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士峩传》

《曾士峩传》
作者: 曾天元|责编:杨平
出版社: 中央文献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42.60
折扣购买: 《曾士峩传》
ISBN: 978750734764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少年壮志 一、童年时光 曾士峩,清光绪三十 年甲辰正月二十日 (1904年3月6日,龙年 惊蛰)生于湖南省益阳县 十二里大桥冲村(今益阳 市赫山区泥江口镇大桥冲 村)。他直到参加革命, 才离开益阳。 湖南益阳位于长江中 下游平原洞庭湖之滨,历 史悠久、底蕴厚重,山清 水秀、人杰地灵。早在 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 代早期,华夏先祖的一支 就在益阳这块土地上繁衍 生息。厚重的湘楚文化底 蕴,造就了一大批益阳籍 名人贤达,比如陶澍、胡 林翼等。陶澍(1779- 1839),清中叶经世派 主要代表人物,官至太子 太保、两江总督。他领导 除恶安民,兴修水利,治 理漕运,倡办海运,革新 盐政,兴办教育,对后来 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 章、胡林翼有重大影响。 胡林翼(1812-1861) ,曾任湖北布政使、署巡 抚,湘军重要首领。抚鄂 期间,注意整饬吏治,引 荐人才,协调各方关系, 曾多次举荐左宗棠、李鸿 章、阎敬铭等,为时人所 称道,与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 大名臣”。此外,还有辛 亥革命时期著名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家、爱国诗人夏 思痛,中共早期工人运动 活动家张昆弟,红军将领 张子清、段德昌、曾士峩 ,文化教育名人叶紫、周 谷城、张国基、周立波、 周扬,等等。 益阳市城区内有资江 呈S形由西向东穿越,流 经8公里,将全市分成南 北两部分,北半部为现资 阳区,南半部为现赫山区 。赫山区内有条志溪河, 它是资江的支流,发源于 宁乡沩山下铁冲乡,由雪 峰山山脉溪水汇集而成。 志溪河全长65公里,大部 分在益阳市赫山区境内, 长40公里。它流经桃江县 的灰山港,从犁劈滩进入 益阳市赫山区。古老的志 溪河像天上飘来的玉带绕 过赫山区全境,两岸是山 峦起伏的丘陵地带。这里 溪流交错,阡陌纵横,竹 木浓荫里掩映着繁星般的 房舍,构成了湘中独特的 自然景观。今天的赫山区 泥江口镇大桥冲村就处于 其中。村里一处山谷里, 聚居着十多户曾姓人家, 人口近百,被称为“曾家 大屋”。其中一户人家的 主人叫曾保臣。1904年3 月6日,龙年惊蛰这天, 曾保臣最小的儿子,也是 八个子女中的老幺诞生了 。曾保臣为小儿子起名曾 士峩。“峩”喻峨眉之高, “士峩”即男子中学问和品 德之杰出者;号迪勋,字 广泽,又名振泽,字用才 ,寓意要及早成才,建功 立业。① 曾士峩家是三代武举 人的家庭。这三代武举人 是:曾士峩的曾祖父、曾 氏六十九派曾毓贵,祖父 曾锡光(1847—1913) ,父亲曾保臣(1870— 1928)。他们练武的目 的,是身心兼修,崇武尚 德,也为强身自保。曾保 臣自幼崇文尚武,读四书 五经,初通文史;在祖父 辈的影响和指导下,又勤 练拳术、棍棒、步射。后 来,在省城长沙考取了武 举人。当时武举人并没有 多高的社会地位,只有极 少数人能成为军队初级武 官,绝大部分则要“荣归 故里”。曾保臣中举后回 家,仍继续边练武、边务 农。 曾保臣膝下有五个儿 子即干周、监周、叔彬、 肃卿、士峩,以及三个女 儿桂友、桂芳、桂珍。 曾保臣常以中华传统 道德“仁、义、礼、智、 信”“孝、悌、忠、信、礼 、义、廉、耻”“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等,教育子 女。他为了让五个儿子及 后代牢记这些做人准则, 特地请手艺高超的篾匠师 傅制作了五个量米的升子 ,升子上分别端刻着“仁” “义”“礼”“智”“信”,分给 五个儿子;100多年过去 了,这五个升子,仍完好 地保存在其后代家中,提 醒他们应该如何为人。曾 保臣常强调:做人要正直 、诚恳,助人为乐,要吃 得苦、霸得蛮,要节俭; 并身体力行。他虽不富有 ,却为人正直、友善,知 识面广,且具武德。因此 ,在乡间有相当好的声誉 和影响,常有亲朋好友登 门造访,谈古论今、文臣 武将、耕作饲养、柴米油 盐,无所不及;有时邻里 间发生一些纠纷,也请他 去劝说调解。曾保臣一辈 子有个好习惯,鸡鸣而起 ,或练武或耕作。他对儿 女们要求很严,常告诫他 们:“人生一世,草木一 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 金难买寸光阴。”“一年之 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 晨。早起三朝当一工,懒 懒散散一世空。”他每天 早晨都大体准时地将儿女 们从睡梦中叫醒,让他们 分头做每天该做的事。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