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生活智慧(上下)

论语的生活智慧(上下)
作者: 曾仕强//曾仕良
出版社: 河北人民
原售价: 72.00
折扣价: 47.52
折扣购买: 论语的生活智慧(上下)
ISBN: 9787202130094

作者简介

曾仕良 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 东海大学、英国爱丁堡奈比尔大学研究 现为台湾南开科技大学专任教授 台湾亚洲大学兼任教授 钻研中国经、史、子、集数十年 著有 《中华文字符号学》 《符号学说文解字》 《人文学与思》 《文字组合义法论》 《文学探索》 《书序研究》等二十余种著作

内容简介

一、子曰:“学天时习之,不亦说①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yun),不亦 君子③乎?” 今译 孔子说:“向大自然学习,以自然为老师,并常 常在生活中实践,养成习惯,不是很喜悦吗?有同道 好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的才学 ,我也不生气,不就是一位君子吗?” 引 述 孔子这三句话,被认为是“孔门三乐”。表示儒 家弟子,应该培养这三种乐趣,来增进自己的修养, 并使和自己有交往的人也获得安宁,大家和谐相处。 “学天时习之”的“习”字,一直被解释为温习 、复习。演变成老师课后指定很多重复的作业,反而 减低了学习的乐趣。孔子一向重视知行合一,学到的 知能,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实践出来,进而养成习 惯。所以这个“习”字,应该解释为习惯。如果真的 习惯成自然,当然令人喜悦。同道好友,为什么愿意 远道来访呢?最好的理由,便是来到我们这里,多少 可以得到某些好处。譬如下几盘象棋、喝几杯好酒、 看一些平常看不到的书画,或者听到某些难得一闻的 道理。会当主人,把主人当好,客人才愿意来。同道 好友常来往,彼此才有机会互助,共同为未来而奋斗 。最难能可贵的修养,便是自己很有名气,满肚子学 问,有一套独门功夫,而别人却有眼不识泰山,居然 看不出来。自己受到这样的冷落和漠视,仍然丝毫不 觉得难过,完全不会生气。应该怎么样,就如常地表 现。 有些人完全相反,学到的东西,只是挂在口头上 ,说得十分动听,实际上却全无表现。亲友一想到他 们就头疼,根本不想来往。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便 大发雷霆,以此表示不满,警告大家不可如此无礼。 这样的人,不但得不到孔门三乐,而且自己痛苦,也 折磨别人,让大家都不得安宁! 生活智慧 (一)做人应该愉快地生活,而不是完全追求物 质上的享受以及感观上的刺激。 (二)要获得内心的快乐,最好接受孔子的建议 。自我修持,以期早日获得孔门三乐。 (三)内心的快乐,不能靠别人。最好要求自己 ,而不计较别人是否如此,自然乐在其中。 二、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hao )犯上③者,鲜④(xia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⑤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⑦生。孝弟 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⑧!” 今译 有子说:“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会去冒犯 长上的,必定是很少的。不会去冒犯长上,竟然喜好 作乱,那更是不会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事情的根本 处,根本建立好,仁道便由此产生。孝悌是行仁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