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冰鉴曾国藩家书(图文精释版)(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人物志冰鉴曾国藩家书(图文精释版)(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作者: (魏)刘劭//(清)曾国藩|译者:蒋筱波
出版社: 上海文化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6.95
折扣购买: 人物志冰鉴曾国藩家书(图文精释版)(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ISBN: 978755350075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诸位老弟足下: 正月十五日接到四弟、六弟、九弟十二月五日发 出的家信。 四弟的三页信,句句平实。信中对我待人不够宽 恕做了批评,这是对的。说每月写信只是以空话责备 弟弟们,却又不能有什么妤消息,让长辈看了,疑心 弟弟们庸碌、不求进取,使弟辈无地自容等等。这些 话,为兄的看了很惭愧,不觉汗颜。 在去年我与九弟在闲谈时曾说起过为人子者,如 使父母只觉得自己好,说别的兄弟都不如自己,这就 是不孝;如使家族同乡夸赞自己好些,说众兄弟都不 如自己,这就是对兄弟不友爱。为什么?如使父母心 中有了贤能愚蠢的分别,使族人同乡口中有了贤能愚 蠢的区别,那么在平时他一定讨好了对方,使用了心 计,自己博得好名声,而坏名声落在了兄弟的身上, 那么,以后的矛盾就会由此而生。刘大爷、刘三爷都 想做好人,最后却闹得如同仇人。就因为刘三爷在父 母面前得到好名声,而在族人同乡中间,刘三爷得到 坏名声的缘故。现在四弟所责备我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读了汗颜。但愿我们兄弟五人,各自都明白 这个道理,相互原谅。兄长忧虑弟弟背负坏名声,弟 弟乐于兄长获得好名声。兄不能让弟尽孝道得美名, 是兄的罪;弟不能让兄尽孝道而得美名,是弟的罪。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亿万年也不会有一点矛盾 了。 至于提到在家塾读书的事情,我也知道很难,曾 经与九弟当面谈过数十次。但四弟前次来信,说想找 个地方边教书边学习,我认为这种做法既耽误时间又 误事,比在家塾更厉害。倘若外出教书,不如静坐家 塾。至于说一离开家塾就有良师益友,所谓家乡的良 师益友,我都了解,而且还彻夜筹划选择,认为只有 汪觉庵先生和欧阳沧溟先生,是为兄心中值得信赖的 老师。不过衡阳的风俗,只有冬学抓得紧,从五月以 后,师生都只是应付走过场而已。而在一起学习的人 ,都平庸而没有一点志向,又最喜爱嘲讽别人(其笑 法不一,总之不离轻薄。四弟如果到衡阳去,定要笑 你是翰林之弟,薄俗可恶)。在家乡没有一个知心朋 友是最遗憾的事情。不只是没有好处,而且大有害处 。习俗染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曾经与九 弟谈起,说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也不可以读书,因 为坏朋友太多了。现在四弟打定主意,决心到衡阳拜 觉庵为师,就一定要听我的嘱咐,只学习老师的优点 ,不要受劣友的影响。 收到这封信,四弟马上带厚二到觉庵处受业。四 弟的学费,今年交上了十挂钱。兄在八月一定寄回, 不会拖累家里。不是不想多寄一点,实在是心有余而 力不足。兄所担心的,是同学之人均无大志而只知玩 耍打闹,端午节后放散无所事事,怕四弟与厚二学坏 了:切记切记。跟从老师学习,时间长久才会有收获 。今年四弟与季弟拜觉庵为师,若当地安定无事,明 年还可以继续留在此处;如一年换一处,也是没恒心 的人,见异思迁,想求长进也就难了。 以上是简略地谈谈四弟的回信。 六弟的信,简直是一篇绝妙的古文。文笔像韩昌 黎那样矫健有力,风格像毛半山那样奔放不羁。我认 为古文,总须具有倔强不驯的文风、愈拗愈深的意境 ,所以除了太史公外,独取昌黎、半山两家,论诗也 取傲兀不群的人,论字也是这样。我早就想到这些, 不轻易谈论。近来与何子贞交谈很投机,即使偶尔说 上一二句,两人不觉相视而笑。我还真不知六弟有如 此妙笔。以前读六弟的文章,也没令人觉得很特别。 现在看到这封信,才知六弟真是个不羁之才也。真太 让人高兴了,真太让人高兴了!我立志去做而不能做 成的事情,我弟弟却做到了。 信中说到我与各位君子讲学,恐怕会逐渐缩小成 一个圈子。所见甚是。不过六弟尽管放心,我最怕标 榜,常常暗中留意,绝不会以门户之见来表现自己。 信中说到四弟浮躁不虚心,说中了四弟的毛病,四弟 应当作良友药石之言。P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