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4.90
折扣购买: 习惯养成技巧
ISBN: 9787504696823
开始改变习惯的第一步 我们的生活比想象中更 顺从习惯的力量 我在“前言”中已经讲过 ,只要提到“习惯”一词,大 多数情况下大家的脑海中会 浮现“每周去三次健身房”等 类似想法。但在实际生活中 ,悲观地思考事情及基于某 种价值观做出反应等不仅仅 是条件反射的行为,同时也 是“习惯”的体现。美国杜克 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我 们的‘习惯性行为’竟然占所 有行为的45%。”这确实是 一个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 此外,如果我们通过“大 脑程序”对大脑进行模式化 处理,那么意味着不仅仅是 身体的行动,甚至连思维方 式和情绪感触等内在因素都 成了某种“习惯性行为”。 如此一来,我们发现, 原来自己远比想象中更顺从 习惯的力量。 这个被我们称为“习惯” 的事物其实是“大脑程序”的 一部分。换言之,我们可以 将“大脑程序”作为更广义的 “习惯”。如果我们从“大脑 程序”这一视角出发,对“习 惯”进行分析,那么能更好 地理解“习惯”的本质和形成 过程。想要改变“习惯”,就 必须去探寻这些“习惯”的本 质。 我在前文中已经讲过, 诸如“每周去三次健身房”等 肉眼可见的“习惯”都是通过 肉眼不可见的“大脑程序”产 生的。接下来,我将对“大 脑程序”进行详细的解释。 习惯与我们的意识 所谓“有意识”和“无意识” 指的是什么 在“前言”部分,我反复 多次使用“有意识”和“无意 识”这两个词。在这里,我 对这两个词稍作补充说明。 所谓“有意识”指的是“你” 或者“你注意到的内容”,“ 无意识”指的是“你没有注意 到的内容”。其实,你的一 些癖好中存在着你没有注意 到的内容。比如,走路方式 中就存在着很多自己未曾注 意的地方。这样的走路方式 其实就是自动化、程序化( 习惯性)的结果。 像“自己的走路方式”这 种“没有注意到的事情”其实 就是“无意识”的体现。很多 习惯都是“无意识”的结果, 且大多数是在不经过任何思 考的情况下便付诸实践的。 关于这一点,我将在后文中 进行详细论述。 一旦我们开始意识到那 些没有注意到的习惯,这就 意味着“有意识”的开始。 我曾经被别人批评说“吃 东西的速度过快”“张着嘴巴 咀嚼食物”等。当被提醒之 后,我就开始“意识”到这些 问题。自从开始“意识”到这 些问题,每当吃东西的时候 ,我开始特别注意这个方面 。在无数次提醒自己并加以 改正的过程中,我逐渐养成 了“闭上嘴巴咀嚼东西”的习 惯。 这就是意识到那些“被无 意识化的大脑程序”,并加 以改正的结果。 当然,没有注意到的事 情是无法进行改变的。因此 ,改变习惯的第一步就是意 识到那些过去没有注意到的 事情。 所谓“无意识”其实是“意 识”的“下属” 当读到此处的时候,一 定会有很多人会认为“无意 识”是一个不好的东西。但 实际上,“无意识”是一个非 常有用的“下属”。 比如,即使我们的胃并 没有不间断地接收指令,也 仍然可以自动地分泌胃液。 假设我们身体的各个脏器不 接收指令便停止工作,那将 会怎么样呢?情况会变成这 样:我们的身体对胃发出指 令,使其分泌胃液;对肝发 出指令,使其分解有毒物质 ……如果这一过程成为必然 要求的话,那么我们的身体 会终日忙碌于向各个脏器发 出指令,再也无暇顾及其他 了。 幸运的是,即使我们的 身体没有“有意识”地发出指 令,各个脏器仍然可以自动 地“工作”。这是“无意识”的 功能体现之一。 这样,我们可以明白这 一事实——很多无意识条件 下进行的行为对我们而言是 有益的。 “意识”承担的两大重要 任务 在这里,首先让我们明 确一下“意识”的两大职责。 我们将“意识”比作“国王” ,将“无意识”比作“下属”, 如图1-1所示。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