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提之终极预审](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1013/11/20211013111020767.jpg)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名提之终极预审
ISBN: 9787559461865
吕铮 作家、编剧、词曲作者,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理事,全国公安作协签约作家。出版有《三叉戟》《三叉戟之纵横四海》《藏锋》《无所遁形》《谜探》《猎狐行动》等多部长篇小说,多部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小说作品多次获得金盾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优秀奖、燧石文学奖、全国侦探小说奖等荣誉,编剧作品获得第27届白玉兰奖ZUI佳编剧提名、第29届华鼎奖ZUI佳编剧提名。
双雄 审讯室里的暖气不暖,潮气很重,空气中混杂着一种难闻的味道。这种味道很难用语言形容。在密不透风的十平方米空间里,每天都上演着人与人斗争的残酷游戏。谁也不会去细看贴在墙上的《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在讯问的高压下,无数人都在经历着胆怯、侥幸、彷徨、抵抗的心理历程,也有无数人因为自己的罪恶从身心的巅峰跌到谷底,直至防线崩塌,低头悔罪。这里的安静令人窒息,那种混合着潮湿、灰尘、烟草、唾液气息的味道弥散其间。这里的喧嚣令人恐惧,惊心动魄的溃败往往是棋输一着后的摧枯拉朽。如果不是无奈或强迫,谁也不会想在这样的地方多待上一分钟。 坐在审讯台后的主审警官不到六十岁的年纪,人长得干巴瘦的,皱巴巴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他一张嘴说话就表情多变,绷起脸来面沉似水,放松下去皮笑肉不笑,要不是有那身警服撑着,倒真像是个混迹社会的瘾君子。他叫齐孝石,是海城市公安局预审支队的预审员,将近四十年的警察生涯,有三分之二都搁在了预审这行里。 预审预审,说白了就是审讯,从早到晚的工作就是不停跟人说话,真的假的夸大的缩小的,斗智斗勇斗心,藏锋藏智藏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目的是揭穿谎言获得真相。干这活儿的后遗症就是,上班话痨回家就成了哑巴,工作越使劲回家就越颓废。但是无奈,干什么就得吆喝什么,要想揭穿谎言、还原事实,就得拿语言当武器,硬过水滴石穿的柔软、快过绳锯木断的缓慢,七十二变对三十六变,一句顶一句,一环扣一环,靠思维逻辑来判断供述的清白,靠推理判断来找寻漏洞和切入点。预审这活儿熬人啊,动脑子费嘴子,齐孝石早就干烦了干腻歪了,要不是为了报上去的退休申请能尽快批下来,这位爷早就继续泡病号去了,真犯不着跟这审讯台下的苦瓜脸费吐沫较劲。 “哎,怎么回事啊?半天一句话都不言语,干吗呢?闷嘚儿密了您哪?”齐孝石用指关节敲打着桌面,不耐烦地问。 “我……我没什么可说的。”审讯台下坐着一个胖子,一身肉堆满了讯问椅,肥厚的双手被手铐铐着,勒出了两道红印。这一宿熬夜问话,把他的生物钟彻底打乱,他满脸油腻、萎靡不振,气喘吁吁地回答:“警官,我都反复跟您说了,我没杀人,真的。我就……就是去了一趟她住的地方,连门儿都没进,我冤枉啊,真的冤枉……” 齐孝石不屑一顾地看着他,心里觉得好笑。他没有立即接话,用眼睛默默地看着对方。嫌疑人被他这么一看,表情更不自然了,“真的……真的不是我……” 齐孝石知道火候快到了,但也不想费太大劲使什么拍山震虎的套路,他准备玩玩儿面前这个对手,就像猫抓到老鼠会戏弄一番一样。 与此同时,在海城郊区的一处工地,警察荷枪实弹地将各个出口严密封锁。一辆警车呼啸而过,猛地刹车。一个便衣警官从车里走出,在几个制服警的簇拥下进了工地。 “那队,现场的人员都已经控制住了,刑事技术人员也在做鉴定,我们排查了工地的所有工人,除了两个人在一周前离职,其他的人员都在现场。我们分析,作案的凶犯很可能就混迹其中。”刑警队的刘队说着案情。 便衣警官叫那海涛,身材挺拔,相貌英俊,眉宇间流露着一股骄傲的自信劲儿。他今年才刚满三十岁,就已经担任海城市公安局预审支队的副大队长,今天因为配合调查下属分局侦查的一起命案,紧急赶赴现场。别看那海涛年纪轻轻,但在海城市公安局却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这几年凭着过硬的预审技术连破大案,被同事们戏称为“那三斧子”,不愧是预审支队支队长龚培德的得意门生。 那海涛听了介绍默默点头。“嗯,刘队,如此分析,凶手该是故意不离开工地,以防止别人对他的怀疑。而且考虑到被杀女子的死亡地点,基本可以排除外人作案的可能。”那海涛说。 “对,你的分析正确,我们是今早八点接到的报案,一个工人在工地围墙的土堆里发现了这具被掩埋的女尸。经过调查,死者今年十八岁,是湖北黄冈人,死前在工地食堂帮忙。据技术初步检验,死者的死亡原因是窒息,死亡时间不超过24小时,而且在死亡前后曾发生过性行为。”刘队说。 那海涛一边走,一边提炼着案情中的关键词:窒息,24小时,性行为。“是先奸后杀?还是先杀后奸?”那海涛问。 “这……应该是死后发生的性行为。”刘队含蓄地回答。 齐孝石没搭理胖子喋喋不休的辩解,他从烟盒儿里抽出一根点儿八的中南海,捏住烟屁有节奏地往桌子上戳,让烟丝在惯性中变得紧实,然后掏出打火机,点燃、吸吮,有条不紊。书记员有眼力见儿,把茶杯端到齐孝石面前。齐孝石抿了一口酽茶,顿时觉得脑子清醒了许多,索性从兜里掏出两个核桃,咔咔地盘玩起来。胖嫌疑人看他这一通摆忙,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旁的书记员却见怪不怪,在预审支队谁不知道齐师傅的毛病,审讯一开始有三样东西不能少,一是烟,二是茶,三是核桃。烟他不抽好烟,就抽点儿八的中南海,甭管是大案子小案子,一律要准备三包。茶也不要什么好茶,就茶叶店里的“高沫儿”就行,但必须沏酽些,淡茶他不喝。再有就是他随身带的那两个核桃,平时揣在兜里,只要一拿出来盘玩,一准就是玩儿人的阴招要开始了。齐孝石在预审支队也有个外号,叫“七小时”,意思也直接,就是这么多年来,就没有哪个嫌疑人能在他手里扛过七小时。 “您……您这核桃是‘鸡心’吧?”胖嫌疑人讨好地问。 “嗐,什么‘鸡心’啊,我这穷警察哪玩儿得起鸡心啊。‘秋子’,十块钱买一对儿还觉得亏了呢。”齐孝石撇着嘴说,“怎么着?你也懂行?” “我不懂,就是有几个朋友好玩儿这个。齐警官,等我出去了,立马送您一‘狮子头’。”胖嫌疑人投其所好。 “哎哟喂,那可忒贵了,我可受不得。”齐孝石表情夸张地说,“您还是省省吧,这好玩意儿到我这土鳖手里,一准给糟践了。” “嗐,您别这么说啊。”胖嫌疑人努力拉近和齐孝石的距离。 “哎,我说哥们儿,你也用不着跟我这儿套磁,也甭掉腰子。咱都是爷们儿,明人不说暗话,如果那小娘儿们是你办的,就一句话,认了,咱就翻篇儿,我一准给你弄个从轻。当然,要不是你办的,敢拍着胸脯保证,我也不会为难你。别总在这儿耗着,跟谁较劲呢,还不是给自己挖坑儿。”齐孝石的语气里透着烦躁。 胖嫌疑人全身一挺,要不是手被铐着就差立正了,“齐警官,我对天发誓,这人真不是我杀的,您看我这样,斯斯文文的,哪有那个胆儿啊。我都反复跟您说了,那天我去那个楼,就是为了看刘媛媛这几天为什么没来上班。结果敲了半天门儿也没开,我觉得屋里没人,就回去了。哎……谁能想到,她竟然死在了屋里……”胖嫌疑人是死者刘媛媛公司的老板,再过一小时,就整整被公安局传唤二十四个小时了。按照法律规定,过了二十四小时再没拿下口供,就要立即放人。这个案子本不该由齐孝石管,刑警队在抓捕犯罪嫌疑人之后,应该在办理传唤的二十四小时之内进行初审,拿下口供再移送预审。但市局领导考虑到这个案件的严重性,而且死者还是某个上级领导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就让预审支队的老油条齐孝石提前介入,速战速决。但没想到刑警和预审的衔接却出了岔子,刑警队以为预审支队通知了齐孝石,而预审支队却认为刑警队直接给了他信儿,这一耽误就是十多个小时,等齐孝石坐堂问案的时候,离传唤结束就只剩不到四个小时了。刑警队的头儿捏了把汗,就差给齐孝石作揖了。但齐孝石却不慌不忙,一上来就聊天唠嗑,压根儿没有争分夺秒的意思。 齐孝石微笑地听胖子辩解,心里默默盘算着时间。 “行,你怎么说,我就怎么记。”齐孝石冲他点头,“我告诉你啊,现在公安局办案啊,讲究的是重证据、轻口供,其实你说不说跟最后的定罪没什么关系。你说了,态度好,争取积极主动,没准就能弄个从轻发落。不说,凭证据,也能零口供定罪。” “对,对,您说得对。”胖嫌疑人连连称是。 “再说了,我就是今儿个逼着你撂了(公安行话,招供),你承认是杀人了,等你到了检察院、法院一翻供,这不也白瞎吗?还得从头再来。所以说啊,这公安局弄个预审就是多余,有证据就抓人,别管人家承不承认,没证据就放人,疑罪从无。我们这些搞预审的啊,实际上就是人家刑警队的碎催,干人家不愿意干的活儿,干好了你是应该的,干不好,嘿,这倒是你的毛病了。”齐孝石又说。 “哎哟,齐警官,您别这么说啊。要我看啊,在这些警察里啊,还就是您最明白。”胖嫌疑人点头如啄米,“您说我是一老板,公司上上下下好几十号人呢,你们这么一传唤我,弄得满城风雨,我就是回去了都不知怎么解释啊。”胖嫌疑人面带苦色。 “哎,这我可管不了,怎么解释是你的事儿,现在我的工作是给你做笔录。人家刑警队可说了,人放我这儿了,他们不管了。嘿,你听这话茬儿,这意思就是让我给他们干擦屁股的活儿呗。”齐孝石转头冲书记员说。 书记员笑笑,知道这自然不是笔录上该记的话。 “得了得了,先歇会,唉,我这腰啊……”齐孝石说着伸展了一下双臂,说,“哎,哥们儿,来根烟抽吧?” “哎,好,好,那谢谢您了。”胖嫌疑人的烟瘾早就犯了,一听这话两眼都放光。 “来,我这不是什么好烟,你凑合抽吧。”齐孝石说着就起身,给胖嫌疑人递过一根烟,然后又打着打火机给他点燃。 胖嫌疑人解恨似的深吸了一口,长长地喷吐,仿佛心里郁结许久的压力都缓解了一半。 ☆陈建斌、于和伟、张译、冯唐、全勇先、五百、董润年由衷推荐。 ☆国内影视公司都在疯抢的顶流IP作者、中国警察作家、知名编剧吕铮的《三叉戟》姊妹篇“名提”系列全面升级! ☆2014年《名提》推出后,一度断货,好评如潮!入选“海峡两岸新锐作家好书评选”优秀作品;登上平台榜单,强势霸榜! ☆古有侦查办案的四大名捕,今有预审攻心的两大名提。在公安系统内部,只有预审界的精英才能被称为——名提。 ☆一桩匪夷所思的悬案、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一场精妙绝伦的飙戏……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真,善于演戏的高智商犯罪嫌疑人,让预审员的拿手绝活失了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