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情怀(张学良全传上下)/人民联盟文库

世纪情怀(张学良全传上下)/人民联盟文库
作者: 王海晨//胡玉海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145.00
折扣价: 107.30
折扣购买: 世纪情怀(张学良全传上下)/人民联盟文库
ISBN: 978701009700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东北王”之子 谁也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一时兴致随便选择人生道路,他必须在自 己能够理解的范围内选择正确的道路。 ——[法]马利坦 1.1 备受宠爱 张学良将军,于1901年6月3日(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 出生于中国东北奉天省台安县,即今天的辽宁省海城县桑树林子詹家窝 堡。 关于张学良的家庭出身,都习惯说他出身于封建军阀家庭,如果从 严格意义讲这是不确切的。1901年,张学良出生时,张作霖仅是一个 半明半暗的“保险队”的小头目。但张学良作为“保险队”小头目张作 霖的长子,一出生就备受宠爱。 原来,张学良先世几代人,都是穷苦农民。其先世籍贯各书记载歧 异,直隶一说者为多。家无恒产,又连年遇自然灾害,后流落到海 城。曾祖父张发,生子4人,其三子张有财,即张学良祖父。有财先娶 邵氏为妻,未生育,邵氏死后续娶王氏。王氏原嫁李姓,夫死后再嫁有 财,王氏共生3子1女,长子作泰(前夫所生早年去世),次子作孚, 三子作霖,作霖即张学良之父。 张作霖家境贫寒,无力就学,又因受其父影响,自幼游手好闲, “年十六即与宵小为伍”。他曾卖过包子,当过货郎,学过木匠,都未干 好,最后对学兽医、相马发生兴趣,也粗得门径。这和他的性格特点有 关,也似乎与他后来的马背生涯又有一种必然的联系。 张作霖虽然出身贫寒,个子不高,但却聪颖机警,胆大敢为。13 岁时,他经常在一私塾馆窗外偷听杨景镇先生给学生讲书,有时还把纸 窗撕破一个小洞向里张望。一次,杨先生发现后说:“外面什么人?进 来。,,张毫无惧色地进屋答道:“我叫张霖(后来加“作”字),我愿意 念书,家穷,上不起学,因此常在这里偷听。”杨先生听后,觉得这孩 子有求知欲,当即决定免费收张入学,并还给他提供学习用品。就这 样,张作霖在杨先生的关怀下,读了3个月私塾。这为他后来粗通文 墨、重视文化教育打下了基础。 张作霖会医马、能相马、善骑马,这成为他人生转折的一个重要因 素。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正在营口游荡的张作霖经人援引, 到宋庆标下马队当兵。由于张机警过人,善相马能医马,又精于骑射, 深得管带官赏识,很快被擢升为骑兵哨长。战争结束后,毅军调回关 内,张作霖携械还乡。当过兵,着一身戎装,又有一枝枪,这成了张作 霖招摇故里、抬高身价的资本。 张作霖在肩担货箱、手拿摇鼓出没于各村卖货时,结识很广,也引 起一些人对他的好感。黑山县赵家庙富户赵占元的二女儿,对张更是一 见倾心。一来二去,两人感情渐笃,竟私订了终身。后因赵家坚决反 对,张作霖只好怀着深深的痛楚与无奈,离开了初恋的情人。 张作霖两年后返乡,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不起眼的小货郎了,赵家上 下对他也刮目相看。张作霖就趁热打铁,托人做媒,送去彩礼。很快与 赵姑娘喜结连理,了却了两人的夙愿。这位赵姑娘就是张学良的母亲。 张作霖成家并未立业,他房无一间地无一垅,婚后暂居岳父家中, 不免有寄人篱下之感。因无正当职业,张每每到处游荡,如无羁之马, 地方上的无赖及草泽英雄,与他多有交往,加之不爱劳动,嗜好赌博 等习性,在农民中的名声不佳。一时间,风传张是土匪窝主,张感到压 力很大,索性北走广宁,投奔冯德麟,经冯介绍加入董大虎帮伙,充当 “兰把子”,此为投身绿林之始。 张作霖不甘寄人篱下,不久即脱离董大虎帮伙,网罗散兵游勇近 30人,另起炉灶,也办起个“保险队”。并逐渐把“保险区”扩大到 二十几个村庄,自驻北镇县中安堡镇。 当时,在辽西像张作霖这样的半明半暗的武装团伙几乎到处都有, 其规模性质不同,有的少到几个人,有的多达几十人、几百人。但能够 像张作霖这样由一个“保险队”的小头目,发展成为威震全国的“大元 帅”的,却只有他一人。 P1-3