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教育文集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教育文集爱心与教育
作者: 李镇西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李镇西教育文集爱心与教育
ISBN: 9787540790431

作者简介

李镇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劳动模范。1977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2月本科毕业。2003年6月获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盐道街外语学校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系“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小谷溪学校荣誉校长。 从教40年,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青春期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其经验已经成为可供广大一线教师学习、借鉴、研究的财富。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做报告上千场,并多次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讲学。所著图书几十种,发行量近300万册。

内容简介

“是我们把您气病的” ?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出于爱孩子的天性,我几乎整天都和比我小不了多少的学生泡在一起,因此,学生们喜欢我,他们的家长也很感动。 我首先得到的关怀,是来自学生们的家长。 ? 汪斌同学的父亲来学校看我,见我单身宿舍除了一个书桌、一个书架和一张床,便是一个煤油炉子,他对我说:“李老师,您可要注意身体啊!要学会照顾自己,尤其是要加强营养。”他第二次来的时候,给我提来一筐鸡蛋,让我补补身子。可我怎么能收学生家长的东西呢?我推让了很久,但他硬要我收下,我只好收下了。 ? 这位家长走后,我老觉得不安,便想了个处理这一筐鸡蛋的办法。 ? 第二天课间操时,我用煤油炉子煮一个鸡蛋,然后,叫来汪斌,把热鸡蛋塞给他:“这是你爸爸托我给你煮的,快趁热吃了!” ? 于是,我开始每天都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一直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 后来,有老师知道了这件事,都说我“太爱学生了”,我却不好意思地说:“他是我表弟!” ? 是的,我没有把握我对学生的赤诚能够被所有人理解,相反,那时年轻幼稚的我生怕别人说我“假得很”…… ? 1983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这年春天,我因劳累过度,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常常连续几夜不能入睡,最后,医生不得不决定让我住院治疗休养。 ? 我本不打算告诉学生,想悄悄离开学校,以免学生们感情受到震动。可临时代我做班主任的冯老师却在她上体育课时告诉了学生们,于是,在离校那天下午我为学生上最后一堂课的时候,教室里哭成了一片! ? 放学后,许多学生又含泪来到我的宿舍,韩军、李松、张红霞等几个孩子天真地问我联系好医院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他们愿意帮我找“最好的医院”。 ? 一批学生走了,又一批学生来了,就像我永远不会再教他们似的。 ? 天色已晚,我的头也有些昏沉沉的,便准备回我母亲家了。可又来了几位女同学:许艳、毛利、黄慧萍、杨红、耿梅。 ? 她们一进屋,就“呜呜”地哭了起来,我一时真不知该怎么劝她们,但又不能让她们这么老哭下去,便用开玩笑的口吻对她们说:“谢谢你们来参加李老师的追悼会!” ? 但她们并没有被我逗笑,不过哭声渐渐小些了。 ? 过了很久,几位同学抽泣着说:“李老师,以前我们惹您生气了,做了对不起您的事。请您原谅!” ? 我说:“哪儿的话?你们从来没有对不起我,别哭了!你们都是非常非常可爱的孩子,是我最喜欢的学生!” ? 谁知听了我的这句话,她们竟又哭得厉害了:“呜呜……是我们把您……气病的……呜呜……” ? 于是,我装出真的很生气的样子,说:“你们怎么不听李老师的话呢?叫你们别哭,可你们老哭!这才是真对不起李老师!” ? 她们终于控制住了自己,只有许艳和黄慧萍还在抽抽搭搭的。 ? 我便给她们提希望,鼓励她们在我走后要听冯老师的话,要努力学习…… ? 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便劝她们:“你们该回去了,不然会让爸爸妈妈在家里等得着急!” ? “李老师,让我们给您唱支歌吧!”许艳擦擦眼泪说道。 ? 另外几个女生也说:“对!李老师,让我们为您唱支歌吧!” ? “好!”我同意了,“不过等等,我把录音机打开,把你们的歌声录下来。” ? 唱什么呢?她们讨论了好一会儿,决定唱“李老师最喜欢听的”《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 于是,在我的口琴伴奏下,简陋狭小的房间里飘出了世界上最美的歌声: ?    ?   我们欢乐的笑脸, ?   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 ?   我们清脆的歌声, ?   比那百灵鸟还要婉转! ?   …… ?    ? 我在住院的整整一个月里,每天都在想念学生;学生们也随时在想念我,来看我的学生络绎不绝,使其他病友羡慕不已。一天早晨,我偷偷地从医院溜了出来,和冯老师一起带着学生去峨眉山玩了整整一天!虽然,晚上回病房时被护士长狠狠批评了一顿:“还是当老师的,这么不听话!”但那天晚上却是我住院以来睡得最好的一夜…… ?   于是,我经常在想:怎样才能报答学生对我的厚爱? ?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 1987年8月31日,是高90级(1)班的新生进校第一天报到的日子。 ? 当天夜里,我刚上床准备入睡,忽听有人敲门。 ? 披衣开门一看,是上午报到时才认识的宁玮。 ? 她神情紧张而急促地对我说:“李老师,周慧病了!” ? 周慧?我脑子里闪出一张清秀但苍白的脸,忙问:“什么病?” ? “不知道。她肚子疼得厉害。” ? 我一看表:已近12点。但我没有犹豫,马上跟宁玮来到女生宿舍楼下,几个女生已把周慧扶了出来。 ? 看她弯着腰捂着肚子,显现出十分难受的样子,我决定立即送她到医院。但医院离学校非常远,现在公共汽车早已停开,只有用自行车送她去医院了。 ? 我估计她要住院,决定让宁玮和我一起去,以便照顾周慧方便些,但宁玮不会骑车。这时,与周慧同寝室的朱建英说她会骑车,要求一起去。我同意了。 ? 于是,我便用自行车载着周慧来到了医院。 ? 医生一检查,怀疑是阑尾炎,但又还没有到动手术的时候,需要住院观察。 ? 住院部在门诊部后面的山顶上,自行车根本没法上去,而此刻的周慧好像更加疼痛难忍了,小声地呻吟着,几乎走不动路了。 ? 怎么办?我一蹲,弯下腰,让朱建英把周慧扶在我的背上。周慧过意不去,想自己走,但我已憋足劲一步一步向山上走去了。 ? 开始还不觉得累,我一边走还一边说些话来安慰周慧。可越往上走,山坡越陡,我的腿有些发颤了,大口大口地喘粗气,说话也很吃力了。但这时,也许是疼得太厉害了,周慧在我背上又呻吟起来。于是,我便和她开玩笑以分散她的注意力:“周慧啊……你,好会……享受哟!……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走在旁边的朱建英“咯咯”笑了起来,周慧却一言不发,依然趴在我背上,但呻吟声已几乎没有了。走了一段路,我又继续引用了臧克家纪念鲁迅的一句诗来逗周慧:“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 走了大约十分钟,我们终于来到住院部。当天夜里,我就和朱建英在病房里守候着她。到后半夜,周慧昏沉沉地睡过去了,朱建英也趴在床沿打着盹,而我,却望着输液瓶里的点滴,一直到天明…… ? 一周以后,在周慧出院那天,她在彭山农村的父亲赶来了。这位朴实的汉子给我提了一只肥母鸡来,流着泪硬要我收下:“李老师,您就是我女儿的亲生父亲啊!……” ? 后来,周慧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高中毕业前,她回忆起进高中第一天就生病住院的情景,写了一篇作文《在我生病的日子里》: ?    ?   …… ? 李老师背着我慢慢走着,头埋得很低,腰也给压弯了;他不停地喘着粗气,可还和我开玩笑:“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却在心里默默地接着诗句念着:“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   ? “伍、建、你、好!” ? ? 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如果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是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 从教之初,我就把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作为学生必读的德育教材。我在班上立下规矩:凡是学生病休三天以上,班里必须派人去慰问,病休一周以上,班主任再忙也要亲自去看望。对于那些由于特殊原因,不能经常享受家庭温暖的同学,更应关心。 ? 教初84级(1)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姜茹、王琦、彭霞、杨虹几个女同学课间神情动作异常,好像总在密谋着什么。有一次上语文课,我正在讲课,突然发现一张纸条正在学生课桌下悄悄地传递着:由姜茹传给毛利,再经过许艳、文丽的手传给男生班长马庆,但马庆正要接的时候,我一步跨过去,将纸条截获了!我当场打开纸条一看:“这事一定要保密!千万不要让李老师知道!” ? 我大吃一惊:女同学给男同学传纸条就够让我担心的了,何况又是这样神秘的语言。我把这几位女生请到了办公室。 ? “你们说实话,上课为什么传纸条?”我严肃地对她们说。 ? 她们都一言不发。 ? 我说:“那好,我请你们的家长来和我一起帮助你们!” ? “李老师,我……”许艳刚说了一句,另外几个女生迅速给她悄悄摆手,于是她便把话吞了进去。 ? 其实,我心里已经明白,“传纸条”与我最初怀疑的“男女同学之间的敏感问题”并没联系,但现在我却故意以此来狠狠批评她们:“哼!男女同学上课传纸条,还说什么‘千万不要让李老师知道’!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怕我知道?你们这种年纪啊,思想就是容易变坏!” ? 这一句让她们急了:“不是,不是……” ? 姜茹嘀咕了一句:“我们真的不是要干坏事!” ? “哦!是好事?”我故意装出不相信的样子,“那你们就说出来呀!说出来,也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嘛!” ? 沉默了一会儿,她们终于吞吞吐吐道出了原委—— ? 来自农村的伍建同学,家里最近遇到了严重的困难:父亲不幸病逝,拖了一大笔债,现在家里除了体弱的母亲,还有一个16岁的姐姐,责任田也缺人种…… ? 前些时候,同学们偶然听说伍建流露出不想读书的念头,他对他的一个好朋友说:“现在,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应该回去种地!”同学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决定帮伍建一把,为他捐款,希望他留在我们班上继续学习。于是,这几天,大家便暗中想办法,并希望班长马庆来组织这次对伍建的捐助活动…… ? 听了几位女生的诉说,我首先感到的是内疚:以前我只知道伍建学习成绩较差,却不知道他竟有这么大的困难! ? 我又问他们:“这的确是件好事啊!为什么怕让我知道呢?” ? 她们说:“我们想自己做成功一件好事,让您高兴高兴。再说,您太忙了!” ? 我又给她们开玩笑了:“哼,这么好的事就把李老师给忘了,还说喜欢李老师呢!” ? 她们天真而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们开始商量起来…… ? 伍建平时住校,周末才回到乡下家里。这个星期六下午的班会课前,我借口伍建回家路途太远(得步行30多里山路),便叫他提前离校了。然后,我和全班同学一起开了主题班会:“让伍建因为有我而感到温暖。” ? 在班会课上,马庆同学向大家讲述了伍建家的不幸之后,号召同学们向伍建神出援助的手,他在发言中说:“李老师最近刚为我们读完《爱的教育》,大家都很感动。同学们想想,资本主义国家的儿童都知道关心同情别人,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少年更应关心别人,富有同情心。” ? 班会的气氛极为热烈,大家一致决定为伍建下学期的学习费用捐款。很快地,讲台上便堆积了一座钞票的小山。经过清点,学生们和我共捐款37.76元钱! ? 这笔钱在现在看来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在80年代初,这几十元钱却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下学期伍建的学习费用只需8元钱,大家决定把其余的钱拿来为伍建购置生活用品。 ? 韩军同学说:“为伍建买一个闹钟吧!他家里没有钟,有一次星期一早晨他估计着时间从家里出发,走到学校时,大门都还没开,因为天都还没亮。” ? 张海波同学说:“还应该给他买一个开水瓶。他平时住校经常喝自来水。” ? 张春银同学说:“还应该为他买些学习用品。我看见他的钢笔都坏了,可他还在用。” ? …… ? 我提醒学生们:“除了生活上、经济上的帮助,伍建还需要什么帮助?” ? 周涛同学说:“伍建的数学比较差,从下周起,我帮助他的数学!” ? 王红川说:“我帮助他的英语!” ? 更多的学生纷纷举手:“我帮助他语文!”“我帮助他物理!”…… ? 在这以后一直到放寒假的两个星期里,伍建的桌子上、抽屉里经常出现一些物品,老实的伍建每次都要拿来交给我:“李老师,不知谁把新钢笔丢在我桌上了。”“李老师,我在我的抽屉里拾到一个新笔记本。”“李老师,这文具盒不是我的,请您帮查一查是谁掉在我座位上了。”…… ? 而我心里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又不好说明,只好含糊地说:“嗯,我在班上问问。你暂时先用着吧,等找到失主,你再还他。” ? 两周以后,学校放寒假了。在春节前的一个冬日高照的上午,我和马庆、吴蔚、姜茹、龚驰群、何静红、韩军、王红川一起,带着我们为伍建的捐款和许多生活用品,用了半天时间跋涉30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家所在的小山村。刚拐过一个山坳,我们就远远地看见他在地里劳动着。我们悄悄地一直走到他面前时,他仍在弯腰劳作,竟没有觉察。 ? 我们在田埂上站成一排,齐声大喊:“伍、建、你、好!” ? 他猛然抬起头,惊呆了的脸上泪水夺眶而出…… ? 一晃15年过去了,当年的伍建和他的同学们也已长大成人。前不久,我意外地收到伍建的来信。他在信中提起那年春节前夕同学们给他的温暖时,我从字里行间仍可感受到他的激动之情。多少有些令我吃惊和欣慰的是,他在信中自豪地写道:“李老师,现在我也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了!”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的成名作,畅销50多万册。 2021年最新版,全面版式调整,增加20多幅珍贵照片! 本书为教师培训、进修、自身素质提高的教材首选! 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