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应用文写作
ISBN: 9787300332666
龙水花,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语文高级讲师,学生科副科长,语文教研组组长,学校劳动教育基地负责人。主编的教材有《中等职业教育劳动教育指导手册》, 主持的课题有《中职应用文“学材”开发研究》等,发表的论文有《中职应用文学习资源开发研究》等,教学和教材编写经验丰富。
陈春兰,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语文高级讲师,教研室主任。入选第六批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主持教学科研项目、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谢冠新,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主持专业建设,撰写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篇,积极参与省级课题3项。
关于写作,大家非常熟悉,我们从小学就开始了写作的训练,但是大家从小学到中学的基础教育过程中,绝大多数进行的都是文学写作的训练。所以一说到写作,大家想到的更多的是散文、小说、诗歌,而大家进入职业学校后,乃至参加了工作之后,就会发现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文学写作出现比较少,而应用文写作越来越多地成为了我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我国,应用文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应用文的使用。比如当时刻在甲骨上面的卜辞,大多是殷商王室的档案,是我国最古老的应用文。例如,商周钟鼎铭文,有不少是记载帝王文德武功的,也属应用文的范畴。中国古代应用文的种类已经是相当丰富,常见的有 “书、召、表”等。
例如,秦朝李斯的 《谏逐客书》,汉高祖刘邦的 《求贤召》,诸葛亮的 《出师表》等,都是古代应用文的典范之作,同时也是文采斐然的文学佳作。还有众多纯粹的应用文作品,比如古代的 “护照”通关文书,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 “圣旨”、现在已经消失的 “休书”等,这些都属于古代应用文的范畴。
应用文的使用古已有之,但比较明确地将应用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概念提出来还是在清朝。清代学者刘熙载在其 《艺概?文概》中第一次将 “应用文”作为术语使用,他说:“辞命体,推之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刘熙载虽然没有对应用文的概念做出明确地阐述,但对应用文做出了分类,也指出了应用文讲究实际效用的特点。
一直到五四时期,应用文终于作为独立的文章体裁被提出来了。民国徐望之的 《公牍通论》论述有:有用于周人事者,若书札、公犊、杂记、序跋、箴铭、颂赞、哀祭等类,我铭之曰 “应用之文”。他强调了应用文的礼仪交际作用,也对了应用文的大致范文和类型做了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