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7.90
折扣购买: 从推销员到华人首富(解读李嘉诚管理智慧)
ISBN: 9787802514669
不遗余力培养人才 公司的最大资产并不是拥有庞大的资金,整个组织,公司的1000多个 行政人员班底,才是我们最大的资产。公司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整个组 织。 ——李嘉诚 美国哈佛大学人才专家罗克尔说:“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大的重任就 是寻找继任者。”的确,在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后,每个公司都想延续自己 的财富神话。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财富得以延续下去?同样的问题摆 在了李嘉诚的面前。李嘉诚自己很清楚,任何伟大贤能的人,都要经过生 老病死这一关,一个大型企业的总裁在即将卸去总裁一职时,要想使企业 保持同样的活力,甚至超过自己在任时的景况,选择一位优秀的继承者是 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管理者时时刻刻都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优秀的领导者总是能未雨绸缪,将功夫用在平时,而非在仓促之间指 定继承人。李秉哲作为三星总裁,在经过3次考验之后,才选中其三子作为 继承人,从而使三星的事业又踏上另一个高度。 与李秉哲相似,李嘉诚也很重视培养自己的儿子。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在李泽钜、李泽楷很小的时候,李嘉诚就要 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人世的艰辛。同时李嘉诚对他们一直寄予厚望 ,从他对儿子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来。据李嘉诚解释:“泽”是按家族字辈 排,而起名“钜”及“楷”,是希望他们做到“钜大”及“楷模”。每逢 星期天,作为父亲的李嘉诚,都要带李泽钜、李泽楷兄弟俩出海畅游。“ 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的那种,解释给他们听,问 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他们未必看得懂文言文,但那些是中国人最宝贵 的经验和做人宗旨。” 由于李嘉诚早年失学,所以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李泽钜被送往香 港顶级名校圣保罗学校念书,从小学念到中学。正因为父亲的谆谆教导, 李泽钜在学校里一向比较勤奋且为人低调。 李泽钜、李泽楷在八九岁时,李嘉诚即安排他们旁听公司董事局会议 ,作为学校之外的另一项重要课程。在两兄弟念中学时,李嘉诚就带着他 们到公司开会,“带他们到公司开会,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教他们知 道,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花许多心血,开许多会议,才能成 事。” 李泽楷后来也不同意传媒所说其父从小就教他们经商的说法。他说父 亲从不讲怎样做生意,而是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标准乃是古老的孔孟之道 。 当时兄弟俩觉得枯燥无味,但在多年后回忆起这些,莫不为父亲的良 苦用心感动。 1986年,举世瞩目的第32届世界博览会在温哥华举办。落幕之后,各 国的临时展厅或拆除,或废弃。旧址为靠海的长形地带,发展前景良好。 生活在温哥华的李嘉诚长子李泽钜,以他土木专业的眼光看好这块地 皮,认为这个地方可发展综合性商业住宅区。于是,他积极向父亲建议, 理由如下: 一、世博会旧址附近都已开发,配套设施、交通等已有良好基础;二 、温哥华这一区域,和一般大都市不同,并无高架公路,市容美观;三、 旧址位于市区边缘,有市郊的便利而无市区的弊端,无论往返市区和郊区 ,同样方便;四、位置临海,景色宜人,海景住宅将会吸引眼球;五、香 港移民源源不断开赴枫叶国(加拿大),对饱受市区嘈杂拥挤之苦而又嫌 郊区偏远冷寂的港人来说,这样的海景住宅有相当的吸引力;六、此地皮 为省政府公产,可以以较优惠的价格购得。 李嘉诚同意了儿子的“狂想”,认为最后一点尤显商业眼光。他指示 儿子,要紧紧围绕着这个优势来做文章。 初步预算的投资数额高达170亿,如此巨大的数额也不是长实集团所能 承担。李嘉诚邀请他的同业好友李兆基、郑裕彤加盟,和加拿大帝国商业 银行旗下的太平协和公司(李嘉诚占10%股权)共同开发。决策为各大股 东(李嘉诚个人及集团占50%股权,另50%为各股东分占),具体操作则 交给了李泽钜。很明显,李嘉诚要通过这次实战演练来考察李泽钜的处事 能力。 1988年,新财团以32亿港元巨款中标得到世博会旧址发展权。 一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1989年3月,平整地盘的施工地段,突 然出现了一张“告同胞书”,措辞强烈,充满排外的极端情绪。这与加国 政府为吸引华人资金和人才大开方便之门的国策背道而驰。 “他们似乎视而不见我也是加拿大公民,他们反应太过激烈。”李泽 钜气愤而又无奈。 省督林思齐博士为平息民怒,要李泽钜保证,在这块极优惠的地皮上 兴建的物业,不能只在海外发售,必须优先向当地人发售。这意味着,兴 建的物业,将不可先期在香港卖好价钱。加国地价楼价低廉,这是公认的 事实。 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大的风波,李嘉诚却始终未出面,而让手下大将 麦理思、马世民通过电话来跟李泽钜商议。这表明,李嘉诚要考验儿子随 机决断、谈判交涉的能力。 弱冠之年的李泽钜,赶到温哥华后求见省督林思齐,与林思齐讨价还 价。 林思齐是1967年从香港移民加国的,是个“老香港”,对香港的事再 清楚不过。阻止李泽钜就等于阻止李嘉诚,而李嘉诚一旦退出加拿大的项 目,凭他在香港的号召力,足以使流入加拿大的地产投资缩减2/3 1更会 使这个在香港移民潮中的受益者,落在其他省后面! 思忖再三,省督说服了省议会。省议员透过传媒,向市民说明利弊关 系,称华裔移民是温市建设的和平使者,要善待他们。他希望市民对李泽 钜的要求做出让步,许可世博会物业,同时在香港和温市发售——实际上 是以向港人发售为主。 风波平息,工程继续进行,这就是后来定名“万博豪园”的庞大商业 住宅群。 万博豪园在李嘉诚的授意下,总体规划由李泽钜一手操办。建筑群的 最大特色,是保留了原有湖光山色之天然美,并辟出50英亩土地作为区间 公园,是居家休闲之胜地。 李嘉诚经常告诫儿子,“凡事要低调”。但他又深知,舆论对一个人 的事业的巨大推动力。因此,李嘉诚会选择适当的机会,安排让儿子曝光 亮相,为儿子增加人气。 创业难,守业更难。李嘉诚在培养人才上可谓煞费苦心。李嘉诚所做 的是对儿子多加磨炼,培养他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然后才是尽自己所能 为其铺平道路。 李嘉诚管理智慧: “玉不琢,不成器。”从李嘉诚对儿子的培养上,我们可以深切地体 会到这一点。他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大事,关键要靠平时的磨砺,只有基 本功练扎实了,将来才能有所作为。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正是 李嘉诚培养人才的要诀。 P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