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悟妙识:《坛经》导引(精)/珞珈博雅文库·经典导引系列

心悟妙识:《坛经》导引(精)/珞珈博雅文库·经典导引系列
作者: 高文强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50.62
折扣购买: 心悟妙识:《坛经》导引(精)/珞珈博雅文库·经典导引系列
ISBN: 9787100246354

作者简介

高文强,1969年出生,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大学《文言》辑刊主编、《关键词》辑刊副主编,武汉大学东亚佛教诗学研究中心主任,韩国东国大学东亚海洋文明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东晋南朝文人接受佛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道家元典关键词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佛学东渐与六朝文学思潮的嬗变》(中华书局,2023年)等,在《文艺研究》《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项目两项;成果曾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湖北文艺评论奖二等奖,韩国东亚人文学会优秀学术奖。长期从事中国文论、佛教诗学研究,主持的“佛教文化”课程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内容简介

《坛经》重“心悟”,而“心悟”是通识教育中尤应重视的一种智慧。“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是禅宗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佛祖“拈花”所传,迦叶“微笑”所受,正是禅宗极力倡导的“以心传心”的修行法门。这一故事虽为禅门中人所虚构,但却真实道出了禅宗思想重“心悟”的特点。《坛经》,作为中国禅宗的经典,对禅宗思想的这一特点,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其内容在开启人的悟性方面,至今依然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悟性,是人类认识和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生真理的一种能力。世界常常在我们面前呈现出纷纭复杂的表象,而在这些纷繁的表象背后,世界的本然状况或者根本规律到底是什么?可以说,这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在努力探寻答案的基本问题。前人在探索世界本然真理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或称其为知识——成为后人继续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依据。这些前人积累的重要知识在后人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之所以有着重要意义,主要是因为这些知识能借助人的悟性,使后人站在前人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在其进一步探索自然、社会和人生真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悟性在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历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那么,人的悟性从何而来?是天性中所固有,还是后天修炼而得?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坛经》认为,人的悟性,本自有之,只不过常人的悟性多被各种固执的偏见所遮蔽,所以我们对世界和对自我的认识容易陷入偏见或谬误之中。若要改变这种被遮蔽的状况,就必须扫除那些固执的偏见,让世人本有的悟性重新呈现,从而使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本然真理成为可能。这就是《坛经》所谓的“顿悟”。在《坛经》看来,固执的偏见更多时候是因人们对前人知识的误读而形成的。前人的知识是在探索世界真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探索世界真理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此,前人的知识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应有固定的边界,不应做固化理解。固化的知识可称之为“成见”,而谬误多源于“成见”。因此,破除“成见”也常成为顿悟追求的重要境界。这一境界不唯对禅门修行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今天的我们,无论是在大学中的学习者,还是在社会中的工作者,同样都非常重要。虽然人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顿悟的境界,但是破“成见”作为基本之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非常需要。而在如何破“成见”方面,《坛经》可以说是一部极好的教科书。 心悟妙识,来自《坛经》的顿悟智慧。 1.本书是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东亚佛教诗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文强教授在武汉大学通识课程讲稿的基础上撰写修订而成,全书分为十章,深入浅出,同时也较为系统科学; 2.该书是关于敦煌本《坛经》的导读,是该版本首次全文译注并解读,也是敦煌本《坛经》首次作为大学通识教材来讲解,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新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