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6.90
折扣购买: 茶经随园食单/中华经典藏书
ISBN: 9787101115475
沈冬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本章以“茶之本源”为题,全面概述了茶的多方面内容,包括:茶的产地、起源和特性,大茶树,茶树的植物学性状,茶的名称、用字,茶树生长栽培的环境条件、栽培方法,鲜叶品质的高下及鉴别方法,茶的效用,以及采、造茶不合法就会对人造成妨害等内容。 首句“南方之嘉木”极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概述了茶树的产地之源,以及茶树的秉性美好。茶之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茶益人;二是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茶都是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本章主要论述前者。 自战国末期楚国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橘颂》“后皇嘉树”起,中国古代文人即有以“嘉”称颂某类植物,或以某类植物的品质乃至美人来比况君子之性的传统,即“香草美人”的传统。陆羽《茶经》沿袭了这一传统,称茶为生长于南方的嘉木,与本章下文中的“精行俭德”相呼应,使植物之茶,标著了品德之性,吸引着读者跟随作者继续往下探究茶之知识。而陆羽称茶为嘉木亦为后人所承袭,至北宋文豪苏轼,更是将茶叶视为嘉叶,为其撰写了拟人化的传记作品《叶嘉传》,盛赞茶叶清白可爱风劲颖挺的君子资质,明代徐岩泉还称茶为居士并为其作传。 《茶经》关于高数十尺的野生大茶树的描述与记载,在当时或许只是趣闻,只是陆羽如实记录其实地考察所获茶知识的一个小小的部分。而在中国大量的野生大茶树尚未被实地发现之前,《茶经》记载的野生大茶树就成为中国野生茶树的历史文献证据。这也可谓是《茶经》对于中国茶业与文化的历史贡献之一。 关于茶树“植而罕茂”的论述,是首次论及茶的不宜移植之性。古时囿于知识技术,茶树移植之后很难成活,故而只能以种籽直播,所以此后人们将此局限称为茶的“不移”或“不迁”之性,甚至将这一植物种植现象比附到社会生活中,将茶引入婚姻之礼,用其“不迁”之性,来单向且严苛地要求婚姻中的女性。此后,甚至形成“三茶六礼”的婚姻习俗。 陆羽在本章首次将茶性与君子精行俭德之性相提并论,提升了茶的文化内涵。 本章关于茶的用字、茶的名称等内容,对茶字的起源研究有所助益。 本章的一些撰述方法也值得称道:通过与其他植物相关部位类比的方法介绍茶的植物学性状;介绍种茶法时,也用为人所熟知的种瓜法相比;论述茶既益人但若采造不得法也会对人造成妨害时,则用人所熟知的中药名品人参作比。作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可以说作者陆羽是在茶尚不为人所遍知的情况下采用的最佳的介绍方法,对于读书与游学都不甚便利的古人来说,易于明白和掌握。 在大力宣扬茶的同时,陆羽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绝不回避、绝不虚词掩饰,客观地陈述不好的茶可能会对人产生的危害,这在此后继出的同类著作中极为罕见,这让人看到陆羽的科学态度,客观精神,对后人永远都有垂范作用。人们可以看到陆羽是站在人的高度,而非单纯站在茶的物质的立场上谈论茶叶,这对物质横行、利益至上的当下社会,是有其启发意义的。 茶者(1),南方之嘉木也(2)。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3)。其巴山峡川(4),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5)。其树如瓜芦(6),叶如栀子(7),花如白蔷薇(8),实如栟榈(9),蒂如丁香(10),根如胡桃(11)。瓜芦木出广州(12),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13),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14),兆至瓦砾(15),苗木上抽(16)。 【注释】 (1)茶:植物名。山茶科,多年生深根常绿植物。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之分。叶子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秋末开花。种子棕褐色,有硬壳。嫩叶加工后即为可以饮用的茶叶。 (2)南方:唐贞观元年(627)时分天下为十道,南方泛指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所辖地区,基本与现今一般以秦岭山脉—淮河以南地区为南方相一致,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唐时为南诏国)诸省市区,以及陕西、河南两省的南部,皆为唐代的产茶区,亦是今日中国之产茶区。嘉木:美好的树木,优良树木。屈原《九章·橘颂》:“后皇嘉树。”嘉,用同“佳”,美好。陆羽称茶为嘉木,北宋苏轼称茶为嘉叶,都是夸赞茶的美好。 (3)尺:古尺与今尺量度标准不同,唐尺有大尺和小尺之分,一般用大尺,传世或出土的唐代大尺一般都在三十厘米左右,比今尺略短一些。数十尺:高数米乃至十多米的大茶树。在中国西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发现了众多的野生大茶树,它们一般树高几米到十几米不等,最高的达二三十米,树龄多在一两千年以上。云南思茅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千年古茶树”树高11.8米;云南勐海“南糯山茶树王”(当地称“千年茶树王”,现已枯死)树高5.45米。 (4)巴山:又称大巴山。广义的大巴山指绵延四川、重庆、甘肃、陕西、湖北边境山地的总称;狭义的大巴山在汉江支流河谷以东,重庆、陕西、湖北三省市边境。峡:一指巫峡山,在重庆、湖北交界处;二指峡州,在三峡口,治所在今宜昌。故此处巴山峡川指重庆东部、湖北西部地区。 (5)伐:砍斫(zhuó)、砍削树木及其枝条为伐。掇(duó):拾取。 (6)瓜芦:又名皋芦,分布于中国南方的一种叶似茶叶而味苦的树木。晋代就有南方人用皋芦煎煮饮用。宋唐慎微《证类本草》:“瓜芦木……一名皋芦,而叶大似茗,味苦涩,南人煮为饮,止渴,明目,除烦,不睡,消痰,和水当茗用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皋芦,叶状如茗,而大如手掌,捼(ruó)碎泡饮,最苦而色浊,风味比茶不及远矣。” (7)栀(zhī)子:属茜草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白花,有清香,叶对生,长椭圆形,近似茶叶。 (8)白蔷薇:属蔷薇科,落叶灌木。枝茂多刺,高四五尺,夏初开花,花五瓣而大,花冠近似茶花。 (9)栟榈(bīnɡlǘ):即棕榈,属棕榈科。核果近球形,淡蓝黑色,有白粉,近似茶籽内实而稍小。 (10)蒂: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丁香:一属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丁子香。叶子长椭圆形,花淡红色,果实长球形。生在热带地区。花供药用,种子可榨丁香油,做芳香剂。种仁由两片形状似鸡舌的子叶抱合而成。一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圆形或肾脏形。花紫色或白色,春季开,有香味。花冠长筒状,果实略扁。多生在中国北方。 (11)胡桃:属核桃科,深根植物,与茶树一样主根向土壤深处生长,根深常达二三米以上。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社会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丛书。自2006年推出*一辑开始,累计销售上千万册,销售码洋突破1。6亿元,成为广大读者阅读学习国学经典名著的主要版本。 为适应时代、市场及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认真调研,中华书局决定推出升级版,从原来的50种调整为60种,其中增补的新书都是堪称经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也有适合广大师生教学阅读的重要作品。相信书店、读者会更加喜欢升级版的“中华经典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