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高压:特斯拉,埃隆·马斯克与世纪之赌

极限高压:特斯拉,埃隆·马斯克与世纪之赌
作者: [美]提姆·希金斯著孙灿译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1.50
折扣购买: 极限高压:特斯拉,埃隆·马斯克与世纪之赌
ISBN: 978753279018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提姆·希金斯(Tim Higgins),《华尔街日报》科技与汽车专栏记者,多次登上CNBC、福克斯商业与CNN国际频道的节目。他的作品曾获得“美国商业编辑与作家协会”所颁发的多个奖项。

内容简介

"【精彩书摘】 “秘密总体计划” 马斯克集中精力,制定了一项战略,并随后将其公布于众。战略的名字叫“特斯拉汽车秘密总体计划”(The Secret Tesla Motors Master Plan),其简单程度,几乎令人捧腹: 第一步:制造一款昂贵的跑车,起售价约为8.9万美元,用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第二步:制造一款豪华轿车,可以与德国品牌的豪华车型展开竞争,售价在4.5万美元,约为第一款跑车的一半。 第三步:制造一款第三代车型,价格更为实惠,吸引普通百姓。 根据公司更新后的商业计划,Roadster预计会在2008年带来1.41亿美元的收入。而推出轿车之后,公司总收入最终会在2011年增长至接近10亿美元。这个计划简单得就像是在餐巾纸背面随手写出来的,但却为这家汽车制造商描绘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 马斯克与乔布斯 开始在马斯克身边工作之后,布兰肯希普发现,他的新老板和史蒂夫?乔布斯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天壤之别。乔布斯以前也会像马斯克一样,对公司的很多方面都极其关注。他会和布兰肯希普花好几个小时开会,研究诸如门店商品展示桌桌腿木纹之类的细节,或是考虑该在桌子的什么位置钻洞穿电线,甚至还会讨论这些洞的大小和形状。 马斯克也会对工程问题或汽车设计极其关注,但对其它方面却兴趣寥寥,比如门店外观等。他想把店面做成苹果的样子——但他可不会去挑选木纹。和乔布斯共事的时候,布兰肯希普得去实体仓库对门店设计进行多次修改。但到了马斯克这里,只需要几张效果图。 “这样设计对吧?看起来没问题吧?”马斯克会真心实意地向布兰肯希普请教。 布兰肯希普解释说,还会在墙上贴些图片,再弄一些存放服装和宣传册的地方。造价应该不贵——就是一个开放的布局,车子摆在中间,最ZUI显眼的位置。 “好。”马斯克说,就这么定了。 马斯克与库克 当库克团队开始挖特斯拉高管的墙角时,人们就意识到,苹果在自行研发汽车。苹果承诺给特斯拉高管加薪60%,外带25万美金的签约奖金。这一切让特斯拉忍无可忍。马斯克开始反击苹果,说他们挖走的那些人,都是经受不住特斯拉考验的。“我们总是开玩笑,说苹果是‘特斯拉垃圾场’。”他在2015年对德国《商报》(Handelsblatt)说。但打嘴仗归打嘴仗,马斯克还是有兴趣听听库克怎么想,因此两人通了一次电话。马斯克对有些人描述过这次通话的情景,据他的版本称,库克试探了一下收购的水深,马斯克表现出了一些兴趣,但有一个条件:他要当CEO。 库克一口答应,说马斯克可以继续在苹果旗下担任特斯拉的CEO。据说,马斯克对此的回答是“不”。他要当苹果的CEO。接棒故去的乔布斯、将苹果打造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库克,被这个要求惊呆了。 “去你妈的。”据马斯克说,库克骂了这么一句,就挂断了电话。(苹果拒绝对该说法发表评论。) “马斯克不喜欢惊喜” 特斯拉的许多高管,都有“向上管理”CEO的经历。换句话说,他们都要管理自己的管理者。马斯克继续每周与高管团队召开会议,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时刻,但凡稍有差池,就会引来他的怒目而视。对付马斯克的一个方法,就是先和他的CEO办公室主任萨姆?特勒(Sam Teller)通个气,了解一下他的情绪。特勒会陪马斯克出差,任何跟马斯克相关的事情,都要先从他这里过一下。特斯拉、Space X及太阳城各自为营,只有马斯克在内的少数人能看清全局,而特勒就是其中一个。如果这个商业帝国的某一部分让马斯克头疼,他会向其它两家公司发出警报。每逢公司招了新的高管,他都会给他们一个简单的建议:问题实际上不成问题。有问题很正常,马斯克愿意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收拾烂摊子上。“惊喜”才是问题。马斯克不喜欢“惊喜”。 JB?斯特劳贝尔发现,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让他们在这些会议上自相残杀。他们会先从特勒那里了解好信息,召集主要副手开一个会前会议,私下化解分歧,再以统一战线的形象,出现在老板面前。这个方法似乎很管用——直到被马斯克发现了玄机。果然,他很不开心,命令大家不许再这么做。副手们不能背着他密谋策划,他想看着他们在自己面前撕逼。这其中自有深意:马斯克要把决策权留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等别人做好决策再来跟他汇报。 “我低估了人类” 就在他们为自动化装配线伤透脑筋的时候,几个月前从奥迪跳槽过来负责产品质量的工程师安托万?阿布-海达尔(Antoin Abou-Haydar)向菲尔德等高管提出了一个看法。工程团队Model 3的装配设计已经做得很出色了,因此去年七八月间,工人可以相对轻松地手工装配这款车子。与其跟复杂的自动化装配线较劲,干嘛不索性抛开机器人,再度启用手工装配呢? 这个建议并没有被采纳。马斯克穷尽心力,就是想让他称之为“外星无畏战舰”的自动化生产线发挥作用。他告诉投资者,最终工厂只需要区区几个工人,就像蒂姆?沃特金斯给机器编程,让它们自行在夜间进行生产一样。马斯克设计了一组三层式装配线,将汽车零件分别从顶层和底层自动运往中层,再由工人们组装在一起。这个系统看似可以节约空间和人力,但在实际运用中却乱作一团。工程师无法把时间调整得恰到好处。而工厂空间的缺乏导致了环境的拥挤,走在里面的确就像穿过一艘战舰。 到了春天,工厂显然需要打破这种僵局。公司在烧钱,因此急需考虑阿布-海达尔的建议。为了实现这一想法,工厂里架设了第二条自动化程度较低的总装线,产量立刻有了提升。马斯克在推特上承认了自己的过失:“特斯拉过度自动化是个错误。确切地说,是我的错误。我低估了人类。” “白痴认定开关” 一天晚上,在装配线末端,恩赛因和马斯克就工人休息时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恩赛因据理力争,说团队需要休息,这让马斯克十分恼火。“我本可以去我自己的私人小岛,找一帮超模脱光衣服陪我喝迈泰鸡尾酒,但我没有,”马斯克咆哮道,“我在厂里拼了老命地干活,所以不要再跟我说,厂里其他人工作有多辛苦!” 说完,马斯克气冲冲地走开了。那天夜里晚些时候,马斯克正在继续巡视生产线,却遇到了一个跟车窗较劲的工人:窗户又发出了恼人的摩擦声。眼看马斯克就要爆发,一名小时工站了出来:“我知道怎么才能修好。”他解释说,只要在门封上切一个口子,声音就会消失。马斯克让他演示一下,工人照做了。声音果然消失了。 让工人意想不到的是,马斯克却对恩赛因发起火来:“见鬼!你手下明明有人会修,你怎么不知道?” 恩赛因并不想当着这名初级员工的面,指出实际上工程师们早就试过这种办法,但几周之后,问题还会再度出现。这位工人觉得自己成了马斯克的英雄,恩赛因不想让他难堪。但马斯克气坏了,仿佛打开了员工口中的“白痴认定开关”,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手下有一名吃干饭的雇员。于是他又说:“你的工厂里有一个知道怎么解决问题的人,但你却对此毫不知情,这是我绝对不能接受的!” 马斯克和恩赛因的领导格雷格?雷乔当着工人们的面走进会议室,展开了火药味十足的对话。结果很快就产生了:恩赛因被解雇了。雷乔也辞职了。就在即将推出Model 3的当口,马斯克失去了自己的制造部门负责人。 Model Y与Model 3 特斯拉之所以能在2020年初将Model Y的生产提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道格?菲尔德。这名高管之前负责新车开发,于2018年因弗里蒙特工厂问题离职。正如特斯拉计划以同一种车型为基础生产Model S及Model X一样,Model Y也将与Model 3共享工程技术。但为了避免走上Model X的老路,出现灾难性的反复修改及巨额开销,菲尔德尽量不让马斯克参与这款紧凑型SUV的开发,反正马斯克也已经被地狱般的生产搞得心力交瘁了。但马斯克偶尔也还是会展现一下自己研发烦人精的一面,比如建议把Model Y的方向盘去掉,因为它将会是一款全自动驾驶车型。 不过,等到马斯克有空关注Model Y时,菲尔德的团队(或其残部)已经大功告成,可以让这款车精彩亮相了。它真的就像是Model 3的加成版,承载了后者大约70%的零部件。对于纯粹主义者来说,这款车更像是溜背版的Model 3,而非真正的SUV。它可能比Model 3大了10%,驾驶员座椅会高几英寸,外观看起来和Model 3略有不同,后端故意做得更加浑圆,营造出掀背车的空间。但它的核心还是特斯拉式的,有着线条优美的内饰、超大中央屏幕和敏捷的加速。 Model Y对于特斯拉的主流化也非常重要,它的目标客户是所谓的跨界车买家。跨界车是一种轿厢底的SUV,用的不是卡车底盘。这种变化可以带来更为流畅的驾乘体验,同时保持传统SUV驾驶坐姿较高及内部空间宽敞的优势。这是增长最快的汽车细分市场之一,尤其是在中国,大约每卖出五辆汽车,就有一辆是紧凑型SUV。马斯克相信,Mode Y的表现可以超越Model 3。 " "【编辑推荐】: 从2003年一个异想天开的创意 到全球市值最高的今日车企 马斯克的决心和偏执,让特斯拉赢下了一场场满仓押注的豪赌—— 没有马斯克,就没有特斯拉。 然而 一个王国的崛起,依靠的远不止是一个人的魄力。 多少黯然退出的昔日伙伴、走马灯般的匆匆过客和为了梦想付出一切的无名英雄, 成就了“权力的王座”上那个孤独的身影? 埃隆?马斯克:他究竟是逆袭败犬、反派英雄、江湖骗子,还是集三者于一身? 《华尔街日报》科技与汽车专栏金牌记者+上千份公司记录/法庭文件/视频记录+上百位内部知情人士独家采访= 世所未见的特斯拉崛起秘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