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孔子大历史(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
ISBN: 9787208157552
李硕,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铁马楼船北府兵》《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南新疆探索图文志》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第一章 野合而生到认祖归宗 (1—15岁) “野合”的争议 说孔子,先要说孔子的家庭。 《史记》记载孔子的家世,说他家在鲁国的“昌平乡 陬邑”,在鲁国都城曲阜的近郊。他父亲叫叔梁纥,母亲 是颜氏女子,两人“野合而生孔子”。这是《史记》的原 话。 这“野合”显得很刺激,有学者直接从字面理解,说 就是“交之于田野,桑间濮下”,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是古代男女关系还比较开放时候的风俗。李零先生也是这 观点。这类行为,在秦汉以前的中国民间还真比较常见, 图1(见下页)是汉代的画像砖拓本,现代人定名为“桑林 野合图”,出土过不止一方。 但关于孔子出身的“野合”,可能还不是现在人理解 的意思。因为首先,“野合”是天知地知的事情,一般不 会让第三个人知道,也就不大可能被正式记载;其次,汉 代人有种说法,孔子生日是夏历(阴历)的八月底,倒推 一下,母亲怀孕的日子在上年的腊月里。鲁国在北方,冬 天很冷,腊月又是一年最冷的时候,也不适宜野合。 其实《史记》里的“野合”,意思稍微绕了一点儿, 是指非婚的“不正当男女关系”。这个词在《史记》里只 出现过一次,但还有其他旁证,就是唐朝史官司马贞为《 史记》作注,解释秦朝宦官赵高的出身,他父亲受了宫刑 ,母亲成为官奴婢,和他人“野合”生了赵高。这也是非 婚结合的意思。 至于孔子的父亲和母亲没有婚姻关系的直接证据,稍 后讲述孔子葬母的时候再细说,那件事最清晰明白,史料 也最权威。 现在还有人用“一夜情”描述孔子父母的“野合”经 历,其实也不准确。因为古代乡间都是熟人社会,谁跟谁 私通,瞒不住邻居老乡们。但孔子的父母,确实是一直没 有明媒正娶结过婚。为什么?因为两人阶级差别太大了, 那个时代还不允许跨阶级的婚姻。 先来看孔子的父亲——孔家的“叔梁纥”。现代人看 这名字有点怪,这是名纥,字叔梁,字和名放一起,不提 姓氏,是尊敬的称呼。正式地说,他就叫孔纥。 孔纥所在的孔氏家族,是早年间从宋国一位国君之子 繁衍出来的,接连好几代在宋国掌大权。在孔子出生前一 百六十年,宋国发生了一场内战,孔家族长被杀,子女逃 亡,其中一位辗转到鲁国安了家。春秋时候贵族身份是国 际性的,到哪国都承认,所以孔家在鲁国也还是有点地位 的小贵族,只是人丁一直不兴旺,政治上也没太大建树, 到孔纥这一辈,已经很有点没落了。 鲁国有一家大贵族孟孙氏。孔纥一直在孟孙氏门下做 家臣,当一名低级小贵族——“士”,常要拜在一位大贵 族门下效力。孔纥的家在陬邑,距离孔子母亲家应该不远 ,而且他可能管理过陬邑这个地方,替孟孙氏主持一些地 方事务,但陬邑并不是他的封邑,他不能世袭占有。 孔纥的事迹,《左传》记载了一次,是在孔子出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