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别传
作者简介
陈嘉映 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钱塘特聘教授。 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感知·理知·自我认知》《希腊别传》等;译有《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等。
内容简介
第三章 《伊利亚特》里的英雄与神祇(节选) 荷马史诗的主角们出身高贵,相貌堂堂,轩昂大器,勇武善战,足智多谋,是一批天然的领袖,今人很难为他们找到一个合适的称呼,贵族、国王、首领、武士,都不很合适,我们还是沿用“英雄”这个称呼。英雄身上的品质,荷马以arête名之:相貌堂堂、武艺高强,这些都是arête;我们没有哪个词可以总括这些品质,勉强名之为“卓越”。荷马笔下的英雄人物,各个卓尔不群。 英雄的卓越与他们不凡的出身相连。英雄各个有荣耀的出身,多半有神族的血脉。阿伽门农是宙斯的后裔,阿喀琉斯是英雄珀琉斯和女海神忒提斯之子。无论他乡做客还是战场交锋,英雄相遇,先要娓娓道出自己的家世。我们会认为,高强的武艺、智慧、进退之间的自信自如,这些都是慢慢磨练出来的,但在荷马笔下,arête仿佛是长在英雄身上的。越是天生的、越是自然的东西,就越发卓越,奴隶的技艺才是靠勤学苦练得来的。 高贵的血统让英雄荣耀,但仅有出身当然不够,英雄的品质和所作所为必须配得上他的出身;否则,羞耻就落到他头上。荣耀不会悄悄到来,荣耀总是争来的。英雄随时准备好投入竞争。珀琉斯叮嘱阿喀琉斯:“总是成为最优秀的,胜过其他人。”终极的竞争是一对一的决斗。《伊利亚特》讲述的是一场古代战争,所有卓越品质中,有哪一样比勇敢更突出更重要?勇敢最直接地体现在面对面的搏斗厮杀之际,今人会说到在科学和艺术中的勇敢探索,这些都是衍生的意义。 英雄夸耀自己的出身,也夸耀自己的“财富”。荷马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描述战利品的花样和数量,又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描述授受的礼物。这可不是贪恋财富或摆阔炫富,英雄为战利品和礼物得意洋洋,首先在于它们在为其身份高贵和勇武善战作证。获赠礼物是一种荣耀,赠送礼物也是一种荣耀——英雄的一样主要美德是殷勤待客,临别送客时挑选最贵重的礼物赠与客人。唯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理解史诗的逻辑。阿喀琉斯的愤怒源自阿伽门农要夺去布律赛伊斯,这跟携手相看泪眼的爱情没什么关系,阿伽门农夺去的是彰显其荣耀的战利品。后来,阿伽门农请求他重回战场,为此所允诺的财物数量惊人,阿喀琉斯不为所动,因为他没有得到阿伽门农的一声道歉。 英雄为荣耀而生,为荣耀而死,如希腊学学者韦尔纳·耶格尔所称,英雄对荣耀“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渴望——渴望被人赞美、称颂。这种渴望本身就是英雄的一种卓越之处”。我们今人可能会觉得荷马笔下的英雄过于炫耀,过于在乎他人的赞扬。今人容易对炫耀起反感,自有今人的道理。不过,炫耀说的是把不怎么值得夸耀的东西拿出来夸耀,英雄拿来夸耀的,则是货真价实的东西,是他出生入死换来的东西。而且,英雄要听到的是同侪的赞扬,芸芸众生的赞扬并不带来荣耀;唯英雄识英雄,同侪的赞扬不只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赞扬者的认可。 真实东西拿出来,我们不说炫耀,我们叫它“展现”。荷马笔下的英雄,一直到古典时代的希腊人,“展现”是他们生活中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希腊人当然也有他们的功利要讲求,但常常,他们只是要展现他们的才智、能力、活力。今人倾向于区分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这样两分之后,更加推崇内在品质而不是外表。对这种区分荷马英雄肯定十分陌生,他们会很难理解深藏在纯粹内心之中的卓越。荷马笔下的英雄首先是个堂堂男子,体格强健、外貌威武、举止轩昂。卓越展现自身,而不是藏于内心。存在本身就要求展现——奥德修斯有言:没被看见就等于不存在。 荷马的世界里不仅有诸多英雄,还有诸多神明。 我们通过神话、史诗、雕塑、瓶画,都熟知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众神之神宙斯和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德斯。神明威能巨大,掌控着雷电风浪,也掌握着凡人的命运。神明永生不死,而凡人无论怎样杰出怎样强大,常被荷马形容为“神一样的”,他们仍像其他凡人一样难逃一死。希腊人说到人,常用“有死者”这个词,由此终有别于永生永乐的神祇。 希腊的神明世界跟其他宗教提供的图景大异其趣。这里没有创造宇宙的最高意志,没有令人景仰或战栗的神圣教条,没有须发苍苍的先知,也没有在地窖里用蟾蜍和狼牙熬煮毒液的女巫。荷马的天界里,神明是人形的,只是比普通人更加威武、更加美丽,他们身上洒着阳光,没有什么诡异的举止,他们宴饮嬉闹,恋爱偷情,尽享凡人垂涎却难得的各种美事。 神明强大、威武、美丽,但他们同时任性妄为,争闹、欺骗、嫉妒、恶作剧,干各种龌龊勾当。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婚外恋,拉战神阿瑞斯上床作乐。她夫君赫淮斯托斯是司工艺之神,其貌不扬,腿脚还有点儿瘸,车钳铣刨可样样精通,暗地里在床头装置了机关,男女两神甫一上床,就被罗网紧紧罩住。赫淮斯托斯唤来诸神评理,诸神蜂拥而来,看到这场景,“常乐的神明不禁纷纷大笑不止”。诸神确有可爱之处,但他们肯定不是道德楷模。宙斯被称作正义之神,但这个“正义”肯定跟我们通常所说的正义相距甚远。希腊人羡慕神明、敬畏神明,不是因为神明有德,而是因为神明长生不死、无忧无虑,而且比自己更强大;希腊人常念叨,神明幸福,而凡人不幸。而且,敬畏归敬畏,并无丝毫顶礼膜拜的意味。狭路相逢,火气升腾,英雄也会与神明直接搏斗,甚至致伤神明——毕竟,英雄身上本来就流动着哪位神明的血脉。 诸神各有偏爱。站在特洛伊人这一边的,有众神之王宙斯、阿波罗;站在阿该亚人这一边的,有海神波塞冬,有宙斯之妻天后赫拉和女儿雅典娜——想必是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芙洛狄忒,令这两位女神一直不爽。两军胜胜负负,多与神明的干预脱不了干系。一方得到神明襄助,并不是因为这一方弘扬正义;一位英雄得到神明眷顾照拂,并不是因为他有更为高尚的德性——神明站在哪一边只是出于偏爱,并没有更深的理由。凡人的幸与不幸,说到底,无足轻重。宙斯钟爱赫克托耳、帕特罗克洛斯,钟爱他自己的儿子萨尔佩冬,他们到了却被一一杀死。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决战一场,神明们都来观看,时而兴奋,时而惋惜,但谁死谁生,对诸神并无影响,看罢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他们自去宴饮作乐,就像我们看戏,一把鼻涕一把泪,看完戏回家该干啥干啥。宙斯一直站在特洛伊一边,但赫拉和雅典娜坚持要毁掉特洛伊,宙斯虽不情愿,最后也放手听任这座城市和它的人民遭受毁灭。 “归根到底,神明的情感是肤浅的”, 与之对照,人类感情一层又一层,互相渗透。赫克托耳战死,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伤心欲绝,不顾妻子和人众的劝阻,前往敌营向阿喀琉斯讨要儿子的尸身。就是这个阿喀琉斯,被极度强烈的复仇心理鼓动,践踏了不得凌辱敌手尸体的武士准则,把已经死去的赫克托耳系在战车后面,扬鞭向自己的营盘拖曳,“拖去让狗吞噬”,而现在,尊贵的老国王抱住阿喀琉斯的膝头,像神经错乱的人似的,“亲吻那双杀死了他许多儿子的手”。阿喀琉斯心中翻腾,他仍难克制一阵阵涌上来的怒气,想要杀死这个竟敢只身闯来的不速之客,但面对老国王,这个“性如雄狮般残忍”的武士想到自己的父亲也在日渐衰老,空等不再会回到自己身边的儿子,不禁放声大哭。二人共同进餐——这一向是结好的象征——四目相对,赞扬对方的堂堂仪表。阿喀琉斯答应了老者的请求,并允诺在举行葬礼的十一天里停止进攻。他令侍女洗净赫克托耳的尸体,涂上油膏,要偷偷进行,“免得让老人看见了心里悲伤”。卓越并不只是在竞争中取胜,在一位英雄身上,卓越是立体的,这体现在赫克托耳见到妻儿的场面里,也体现在阿喀琉斯见到普里阿摩斯从激愤转变成同情的场面里 宙斯有言,“大地上所有呼吸行走的生灵中,没有哪一样比人类更悲苦”。这正是阿喀琉斯面对普里阿摩斯之际的感悟。据称,阿喀琉斯的愤怒是《伊利亚特》的主题,但这位英雄的卓越并不在于愤怒狂暴,甚至也不尽于英勇无敌,层层叠叠的人性和悟性造就了阿喀琉斯的卓越。被击倒的特洛伊王子吕卡昂曾向他乞求一条生路,阿喀琉斯回道:“自从帕特罗克洛斯死后,没有哪个特洛伊人能从我手里逃脱性命。所以,我的朋友,你也必须死……你难道看不到我是怎样的人,多么高大,多么俊美?我有个高贵的父亲,母亲是个女神。可我也难逃死亡和残酷的命运,会有一个早上,或黄昏,或正午,有人在战斗中夺去我的生命,用一支枪,也许用一支离弦的箭。”后世德尔菲神殿铭刻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对希腊人来说,首先是“记住,你不是神明”,首先是认识到人是有限的、有死的。《伊利亚特》是一部关于英雄的史诗,但同时,正如荷马专家加斯帕·格里芬所言,它更是一部关于英雄之死的史诗。凡人终有一死,这是件憾事,但也正因为身为有死者,人才可能拥有复杂而深刻的感情。实际上,一切卓越都单单属于人,永远不死无比强大的神明谈不上勇敢、不屈、慷慨、笃爱、忠诚。亚里士多德一句话把这说完了:“天上没有阿喀琉斯。” 1)哲学家陈嘉映写给普通读者的古希腊入门读物,久违的“大家小书”风范—— 备受尊敬的哲学家陈嘉映写过许多哲学著作和思想文集,但这本讲述古希腊的书,他却是专为普通读者而写的,平易好读而别具怀抱,可以浅读,也可以深读,尤其值得反复读。 书中文章,晓畅凝练,清晰有力,有大家的举重若轻,也有真率性情的即兴流露,更有涵泳古希腊数十年的独特心得。 2)寓哲思于历史,兼具深度与广度—— 本书大体依时间顺序,从希腊文明的开端写到希腊化时代,完整呈现出古希腊城邦文明的盛衰历程;从神话写到史诗,写到历史,无论是诸神的争斗,特洛伊的毁灭,雅典的繁盛,温泉关的英勇,还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悲怆、亚历山大的刹那辉煌……书中一一写来。但作者也会偶尔虚构一个雅典普通公民,让他与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政治家亚西比德相对照,让我们了解何为城邦,何为城邦人。 3)陈嘉映眼中的希腊,别具哲学家的精神关怀—— 希腊历史跌宕起伏,心智创造洋洋大观,何者写,何者不写,体现的是作者的视角。人怎么能够过上良好生活?这是苏格拉底?的主导问题,也是隐藏在书中一以贯之的问题。此一哲学视角,使得古希腊不再遥远,而是跟今天的我们形成鲜明对照,因其鲜明,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