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全解(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提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可 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一方面,它是以少胜多的著 名战例;另一方面,这场令人错愕不已的战争,所 引发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战争本身,当时的政治格 局可以说因这场战争而发生了变化,直到两百年后 的隋朝才重新进入统一的时代。 千百年来,人们对“投鞭断流”“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等成语耳熟能详,苻坚的狂傲自大和 谢安的镇定,也成为百谈不倦的故事。 淝水之战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前秦军队有近 百万之众,反而被不足十万的东晋军队打败,并且 指挥这场战争的还是当时前秦赫赫有名的明君苻坚 ,他率领手下的部队东征西讨,统一了整个北方。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史学家认为,东晋对前秦的胜 利是一场偶然性压倒必然性的胜利,是历史开的一 个小玩笑。 从军事学的角度来看,东晋的胜利是否真的具 有偶然性呢?前秦苻坚因何而败?要想探讨这场偶 然性战争结局背后的必然性,还得从头说起。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中国历史 进入了第二个大分裂时期——南北朝时期。在南方 ,琅琊王司马睿在公元317年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统领着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 数民族政权走马灯似的称帝建国,史称五胡十六国 。其间,苻坚统治的前秦曾先后灭掉了其他割据势 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并且势力不断扩张,占据了 长江以北和汉水上游的地区,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由此,苻坚踌躇满志,想一鼓作气,以“秋风扫落 叶”之势,一举吞并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中国。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率领步兵六十万、骑 兵二十七万、禁卫军三万,共九十万大军从长安出 发南下,进军建康,另外,梓潼太守也奉命率领水 师七万从巴蜀顺江而下。据史载,近百万行军队伍 “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 苻坚也得意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 断其流。”这就是著名典故“投鞭断流”的来历。 大敌当前,东晋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东晋内部也意见不一,最后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 派赢得了上风,决定奋起抵抗。谢安还因此举荐弟 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侄子谢玄为先锋。当时的东 晋兵力不足,战斗力最强的是八万“北府兵”,全 部被派到第一线,迎击秦军主力。另外还有两支部 队,一是胡彬率领的五千人的水军前往战略要地寿 阳增援,另一支是江州刺史桓冲率领的十万晋军防 守在长江中游,阻止前秦由巴蜀顺江东下。 十月十八日,苻坚之弟苻融率领前秦先锋部队 攻占寿阳,奉命前往支援的胡彬还没到就得到寿阳 沦陷的消息,只好退守硖石,等待与大军会合。苻 融又继续攻打硖石,派部将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 胡彬的退路。胡彬固守硖石,很快便粮草用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