潜移默化”的侵蚀,造成道德弱化。特别是一些沉溺 于网络的孩子,受到的影响更甚,在网上说谎、说脏话、恶意攻击他人、窥 探他人隐私……更让人忧虑的是,他们往往不自觉地将虚拟世界中的“恶习 ”带到现实社会中来,伤害他人,甚至做出犯罪行为,他们的种种行为着实 令人痛惜。 4.弱化孩子的民族意识 网络的普及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孩子地球村村民的意识,有利于 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但是,与这种“一体化”意识相伴的 却是种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模糊,特别是网上国 外的信息占据了绝大部分,它们的观点和世界观会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产生 潜移默化的影响。 5.影响孩广的适应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孩子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孩子的社 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孩子行为的普 遍失范,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甚至导致孩子社会化的失败。在网上,孩子 可以通过网络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他们 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网上 交友相对安全、轻松,令许多孩子乐此不疲。但是网络并不能取代真实社会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一旦回到真实社会,巨大的反差往往会让孩子无所适 从。由于具有可视性,而亲和感的人际交往机会减少,使不少孩子甚至会产 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无法面对真实社会。 6.使孩子沉溺网络成瘾 网络能够满足孩子的娱乐心理,使其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网络上有最 新的流行歌曲,最新的影视大片,新颖刺激、变化无穷的网络互动游戏…… 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孩子们自制力较差,一旦被这些 娱乐所吸引,为获得更多乐趣,他们就会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沉溺于此,甚 至网络成癮,这就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7.使孩子崇拜单一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是受教育者,而网络世界是孩子自己开辟的无中 生有的世界,孩子们在这里拥有自己平等的权利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但是在 网络世界里,技术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一旦拥有高超的计算机技术, 你就是众人崇拜的对象。孩子对技术的过度崇拜,容易造成对思想修养的偏 废,认为个人素养无足轻重,只要学好技术就可以包打天下。从近年来青少 年“黑客”的出现就可略见一斑。我们并不希望孩子出现单一的技术崇拜, 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现象。 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