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常识:全2册(修订版)

中国历史常识:全2册(修订版)
作者: 吴晗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70.80
折扣购买: 中国历史常识:全2册(修订版)
ISBN: 9787510476877

作者简介

吴晗 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先后担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等职。代表作有《读史札记》《历史的镜子》等。

内容简介

中国猿人 从人形体上讲,儿子总是像父亲的,不过又不完全像父亲;父亲总是像祖父的,不过又不完全像祖父。照此往上推,我们的远祖,以至人类的祖先,一定有些地方是和我们现代人相像的,也一定有很多地方是和我们现代人不相同的。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1927 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五十公里的周口店龙骨山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古代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有一种牙齿和下牙床化石,既像人的,也像猿的,到底是什么动物的呢?这不禁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注意。后来经过研究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猿人”的化石。“猿人”是界于人和古猿之间的一种原始人类。考古学家们把在周口店发现的这种猿人称作“中国猿人北京种”,或者简称为“中国猿人”,俗名叫作“北京人”。1929 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在同一地区再次发掘,发现了一块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牙齿、下颚骨、躯干骨化石,另外还有许多猿人制造和使用过的石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发掘,新的发现也很多。这样,就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北京人”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大约有五十万年(也有人推定为四十万年)。现在让我们看看,“北京人”和我们今天的人,在外貌上究竟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相像。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我们知道:“中国猿人”的上肢骨和现代人的极其相似,下肢骨虽然也具备了现代人的某些特征,可是还保留了明显的原始性质。至于其头部保存的原始性质,则更为显著,像低平的前额,隆起的眉脊骨,高高的颧骨,上下齿喙向前突出,没有下颏(kē),脑壳比现代人厚一倍,脑髓的重量只有现代人的80%,等等。但是,从肢骨发达的情况来看,可以肯定,“中国猿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同时,根据发现的石器还可以肯定,它们能够制造工具。直立行走,这是从猿转变到人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能制造工具,这是人和一般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使人从普通动物中区分出来的原因是什么?是劳动。猿人进化到脱离动物的范畴,进入人类的领域,首先就是从双手得到解放,成为劳动的器官,能够劳动、创造工具这一点开始的。“北京人”的上肢骨和现代人的上肢骨极为相像,就是劳动的结果;下肢骨的进化比上肢骨落后,头部的进化相对比较缓慢,这正是说明下肢和脑部的发展是随着手足的分工而进化的。 四五十万年前,我国华北的气候要比今天温暖得多,那时周口店附近,林深草密、莽莽榛榛,到处是各种飞禽野兽出没的场所,也是“北京人”生活的地方。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谁是真正的主人呢?毫无疑问,是“北京人”。 “北京人”成群地居住在龙骨山边的洞穴里,过着比野兽稍强的、极其简单的原始人群的生活。他们从离自己住处不远的河滩上,拣来各种大小不同的鹅卵石,打砸成各式各样的砍斫器、刮削器和尖状器,用它们来作为围捕野兽、采集植物果实和根茎的工具,或者作为防御猛兽袭击的武器。这种工具,只是经过初步加工,还相当粗糙,科学家们把它们叫作“旧石器”。所谓“旧石器”,是和以后人类进步了的石器——“新石器”比较,相对而言的。“北京人”不但能制造石器,而且还能利用吃剩下的兽骨,制成各种使用的骨器。考古学家们在他们居住过的洞穴里,还发现有用火烧过的石块、骨骼,还有木炭和深浅不同的灰烬堆积。由这些可以断定,“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知道了用火烧熟食物,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管制火的能力。火的使用,在人类生活上有着极重大的意义。由于用火,肉类可以熟食,这样便大大缩短了胃肠的消化过程,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由于用火,人类便增加了防御猛兽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1. 作者权威: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编众多历史学家审定的历史优秀普及读物。 2. 无删减版:核对1964年原版,新增21篇历史常识,原汁原味呈现中国历史文化全貌。 3. 精美插图:精选28页高清历史文物插图,完美呈现历史精彩时刻。 4. 内容详细:从北京猿人一直写到北伐战争,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和文史常识、典章制度。 5. 取材广泛:整理了一般教科书中所不可能接触到的题材,包括重要的文化生活和历史人物、民间口头传说的成语,通过具体史实给以详尽的说明 6. 通俗易懂:尽量避免用生僻的字和词句,人名、地名、官名等,其中有些较生僻的字难于避免的,用汉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