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9.90
折扣价: 36.60
折扣购买: 死亡的故事
ISBN: 9787559629678
●大卫·伊格曼(David Eagleman) 享誉全球的脑科学家,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大脑可塑性、时间感知、联觉和神经律等方面的权威人物,已在《自然》《科学》等期刊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获美国神经科学学会科学教育家奖,该组织是世界上影响极大的神经科学组织。 曾担任大热美剧《西部世界》的科学顾问,执导的电视节目《大脑的故事》(The Brain with David Eagleman)获艾美奖提名。创作的《死亡的故事》(Sum)一书一推出即惊艳英美文坛,现已售出33个国家和地区,并被改编成歌剧和电影。深受英国知名演员史蒂芬·弗雷(Stephen Fry)、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布莱恩·格林(Brian Greene)等众多大咖追捧。 伊格曼还是BrainCheck公司、Neosensory公司的创始人。推出了判断用户是否患有脑震荡的软件,开发了帮助听觉障碍者获取声音信息的exoskin背心。曾登上意大利《魅力先生》杂志封面,被称为世界上有头脑又能产生新点子的人,此前封面人物有布拉德·皮特等。
总和 死后,你会重温所有的人生经历。但这一次,所有往事将重新洗牌,以新的顺序上演,性质相同的经历集中到一起。 你花两个月的时间在家门前的马路上驾车穿行,用7 个月的时间来享受鱼水之欢。你闭合双眼沉睡,如此度过30 年;坐在马桶上翻阅杂志,这样度过5 个月。 你一次性地承受生命中所有的痛苦,在剧痛中度过27 个小时。骨折、车祸、皮肤割裂、生孩子一一上演。一旦熬过这一关,你的死后生活中将再也不会有痛苦。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一切都快乐。你要花6 天时间来修剪指甲,15 个月来寻找被搞丢的物品,18 个月来排队。有两年的时间,你是在无聊中度过的,呆呆地望向公共汽车的车窗外,或是安静地坐在航站楼里。 你用1 年时间来读书,看得眼睛痛。之后,由于还没有轮到洗澡的时间,你开始浑身痒痒。终于可以洗澡了,你花200 天洗一场马拉松式的澡。你用两周时间思考死后发生的一切。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正在衰老,用去1 分钟;感到困惑,耗去77 小时;发觉自己忘记他人姓名,用去1 小时;认识到自己犯错,花了3 个星期。撒谎,2 天;等绿灯,6 个星期;呕吐,7 个小时。有那么14 分钟,你感受到纯粹的快乐。你用3 个月来洗衣服,15 个小时来签名,2 天时间系鞋带,在心痛中度过了67 天。你开车迷路了,在路上转悠5 个星期。用3 天时间计算要付给餐厅服务员的小费。在决定穿哪件衣服这件事上,你纠结51 天。有9 天,你假装自己很了解大家所谈论的话题。你花2 周时间来数钱,用18 天向冰箱里张望。有34 天的时间,你在期盼着什么。你花6 个月观看电视广告;用4 周静坐沉思,思考能否利用时间做些更有意思的事。用3 年时间吞咽食物,花5 天时间来处理扣子和拉链。然后,你花4 分钟思考…… 如果将所有事件的顺序再次打乱,人生将会变成什么模样?在死后的这段时间里,你想象着与人间生活相似的事情,这种念想让你感到无比幸福。因为生活在人间时,人生的经历分裂成了一个个不那么痛苦难熬的小片段,每个片段都不会持续太久。生活在人间时,我们体验着从一件事过渡到另一件事的愉悦,就好像小孩子踩在滚烫的沙堆中,从这一堆蹦跳到那一堆一般。 改头换面 死亡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身体停止了运转;第二种是尸体葬入坟墓;第三种发生在之后的某个时刻,当你的名字最后一次被人提起时。 于是,你在大厅中等待第三种死亡的来临。这里摆着长桌,放着咖啡、茶、饼干,你可以随便享用。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集在此,你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开话匣子,轻松愉快地谈天说地。但要注意的是,播音员随时可能通过广播唤出新朋友的名字,中断你们的对话。这也就意味着,在人间,再也没有人会想起他了。 这位朋友于是变得垂头丧气,面容如同粉碎后又重新拼凑起来的盘子,即便播音员温和地告诉他接下来要去一个更棒的地方,他仍然伤心不已。 没有人知道更棒的地方在哪儿,也没人知道那里有什么,因为去过那里的人都没有回来,也就没人告诉我们以上问题的答案。悲惨的是,许多人离开这里的时候,他们的亲朋爱人才刚刚抵达,因为这些人是唯一还记得他们的人。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扼腕叹息。 这个地方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候机室。许多历史上的名人都聚集在此。要是无聊了,你可以起身走一走,随便朝哪个方向都可以。你穿过一排排座椅和通道,走了许多天以后,开始注意到人们看起来有些不一样了,还会听到外语的腔调。人们会与自己的同类聚集在一起,所以你发现,这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与地球上近似的版图,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海洋。你正在世界地图上穿行。这里没有时区,也没人睡觉,尽管大多数人希望能够睡去。荧光灯均匀地照亮了这个世界。 当播音员走进房间大声念出下一份名单上的名字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感到悲伤。相反,有些人会跪倒在播音员的脚下,乞求自己的名字快点被念到。这些人大都已待在这里太久太久了,尤其是那些因为某种不公正的原因而被铭记的人。 比如某个农民,他在200 年前掉入一条小河溺水而亡。现在,他的农场成了一所规模不大的学校,于是,每周都会有导游讲起他的故事。他因而被牢牢困于此地,痛苦万分。故事讲得越多,细节的失真就越来越明显。他的名声和他本人已风马牛不相及,故事里的他已完全不是他了,但他还是继续被捆绑着。 而对面那位沉默不语的女士则被歌颂成一位圣人,她对此感到五味杂陈。 自动售货机旁边的灰发男士被奉为战争英雄,后来又被妖魔化成一个军阀,最终,被追认为在历史上的两大重要事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他痛苦地等待着自己的雕像轰然倒塌的那一天。 我们活在那些记得我们的人的脑海里,因此,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只能成为他们希望我们成为的模样。这就是这间屋子的诅咒。 为了创造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成年社会,鼓励那些不怕错误答案的学生去冒险至关重要。与其让孩子将他们的才智投资到无聊的的生活中,不如让他们选择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 拓展自我认知、实现自我进化,培养创新思维,识破创造力本质,伊格曼“自我进化”系列重磅推出! ● 这是一本震撼全球的惊艳之作! 《死亡的故事》是大卫·伊格曼的惊艳之作,一经推出即登顶《纽约时报》 畅销榜,目前已售出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两次被改编为歌剧,还被改编为电影《死后的四十种生活》,已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无论文学界,还是科学界,都给与了极大的褒奖。另外,欧美众多一线明星也为之倾情献声,如被科幻迷奉为经典开山鼻祖的《X档案》的女主Gillian Anderson,《明日边缘》《火车上的女孩》女主、多次获奥斯卡提名的Emily Blunt,澳洲“黑暗王子”、才华横溢的音乐人Nick Cave,英伦摇滚运动中的重要乐队之一Pulp乐队主唱Harvis Cocker,等等。另有英国国宝级演员斯蒂芬·弗雷为其背书:读完这本书如果你没有为之着迷,我就吃四十顶帽子,说到做到。 ● 人人都能从中收获不同的生命意义 这本书虽然幻想的是死后生活,但它不是阴郁悲观的,更不是说教式的,它留了巨大的思考空间,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年轻人读,可能就此努力奋发,以便不枉此生;懒惰的人看了,可能会从此心安理得懒下去,生命原来不过是夸克的一场梦;有宗教信仰的人看了,可能会发现:原来上天堂不是因为虔诚,而是上帝也怕擅长猜测的聪明背教者,如此,去地狱又何妨?将死之人更应该看,原来来生有那么多形式的存在可能,死也就不可惧了…… ● 一本书纵览多部好莱坞大片 读完本书,你一定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重温了好多经典大片:《盗梦空间》《寻梦环游记》《飞屋环游记》《生命之树》《星际穿越》《阿凡达》等,因为书中的某些章节,很有可能就是这些电影创作者的思维源头。 ● 湛庐文化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